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A理论视角下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4-12-31 00:00:00孙克 方凡铭 张信为 黄敏 周荣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23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能力中职学生

摘 要 职业能力建设是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重要议题。选取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为典型案例,基于MOA理论识别动机、机会、能力三个层面的5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影响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组合路径。研究发现:动机、机会和能力均不构成高水平职业能力的必要条件;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多因素联动的结果,且存在多种实现路径;自主学习能力对职业能力提升发挥普适作用,非高学习环境是高水平职业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为:多措并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以自我奋斗精神、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条件的职业能力提升组合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实施不同职业能力提升组合模式。

关键词 MOA理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大赛;定性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3-0018-07

作者简介

孙克(1984- ),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南昌,330038);方凡铭(1999- ),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张信为、黄敏、周荣,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项目“长江中游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维评价与优化提升”(24YJ45D),主持人:孙克;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江西省职业教育生态承载力测评及提升策略研究”(22YB1331),主持人:周荣

一、引言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出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1]。“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技能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围绕不同类型的人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到,通过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等方式,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鼓励人们不断提升职业能力[3]。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处于整个教育体系的“腰部”,一方面对接义务教育,另一方面衔接高等教育,并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活动与教育阶段衔接协调发展[4]。中职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5]。然而,许多中职学校存在“课程与岗位脱节、课程与大赛分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职业技能不扎实”等弊端,导致许多学生职业能力并不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围绕职业能力,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三个视角展开研究:第一,内涵和构成视角。严雪怡将CBE工作与能力本位相结合,得出广义的职业能力是特定职业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而狭义的职业能力为特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6];王云彪基于“三全育人”和工匠精神视角,提出职业能力是劳动者在培训与实践过程中习得、探索到的知识经验、方法原理、操作技能和手艺本领,具体包括求实重道和精湛技艺[7];魏涛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出发,指出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是职业能力构成的三大要素[8]。第二,培养视角。庄美基于“1+X”证书制度的背景,提出构建职业导向课程教学、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搭建新媒体实践平台等职业能力培养实施路径[9];张勇针对当前艺术设计教育与职业的“错位”问题,结合“训赛结合”概念及开发思路,总结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10];Torabi立足于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间的对接、融合,提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可以减少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时间,促进学生职业成长[11];Shorten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出发,认为应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课程,之后以形成性评估为主导,测评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达到标准[12]。第三,影响因素视角。秦彬朦以情境认知理论和S-O-R理论为指导,从外部环境刺激机制、内部机体反应机制等视角分析了体验教学场景中影响职业能力的形成的因素[13];蔡永鸿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和职业院校的走访调查,得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因素,深刻影响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14];何兴国等人基于重庆市25所学校的实证研究发现,学校重点级别、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和人文关怀、学生专业承诺等因素对学生职业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5]。

上述研究为分析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存在不足。首先,专门研究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的成果较少,且较多学者所选取的职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较为分散,没有从理论上构建起职业能力提升的前置动因整合分析框架;其次,职业能力本身内涵丰富,应从整体角度探究要素间互动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的驱动作用。当前研究大多依赖多元定量分析方法,使得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大多仅限于线性层面,无法深入探讨影响职业能力提升的复杂因果性问题。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开展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前因机制的组态分析,有助于揭示不同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进一步贯彻“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促进我国技能人才发展“百花齐放”。因此,本文将动因—机会—能力(Motivation-Opportunity-Ability,MOA)理论框架引入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研究中,运用组态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从自我意识、自我奋斗精神、教师培养、学习环境、自主学习能力5个维度对筛选出的28位中职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进行组态分析,进一步探究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组合路径,以拓宽职业能力提升相关研究的视角,并加深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理解,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二、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

MOA理论由麦金尼斯(MacInnis)提出,其框架构建最早来自工业心理学家的理论研究。MOA理论认为个体发生某种行为需具备动机、机会和能力等三个必要前提。目前,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知识管理等多个领域,其有效性已得到多次验证[16]。本文基于MOA理论分析框架,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分析框架,见图1。

