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4-12-31 00:00:00赵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运用原则小学计算机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成为各学段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尤其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为日常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但小学阶段学生学情较为特殊,面对严谨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或技术容易存在畏难心理,需采取趣味性教学策略提高学习能动性。本文将从小学计算机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运用价值及原则分析入手,提出几点实践操作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计算机" 趣味性教学法" 运用原则"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046-03

现如今,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每名学生学习中必须掌握的要素,尤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群体,各项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极为关键,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水平。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机教学极为重要,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学生的基础学情,合理优化教学方法,尽可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计算机原理,掌握相关技巧,提升信息素养。趣味性教学法更能贴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值得教师深入探讨与运用。

一、小学计算机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

趣味性教学法强调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水平,能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中过于枯燥和乏味的困境。尤其计算机课程存在较多深奥的原理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引发小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和厌倦情绪。而趣味性教学法的应用能解决这一难题,消除学生在课上学习中的抵触情绪,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强化学习动力。以往很多复杂的知识或操作技能在趣味性教学法中,也能快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踊跃投入其中,以积极进取乐观的态度展开学习活动。与此同时,趣味性教学法更能贴合小学生的兴趣认知,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接触互联网络缤纷多彩的世界,感受计算机学习的无穷乐趣,形成良性学习循环[1]。

(二)提升理解水平

除提高学习兴趣外,在趣味教学法的运用下,还有利于提升理解水平。相较于其他科目而言,计算机教学基于严谨的数字计算和信息处理知识,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和领悟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在引入趣味性教学法期间能够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快速调动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更为生动化、形象化,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建立起学生探究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好奇心,使之深入展开探讨学习活动,从根源上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原理与价值。此外,在趣味性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还能进一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让学生插上兴趣和理想的翅膀,在不断的实践之中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2]。

(三)改善教学质量

在新课标及“双减”教育政策下,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最高目标导向,不断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优化和完善,尽可能让学生从中学有所获,形成未来学习所需的关键能力与品质。趣味性教学法能进一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调动学生课上积极性的同时,更有利于了解学生课上的学习状态,甚至还可在课堂中营造趣味竞争氛围,引发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和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成效。如此一来,在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将打造更高品质的计算机教学空间,综合改善教学质量,切实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奠定基础提供助力。与此同时,趣味性教学法能贯彻融入课堂教学始终,甚至在教学评价环节,都可进一步利用趣味性教学策略,优化评价形式与评价效果,从而调整教学方向,完善教学过程,对改善教学质量极为有益。

二、小学计算机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策略的运用原则

(一)生本性原则

趣味性教学法的运用价值不言而喻,如何在计算机课堂中渗透,发挥教学成效,还需教师遵循科学运用策略,方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生本性原则是趣味性教学法运用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首要原则。一切教学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核心,将课堂归还学生,唤醒其主观能动性,使之踊跃参与其中。而在应用趣味教学法期间,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学情选取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优化,提升趣味性。此外,趣味教学法的运用也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交流空间,学生积极主动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探讨,深入感受计算机学科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强化学习动力,真正掌握计算机关键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3]。

(二)目标性原则

除遵循生本性原则外,小学计算机教学期间运用趣味教学策略,也要遵循目标性原则。一般来说,趣味性教学法的运用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实现寓教于乐的良好目标。如何把握得当是教师需要考虑的要素,如若在教学期间缺乏对整体教学工作的安排规划和管理,极有可能降低教学质量与效率,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获。正因如此,遵循目标性原则极为重要。以核心素养为最高培养目标,各项教学活动安排都应以此为导向,尽可能强化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成效。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很有可能在趣味性教学法中迷失方向,课堂秩序混乱,难以保证学习效果。而遵循目标性原则,教师可在教学全过程之中灵活加以调控,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整体教学工作更有成效,为强化核心素养奠定基础[4]。

(三)创新性原则

趣味性教学法的运用,教师也应遵循创新性原则,打破以往单一教学模式的困境,尽可能引入更多创新要素,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的无穷魅力,这对形成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也极为重要。与其他教学科目相比,小学计算机技术教学更应利用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设备,让课堂更具时代感和技术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体系,以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办法呈现出来,在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平的同时,也能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要注意的是,在创新计算机教学课堂时也要注重合理融入,避免生搬硬套,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感受,不利于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在具体教学期间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对趣味性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优化,提高课上教学质量。

