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前幼儿阶段是树立“三观”、培养能力、建立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初始阶段,对幼儿后续的成长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升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文章简述幼儿教学中运用立德树人的意义、活动原则和存在问题以及实践运用策略,以实现目标。
【关键词】立德树人" 幼儿教育"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145-03
一、前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形态。幼儿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运用立德树人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的品德品质
在幼儿教育教学阶段中,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比传授幼儿知识技能更加重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举止,同时也决定了他们与人相处的方式。在幼儿阶段,是帮助一个人塑造性格的最佳时期。幼儿在这一时期通过接触了解社会,形成正确道德价值观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帮助幼儿养成学会分享、尊重他人、有责任感等良好品质,让幼儿成为有道德之人。
(二)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为了传递知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和计算技能,同时还要明确学习动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开展教育,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品质。这些品质能跟随幼儿的成长,促进幼儿的进步,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运用立德树人,就能帮助幼儿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强化立德树人教育,就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的市民。引导大家一起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除此之外,开展幼儿教育能有效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从小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避免发生不良行为。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比教育本身更加重要,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充分保证社会的稳定性。
三、立德树人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原则
(一)趣味性
要想在教学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就要始终坚持趣味性原则。在趣味性原则的引导下,才能帮助教师采用更加生动的方法和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触动和感染,获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不断提升课程教育的价值。
(二)渗透性
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性也是其中的原则之一。很多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导致最终的教育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运用立德树人的理念,就能坚持渗透性原则。抓住合适的教育契机,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教育,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适宜性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运用立德树人理念时,还要始终坚持适宜性原则。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规律以及思维特点,正确地引导幼儿。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形式,选择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帮助幼儿构建人生价值观,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四、幼儿教学活动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相关的教学内容
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在以往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幼儿的认知发展,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的发展中,认知技能和道德教育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幼儿缺少道德教育,可能就无法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对幼儿未来的行为方式以及社交能力都会产生影响,导致社会问题也会逐渐增多。
(二)教育方法单一
在以往的幼儿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没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会导致幼儿产生抵触心理,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是通过借助角色扮演、一日活动等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就能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强化立德树人的理念。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幼儿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成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不同家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存在一定的不同,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受到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不同。部分家庭可能忽视了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导致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困难。因此,幼儿园就要积极开展家校合作的活动,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成长中。
五、立德树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实践运用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为准则
在刚刚进入到幼儿园时,很多幼儿可能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无法接受和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详细地为幼儿讲解相关的规范制度,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例如,在洗手时,要帮助幼儿掌握详细的洗手步骤以及顺序。在经过几次讲解之后,就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顺序,养成注意卫生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帮助他们指出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同时还要为他们传授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如,在接收到教师的信号之后,就要及时地将自己手中的玩具放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但是很多幼儿无法在短时间内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不能强制地要求幼儿,而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师生之间构建一个和谐的氛围,幼儿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能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认真地履行行为准则。
(二)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
要想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首先就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充分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水平,突破教学重难点,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灵活调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闭环,确保有序开展德育教育。制定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我们还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身心发展特点,制订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计划,提高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针对性。
例如,在“讲文明、懂礼貌”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模拟在幼儿园以及生活中遇到教师和伙伴的场景,说一说应该怎样打招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在“学会分享”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就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团结友爱的意识,让大家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培养幼儿与人分享的无私奉献精神,建立良好的社交礼仪。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幼儿阶段中,他们本身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以及十分突出的形象思维。要想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借助这些榜样人物,引导幼儿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以及正确的行为,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学做小雷锋”活动中,让幼儿了解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事迹,从而萌发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意愿并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将幼儿日常中的一些行为作为模范,如管理自然角、主动收拾玩具等。表扬那些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幼儿,为幼儿树立乐于助人的好榜样,借助他们自身的行为,为其他人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
(四)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园和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隐性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幼儿园环境在幼儿成长中的价值,有效运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促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幼儿园就要积极开展硬件环境设施建设,融入立德树人的相关理念。在园区建设中,可以为幼儿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特色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幼儿能时刻受到熏陶,确保幼儿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例如,在开展园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作为主题,在走廊布置相应的活动角,引导幼儿一起参与到保护环境指示牌的设计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要想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就要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地将幼儿当天的表现传递给家长。针对部分幼儿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汇报,一起商量后续的解决策略。双方之间互相配合,开展系统性教学。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就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以及开展家园合作的价值,才能让家长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立德树人的思想,设置“妈妈真辛苦”的主题活动。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妈妈的一天呈现在幼儿的面前,还可以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妈妈都做了什么劳动,然后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感受妈妈的辛苦。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帮助自己的妈妈做家务。同时也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说明在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并引导妈妈为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就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帮助幼儿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
(六)提高幼儿的主体性
在立德树人的任务中,幼儿是其中的教育主体。因此,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将幼儿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及思维发展方式,为幼儿设计相关的活动流程,确保幼儿始终对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其次,借助教学活动进行引导。在幼儿之间互相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构建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最后,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尊重幼儿,不强迫幼儿接受某种思想,不压抑幼儿的天性,才能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我们要积极地借助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开展教学,规范幼儿的行为。首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提高幼儿的自主权。可以借助电子绘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吃掉你的豌豆》这个绘本中,主要就是引导幼儿能够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听从教师的安排休息,不会对他人产生影响。通过这种日常行为规范的方式,就能有效渗透立德树人的理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七)积极开展角色扮演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幼儿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种教学形式。而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活动之一就是角色扮演。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教学。增强幼儿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在游戏角色中为幼儿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相关思想,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开展角色扮演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较为深厚的教育价值。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有效运用立德树人的相关理念。充分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将自身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满足社会对于幼儿教育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浦静琴.“立德树人”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3(4):52-54.
[2]成凤娇.幼儿园自主探究式主题教学活动研究" ——以中国戏曲主题活动为例[J].读天下:综合,2019.
[3]成光琳.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华服饰文化之于幼儿德育的价值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2(1):24-27.
[4]赖舜洁.基于“立德树人”任务的幼儿园美育课程设计思路[J].基础教育论坛,2023(3):91-93.
[5]林爱萍.在幼儿园小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之我见[J].考试周刊,2020(8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