(一)动机维度

动机维度包括自我意识和自我奋斗精神。动机是指促使个体产生某一行为的推力,是特定行为中兴趣、意愿和愿望的交融,也是个体能动性的表现[17]。自我意识指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身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可以表现在有明确的目标、了解自身特点等方面[18]。中职学生如果有明确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兴趣,懂得扬长避短,就能尽早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为职业生涯作好铺垫。自我奋斗精神能够使自身的行为更具有实践性和价值性,主要包括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勇于实践、严于律己等精神[19]。这些精神有助于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取得更好的职业成就。

(二)机会维度

机会维度包括教师培养和学习环境。机会是指推动个体行为发生的外在因素,个体的行为会因为人物、时间、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产生差异的结果。职业院校教师兼具实践性、职业性和教育性,是学生发展的辅导者,也是职业技能的锻造者[20]。教师通过关心支持、精心指导、严格要求等方式来培养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学习环境指由课堂空间、师生人际关系、生活质量和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21],也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构成的学习场所[22]。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是学生所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加课程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中职学生提升职业能力营造良好的“成长域”。

(三)能力维度

能力维度主要指自主学习能力。能力是个体在完成目标或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的集合,会直接影响个体完成目标活动或任务的效率,同时也是目标能否完成的决定因素[23]。自主学习能力主要通过自我监控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来体现。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生文化知识较为薄弱,学校教育培养的有限性和中职生的自身特性决定了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24]。只有按照严格标准来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中职学生拥有较高的职业能力,成为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25]。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QCA)是一种将案例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的比较分析方法,由社会学家查尔斯·拉金(Charles Ragin)于1987年提出[26]。它能够基于组态逻辑通过小样本来研究多种复杂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本文采用QCA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该方法适用于小样本数据分析,对样本数量要求较低,将最终筛选出的28位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作为样本,样本数量符合该方法要求;第二,职业能力提升的组合路径较多且实现过程复杂,该方法将条件变量组态集合关系进行对比,确定职业能力提升的变量组合及核心条件,可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二)案例介绍与数据来源

由于职业技能大赛含金量高、战线较长,不仅考验参赛者的职业技能,也考验其沟通协调、压力管理、解决问题等职业发展所需具备的能力。因此,最终筛选出28位中职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的案例为样本。本文所收集的案例主要来源于成都职教、凉州职专、萧山三职、威海教育等中职学校和职业教育相关微信公众号,选取2019-2023年度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的奋斗故事,共计108篇,剔除一些重复案例、叙述表达太短和与研究主题不符的案例。同时,案例样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多样性,案例中的中职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来自全国不同地方、不同专业,能够在最少的案例中保持最大的异质性;二是同质性,案例中的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都是中职学生,案例间有足够共通的背景或特征;三是权威性,获取的案例样本都来自中职学校和职业教育相关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通常与其官网同步发布,具有权威性,满足QCA对案例特征的要求。

(三)变量赋值与校准

1.变量赋值

参考前人QCA研究变量选取经验[27],本文运用文献归纳法、研究框架法,并结合MOA理论模型,确定了自我奋斗精神、自我意识、教师培养、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前因条件,以及职业能力作为结果变量,同时对所选案例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对相应变量进行赋值。

基于数据的简洁性和合理性,本文选取获奖生获得最高级别奖项作为结果变量衡量职业能力,并予以赋值。赋值标准如下:AB表示该生的职业能力赋值;i表示从高往低排序的获奖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将级别权重分别赋值为1、0.5和0.2;j表示该生在相应级别赛道获得的奖项等级(一、二等奖),将奖项分别赋值为1和0.67。条件变量部分均根据样本案例中出现的二级指标数量及其所占比重的方式予以赋值,具体赋值如下:。ei为各个二级指标的0~1赋值,S表示各条件变量的赋值,N为该条件变量所含二级指标的个数。见表1。