三、小学计算机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使用专门的学习游戏激趣

在趣味性教学策略中,游戏的运用价值极为显著,也是最有利于实现趣味教学目标的办法。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游戏是最能激发兴趣并获取愉快体验的关键形式,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更能贴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快速激发其学习兴趣并调动注意力,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成效极为有益。在计算机技术教学期间,适当结合趣味游戏,有利于将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或操作练习环节趣味化,让学生能在趣味游戏之中加以实践练习,潜移默化之中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在适当的节点处引入趣味游戏类型,实现激趣教学目标。例如,在计算机键盘操作教学中,考虑到单纯键盘练习活动过于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且学习兴趣不足。为此,教师便在教学安排中配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些专门的游戏活动,用于训练学生的键盘操作水平。如常见的打地鼠,警察抓小偷,青蛙过河,赛车等趣味游戏,均可用于锻炼学生敲击键盘的指法。另外,为强化学生对功能键、空格键、回车键、光标键等键盘操作熟练度,教师还可适当对游戏进行调整,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如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挑战自我。如此,通过使用专门的游戏活动,更有利于锻炼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掌握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5]。

(二)组织课堂小竞赛活动激趣

除引入专门的学习游戏,提高课上教学趣味性外,教师还可适当引入课堂竞赛形式,达到激趣教学的目的。有心理学家指出竞赛是一种激励动机,更能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将其应用于小学阶段的计算机教学,能贴合学生好胜心强的发展特征,使课上学习更为活跃,更愿意参与其中。但在规划小组竞赛活动时,教师也要把握实际教学目标,合理设计竞赛任务,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竞赛难度过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动力,但任务过于简单,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轻视学习的心理,不利于提高课上能动性。教师应把握好竞赛活动的具体安排,尽可能结合学生的学情特征,不断丰富和完善竞赛内容形式。如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组合,或男生与女生相互PK,组与组之间PK等等,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竞赛体验。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绘画相关知识后,教师可在班级安排一次趣味竞赛活动,男生分为一组,女生分为一组。随后要求以组为单位,为班级的班服设计logo,要求体现出班级的文化精神。而在此次趣味竞赛活动期间,每个小组都大显身手集思广益,设计了丰富多样五彩缤纷的logo。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为自己设计了logo,并加以说明,让其他组员能够理解作品的内涵。最后,教师通过对比两组学生设计的作品,选出最佳获胜小组,为其颁发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此外,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定期开展课上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参与欲,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水平。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新激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往往离不开生活实际,更倾向于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关联,既能提高理解水平,也有利于强化综合学习质量。而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为发挥趣味性教学法的应用优势,教师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贴合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发展特征,使学生快速调动以往生活经历,去理解和感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趣味性教学模式,更有利于锻炼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形成计算机思维,强化信息素养。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具体教学安排中,可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任务情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将所学知识迅速调动起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办公软件的使用”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操作场景,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实践练习的兴趣。如利用PPT设计一张自我介绍的画面,或为父母设计贺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又如,要求学生利用Word,为远方的朋友写信,或为即将到来的节庆活动,制作座位卡片。如此,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生活场景的练习任务,更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感,使之乐意去参与,去实践,整体教学效果将显著提升。

(四)丰富教学评价环节激趣

评价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利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检验学习效果,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过程。小学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善于发挥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不断调整教学方向,切实改善课堂教学质量。而趣味性教学法的运用也可将其贯彻落实于教学评价。环节设计丰富多样的评价办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动性。但要注意的是,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化,且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激发小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动力,也很难充分彰显出计算机技术的独特魅力。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评价环节适当加以优化,丰富评价形式的同时,也应尽可能地凸显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技术特征优势,对持续强化学习动力,提高课上学习质量极为有益。例如,教师在计算机技术教学期间,安排了一次社区服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基础电脑操作知识教给社区养老院的爷爷奶奶,提高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的综合水平。在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改变以往单一评价的模式,而是首先要求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通过制作PPT的形式,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学习心得及遇到的困难展现出来,并在PPT结尾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随后再将评价权交给其他同伴,由学生之间相互观摩给予建议,最后再由教师作出总结性评价。如此,教师通过适当优化和完善教学评价环节,提升评价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情特征,善于将趣味性教学法融入课堂全过程,提高整体教学的趣味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其创新创造能力,为强化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宋鑫萍.“双减”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趣味性教学实践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2):125-127.

[2]隋海营.试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趣味性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73-75.

[3]於福红.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2):37-39.

[4]李文审.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智力,2022(22):155-158.

[5]崔云.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28):84-85.

猜你喜欢
运用原则小学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时政热点在思品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35:05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特殊教育课堂中参与式教学的有效运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63期)2016-08-15 2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