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分析

2024-12-31 00:00:00李龙连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路径新时期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这一任务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首先探讨文化自信在历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分析新时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四条路径,以期通过这些路径的实施为学生构建坚实的文化自信基础,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历史教学" 学生文化自信"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178-03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文化自信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教育尤为重要。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底蕴,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探索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深远意义,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文化自信培养策略,以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文化自信在历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一)可体现民族精神核心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文化积淀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生身份认同的建构与国家未来的文化软实力。历史教学作为学生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主要渠道,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通过教育传递和强化文化自信,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和文化精髓,建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1]。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心。历史教学中对文化自信的强调和培养,还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与交流时,文化自信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使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失本民族文化的立场和自我认同,这种基于深厚文化自信的历史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也能激励他们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2]。因此,文化自信在历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传授方式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学过程,让学生内化这种自信,将其转化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为个人乃至国家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和灵感。

(二)可增强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力

历史教育通过对国家发展历程、民族精神和文化成就的深入探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刻理解与认同,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是基于对中华民族长期历史积累与文化传承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民族在人类文明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进而形成对民族未来发展的积极期待和自觉担当[3]。历史教学中对文化自信的培育,是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多维度内容的深入解读,让学生逐步构建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能够转化为情感和价值的认同,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我、认识民族、认识世界的坚实基础。文化自信在增强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力方面的核心地位,还体现在它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支撑作用,通过历史教学深化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理解,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少年的力量[4]。

(三)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历史观念形成

文化自信的培育为学生提供了从本民族文化的角度理解和审视历史的视角,这种视角是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通过历史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关于本民族以及世界各民族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此过程中学会如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从而在多元文化的对比中确认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地位。文化自信在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历史观念形成中的核心地位,还体现在它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对传统历史观念进行质疑和反思[5]。这种探究和反思不仅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历史观,这对于他们理解当下世界,构建未来发展的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

(一)深化历史知识教学构建文化认同感

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师不仅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学生心中根植深厚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6]。实施这一路径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将知识传授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三国鼎立”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应详细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诸如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政、曹操的雄才等这些历史人物身上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和所作所为的分析,学生能够学习到历史知识,理解到这些历史人物如何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展现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从而在学生心中构建起一种历史的现场感和时代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下社会中如何发扬和继承三国时期的优秀文化和精神。通过这样深入细致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构建起坚实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认同感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历史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提升来实现的。最终通过深化历史知识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7]。

(二)挖掘教材中文化元素增强文化体验

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这一路径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传授历史事实,还需深入解析这些事实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体验并认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具体实施时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以确保文化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例,教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这一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时间、主要经过、关键人物和结果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需重点挖掘这一事件中的文化元素,如当时的国际交往背景、中国的民族精神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影响等,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英勇抗战的故事,展示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时的不屈不挠和奋力自救,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历史图片、文献和遗址等,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和思考历史事件,深化对事件背后文化意义的理解,此外,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也是增强文化体验的有效方式。

(三)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文化探究意识

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文化探究意识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之一。这一路径的实施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资源,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中华文化,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实施这一路径,教师需要利用创新教学方法,整合多媒体技术,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资源和方式,构建富有吸引力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以“新文化运动”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思想精华,使用视频、图片、原始文献等多种形式的材料,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主题探究,比如探讨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社会,或是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提升其分析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外学习资源,如组织学生参观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和文化价值,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学生的文化探究意识将得到极大的激发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创设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探讨和交流中形成对新文化运动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系统知识,更能够理解这一运动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文化自信形成的重要作用;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文化探究意识的教学路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积极探究,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学生将建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成为拥有全球视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发展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创建开放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实践

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中,创建开放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实践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之一。这一路径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探索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构建文化自信。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介绍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历史信息。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开放式学习环境,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历史场景模拟、历史人物访谈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和理解全民族抗战的艰难历程和中华民族的英勇斗争,这种互动式和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和情感共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或者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历史博物馆、纪念馆,通过实地学习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以报告、演讲、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这种互动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创建开放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实践的教学路径,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探索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从而在内心深处培养起坚定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的形成,是学生个人成长、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对于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自信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剂,更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历史观念的形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应深化历史知识教学以构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同时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文化探究意识。此外,创建开放式学习环境也是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实践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晓枫.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J].中学教学参考,2023(22):64-66.

[2]薛学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3(8):114-116.

[3]毛瑾芳.讲好历史故事" 坚定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自信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3(13):130-132.

[4]宋海锋.基于文化自信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5):145-147.

[5]吴艳梅,段佳沁.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路径——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2):111-117.

[6]顾诺金.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模式探究[J].中学政史地,2023(30):17-18.

[7]胡艺女.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5):139-141.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路径新时期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1:31:36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27:43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8:4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新时期酒店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大庆油田企业青工培训的创新思考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