2.数据校准

为给研究案例数据集赋予集合隶属度,校准是进行fsQCA组态分析前的必要步骤[28]。在校准过程中,为界定前因条件和结果变量数据的交叉点,按照惯例将各研究变量的四分位数(95%分位数、中位数、5%分位数)分别设定为组态分析的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的校准锚点。数据校准通过软件fsQCA3.0实现,结果见表2。

四、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组态分析

(一)必要条件分析

职业能力提升的动因主要通过前因变量是否为必要条件来判断,考察其一致性和覆盖度。单变量的必要性条件主要通过一致性来分析,一致性大于0.8可看作是结果发生的充分条件,而一致性大于0.9则可看作是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29]。在确定充分或必要条件后,可进一步通过覆盖度指标来测度前因条件对事件发生的解释力度,通过fsQCA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在高水平职业能力中,“~自我意识”“教师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三个要素的一致性处于0.8~0.9之间,可视为结果发生的充分条件,说明这三个前因条件对高水平职业能力有一定推动作用。其中,“自主学习能力”的覆盖度高达82%,即有82%的高水平职业能力结果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介入。

在非高水平职业能力中,“~自我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奋斗精神”的一致性均超过0.8,这表明低自我意识、低自主学习能力和低自我奋斗精神是非高水平职业能力的充分条件。同时,“~自主学习能力”的覆盖度高达82%。从上述结果可知,自主学习能力对职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二)条件组合分析

在单个条件变量不构成必要条件的情况下,条件组合分析可通过不同条件组合的方式,观察其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故在对变量赋值规则进行校准的基础上,构建真值表对职业能力提升展开条件组态分析。通过组合上述5个条件变量,可得到复杂解、简约解和中间解三种结果。其中,中间解因具备适中的复杂度及逻辑余项的特征,成为QCA分析的首选。进一步结合简约解的结果,判断该条件变量在相关组态中是否为核心变量[30]。同时,本文将案例阈值及一致性阈值均设置为默认值,分别为1、0.8,最终得到高水平职业能力及非高水平职业能力的条件组合路径,结果见表4。

如表4所示,产生高水平职业能力的路径有3种组态(H1、H2、H3),其整体覆盖度、整体一致性分别为0.646、0.911,表明这些组合路径能解释65%的高水平职业能力。产生非高水平职业能力的路径有1种组态(NH1),其整体一致性指标为0.878,说明这种组态是非高水平职业能力的充分条件。同时,模型解的覆盖度为0.491,表明前因条件能较全面解释非高水平职业能力的原因。

(三)中职学生高水平职业能力路径分析

H1:“双师型”教师培养下自我奋斗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驱动型。通过引进更多“双师型”教师,让有“真本事”的教师教学生“真本领”,打造更多“金课”,进一步深化“三教”改革。同时,在“双师型”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获得提高[31]。另外,由于“双师型”教师学识和经验更为丰富,在课程思政元素中也能从更多视角培养学生的自我奋斗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获得2022年“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刘灵杰同学,刻苦好学、勇于探究,多次参与企业交流实践。在学习上,他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自己做好学习规划和总结,拥有较强的自我奋斗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的精心指导帮助他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职业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H2:“奋斗精神”引领下学习环境与自主学习能力驱动型。奋斗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是青年所需要具备的。学校通过“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机制的探索,再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引企驻校”,探索多样化学习管理模式,推动创造性学习和动态化学习的发生,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舞台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2022年获得广西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直播电商赛项中职组二等奖的李海婷同学,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各方面不断突破自己,具有强烈的自我奋斗精神,主动利用空余时间充实自己并补充不足,学习能力突出。

H3:“双师型”教师培养下学习环境与自主学习能力驱动型。整个社会正经历着数字技术推动的时代性变革,知识和技能正以加速的节奏迭代更替,“双师型”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卓越的实践能力,能够根据时代发展为学生创设更优质的学习环境,选择最适合学生和学习情境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有意义地自我学习,使学生在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挑战[32]。如,四川省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万洪建同学,他不仅得到教师细心指点和支持,学校也置办了许多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他本身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去不断增强知识和技能,迎难而上,获得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一等奖。

(四)中职学生非高水平职业能力路径分析

NH1:学习环境缺失下动机与能力不足型。如果中职学生没有强烈的自我奋斗精神和自我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差,又处于学习氛围不足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有“双师型”教师对其认真培养,也会极大程度地抑制其职业能力的提升。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能力的提升归根到底是靠自己,教师只能起到指导、辅助作用。此外,学校没有真正意识到营造开放、和谐、合作、创新的学习环境是学校的职责所在,许多工作只是浮于表面。作为核心条件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能力缺少,加上边缘条件中自我奋斗精神和自我意识的缺乏,即便有教师的精心指导和鼓励支持,也无法从本质上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稳健性检验

为避免研究的敏感性和随机性,本文参考集合论中的剔除案例方法来进行稳健性检验[33]。从28个案例中,按照结果变量获奖情况剔除部分无关案例,对剩余的24个案例进行分析。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原有结论与稳定性检验结论基本一致,数据结果具有稳定性。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组态框架逻辑,运用QCA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从总体上看,动机、机会及能力3个条件层面因素均不构成高水平职业能力的必要条件,但自主学习能力在提升中职学生职业能力中发挥着普适作用。对比3条中职学生高水平职业能力路径和1条中职学生非高水平职业能力路径发现都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且都以核心条件存在。在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黄金期”,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其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抓手。

二是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近情况的提升路径,在教师培养、自我奋斗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逻辑等方向上,处理好自身与学校间互助或共进关系,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是非高水平职业能力的组态路径表明,动机、机会及能力3个条件层面的整体性缺失是中职学生出现非高水平职业能力的主要原因,而且高水平教师的培养也不足以突破低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带来的核心性约束。

(二)建议

第一,通过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方法和建立“自主学习中心”,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作为4条路径的共同要素,是提升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方法,学生可以基于问题自行分析、讨论和交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知识运用和沟通交流等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尝试在课外搭建“自主学习中心”,具体主要是院系根据学生需要提供物质保障、名师辅导、企业联系、真实项目等,其他事项由学生自主组织和管理,必要时教师可给予一定帮助,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尽早地为其职业能力提升埋下肥沃土壤,实现职业能力从“量”到“质”的转变[34]。

第二,建立以自我奋斗精神、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条件的职业能力提升组合模式。由路径H2可以发现,当学生具有丰富的自我奋斗精神和突出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加持,职业能力就能极大提升。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设定明确、具体和可行的学习目标,参与竞赛和展示活动,传递有效的学习技巧等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自我奋斗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应依照兴趣和禀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渠道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同时鼓励同学们互帮互助,营造开放、舒适的学习环境。

第三,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学校和家长可以实施不同的职业能力提升组合模式。根据路径H1和路径H3,可以实施“自我奋斗精神+教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培养+学习环境+自主学习能力”的组合激励模式。积极奋斗型学生能够坚持学习、不断克服困难和提升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能够成为“驱动力”,组合起来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更适用路径H3;而消极懈怠型学生遇到困难容易害怕,容易放弃,学习缺乏主动性,培养“自我奋斗精神”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更能起到“催化剂”作用,更适用路径H1。从非高水平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看,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前因组合具有非对称性,家庭和学校要避免实施单一提升模式和反向组合提升模式。

参 考 文 献

[1]赵志群.建立以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学业评价制度,保障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强国建设水平[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2):13-15.

[2]张立新.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十三五”成就及“十四五”规划[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1(1):13-15.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22-10-07)[2023-08-16].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0/07/content_5716030.htm.

[4]冯寅,曹楠楠.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定位的价值重构与路径选择——基于贵州省2021年中职招生政策文本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2(23): 6-11.

[5]王宇波.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12(36):29-34.

[6]严雪怡.教育分类、能力本位与广义的职业能力培养--纪念孟广平同志逝世两周年[J].职业技术教育,2007(7):11-13.

[7]王云彪.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德育创举:以“三全育人”引领工匠精神培育[J].职教通讯,2023(7):42-50.

[8]魏涛.试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如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纳税,2017(20):48.

[9]庄美.“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能力培养路径初探——以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海外英语,2022(22):153-155.

[10]张勇.论“训赛结合”项目教学与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培养[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Volume 1/2).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11]TORABI ZAHRA,ARDEKANI SAEID SAEIDA,HATAMINASAB SEVED HASSAN.A new model in designing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ystem of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wit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21(8):1236.

[12]SHORTEN G D,EDOARDO D R,ZEEV G,et al.European Section/Board of Anaestheslology/Europe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y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anaesthesiology[J].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2020,37(6):421-434.

[13]秦彬朦.基于体验教学场景的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3.

[14]蔡永鸿,王铁蓉,闫宁.浅析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导刊,2018(22):124-127.

[15]何兴国,赵志群,沈军.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基于重庆市25所学校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97-101.

[16]ELLIOT BENDOLY D H.Bipolarity in reactions to operational‘constraints’:OM bugs under an OB len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5(1):1-13.

[17]居佳.基于MOA模型的工程项目团队内知识转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18]要鑫宇.大学生自我意识、锻炼动机和运动参与特点及其关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2.

[19]李佳.青年毛泽东自我奋斗精神及其现实意义[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8.

[20]马帅.基于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换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3(2):109-112.

[21]FRASER,B.J.Classroom environment[M].London:Croom Helm,1986.

[22]田慧生.教学环境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3]潘申银.“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2.

[24]艾文娟.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5]何静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26]沙博翰,任晓霏,沙彦飞.基于QCA方法的大学生创新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3(1):80-87.

[27]张明,杜运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QCA方法的应用:定位、策略和方向[J].管理学报,2019(9):1312-1323.

[28]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6):155-167.

[29]RAGIN C.Redesigning social inquiry:Fuzzy set and beyo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8:36-49.

[30]杜运周,刘秋辰,程建青.什么样的营商环境生态产生城市高创业活跃度?——基于制度组态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9):141-155.

[31]程建锋.大学生英语在线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9):123-131.

[32]苗学杰,李丹.比较视野下的教师“学习支持”素养:意义阐明与指标建构[J].外国教育研究,2022(1):17-31.

[33]檀祝平.以“自主学习中心”为载体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4):114-116.

The Improvement Paths of Vocational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A Theory

——A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Cases of 28 Winners of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

Sun Ke, Fang Fanming, Zhang Xinwei, Huang Min, Zhou Rong

Abstract" Vocational capacity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promoting a strong manufacturing country and a strong quality country. The typical cases of the winners of the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were selected, the five antecedents of motivation, opportunity and ability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MOA theory, and the combination paths affecting the vocational ability improve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was explored by using the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tivation, opportunity and ability do not constitut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high-level vocational ability, the formation of vocational ability improvement is the result of multi-factor linkage, and there are multiple paths to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ability, self-learning ability plays a universal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ability, and the non-high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the constraint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abi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e following paths are proposed for the enhancement of vocational skills among vocational students: multipl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ultivat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 combination model for enhancing vocational skil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with self-striving spirit,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s the core conditions; different models for enhancing vocational skills should be implement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tudents.

Key words" MOA theory;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Author" Sun K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8); Fang Fanming, master student of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Zhang Xinwei, Huang Min, Zhou Rong,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能力中职学生
论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42:08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23:58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0:41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5:36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