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12-31 00:00:00孙丽莎 陈周亮 张建荣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23期
关键词:汽车技术技能大赛职业院校

摘 要 职业技能大赛赛前集训教学对大赛成绩有明显影响。对上海市参与汽车技术赛项的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和大赛裁判进行访谈调查,对数据进行开放性编码,归纳出影响技能大赛集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造成技能大赛集训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教学内容、竞赛心理、教学设备、“工匠精神”培育、教师教学能力。针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训教学存在的对理论教学重视不够、对选手心理素质训练不当、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或不实用、“工匠精神”培育被淡化或简单化、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提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查短板教重点,强化理论学习;加干扰限时间,创设拟赛环境;添开关设故障,改进教学设备;树榜样学规范,弘扬工匠精神;聘专家学技术,提高教学能力。

关键词 技能大赛;集训教学;职业院校;汽车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3-0053-06

作者简介

孙丽莎(1990- ),女,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200431);陈周亮(1989- ),男,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张建荣,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重点工作[1]。技能大赛反映的是行业企业的最新信息,不仅考验着参赛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其所具备的其他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技能大赛也能折射出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各种问题[3],通过技能大赛来促进教学改进。本文基于对上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及大赛裁判员等的访谈,分析归纳影响大赛集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访谈对象是参与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的指导教师、参赛学生以及大赛裁判,分别代表了技能大赛的带教者、参赛者和评判者,以期较为全面地发现大赛集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访谈对象采用目的取样的方式选定,选取上海市J学校的C老师和L同学,上海市S学校的H老师和Y同学,上海市G学校的L老师和X同学,以及来自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的C裁判、F裁判和T裁判。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针对指导教师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集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学生心理状态、教学设备与环境、“工匠精神”培育等;针对参赛学生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集训教学内容与安排、集训教学设备与环境、集训教学难度等;针对大赛裁判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参赛学生技能水平、竞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针对集训教学问题的改进意见等。

(三)数据处理

访谈结束后,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提炼。通过数据间的不断比较,进行抽象化和概念化的思考分析,从数据上归纳提炼出概念和范畴。针对收集到的数据,首先进行开放性编码,根据数据特征,综合运用了“逐段编码”“逐句编码”“逐行编码”乃至“逐词编码”,让其中蕴含的概念自然涌现。通过开放性编码获得核心范畴后,进入选择性编码阶段,该阶段只对那些可以和核心范畴产生足够重要关联的数据进行编码,直到数据饱和为止[4]。通过编码最终确定影响技能大赛集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此外,在编码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软件Mindjet MindManager 9进行编码整理,以此提高本文的研究效率,文中所展示的编码结构图即为在进行开放性编码及选择性编码时形成的基本结构图。

二、技能大赛集训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技能大赛集训教学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访谈数据进行开放性编码,获得一级编码52个,二级编码15个,在获得了“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核心范畴后进行选择性编码,归纳出影响技能大赛集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学内容、竞赛心理、教学设备、“工匠精神”培育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等。

第一,教学内容。核心范畴“教学内容”在开放性编码阶段获得了4级共19个编码的支持,见图1。在选择性编码阶段获得了3级共8个编码的支持,见图2。

第二,竞赛心理。核心范畴“竞赛心理”在开放性编码阶段获得了2级共11个编码的支持,见图3。在选择性编码阶段获得了3级共6个编码的支持,见图4。

第三,教学设备。核心范畴“教学设备”在开放性编码阶段获得了3级共18个编码的支持,见图5。在选择性编码阶段获得了3级共12个编码的支持,见图6。

第四,工匠精神培育。核心范畴“工匠精神培育”在开放性编码阶段获得了2级共9个编码的支持,见图7。在选择性编码阶段获得了2级共6个编码的支持,见图8。

第五,教师教学能力。核心范畴“教师教学能力”在开放性编码阶段获得了2级共14个编码的支持,见图9。在选择性编码阶段获得了2级共9个编码的支持,见图10。

三、技能大赛集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理论教学重视不够

理论教学不足,导致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影响技能大赛水平。正如C老师所说:“学生的汽车理论知识过于薄弱,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就做不到按照原理去分析问题,遇到疑难问题根本就无从下手。”X同学也深感“自己对电路的工作逻辑不熟悉,欠缺相关的理论知识,导致发现了故障却不能做出有效的分析和判断”。可见,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就难以通过分析故障现象来制订检测流程,难以快速排除故障。

汽车技术理论知识的核心内容是汽车各零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只有理解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诊断故障,对零部件进行拆装测量,进而排除故障。从表面上看,技能大赛展现的是选手的操作技能,但实际上,选手操作过程是否合理、步骤是否优化、动作是否规范是基于经验性知识的。只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了理论学习,导致学生只适合机械的、固化的操作,只能应付程序化考试而难以根据故障现象去分析故障原因,无法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无法成为全面发展的技术能手,也不利于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虽然理论知识对汽车维修技术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但集训教学中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有教师认为“学生有日常教学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在集训教学过程中就不再讲授理论知识了”。Y同学也提到:“老师在集训过程中基本没有关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都是技能训练。”

(二)心理素质训练不当

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选手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裁判、在参观人员注视之下能控制自身紧张情绪、调节自身竞技状态的能力,是影响选手在技能大赛中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F裁判指出:“心理素质差是选手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开始比赛后就满头大汗,与裁判员之间的交流也极其紧张,缺乏必要的抗压能力。”H老师也提到:“选手容易紧张,心理素质较差,经常表现出手忙脚乱的样子。”特别是在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时,没有经过系统心理素质训练的选手往往会非常紧张。随着比赛进程的深入,一些选手的心理压力渐增,最终可能引发操作上的失误。

职业技能大赛与其他竞技类项目一样,既考验选手的专业技能水平,也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首先,技能大赛一般是向社会开放的,比赛现场人头攒动,不可能像平时集训时那么安静且没有干扰;其次,比赛时的仪器设备和集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可能存在差异;再次,技能大赛通常都是计时的,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或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大赛指导教师几乎并未关注到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L老师认为“训练心理素质是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更多的老师则是“不知道如何去训练”。H老师“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方法单一,“只是通过模拟比赛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设备数量不足且不实用

教学设备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数量不足,二是不实用。X同学反映:“比赛时遇到的故障类型都是台架上没有的故障类型,和训练时完全不一样。”L同学表示“实车的零部件都能认识,但是在集训中,老师很少在实车上设置故障,自己所了解的故障就比较局限”。教师也意识到实训教学设备的不足,C老师就提到“教学设备有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要求,比如教学台架的故障点和故障类型都远远不够,教学用车上也没有故障开关的设计。”

汽车维修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必须进行实操训练,教学设备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常用实训教学设备有两种,一种是教学台架,另一种是实车。教学台架必须尽可能模拟真实的汽车,能够设置尽可能多的故障点和故障类型,以此来模拟真实的汽车故障案例,训练学生诊断排除汽车故障的能力。学生在台架实践操作后,在实车上进行实际验证,检验所学的内容。

常见的教学台架在故障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是故障数量较少,一般的台架自带故障设置开关基本只有十个左右。其次是故障种类单一,故障点基本都是传感器或者执行器的信号线束断路故障,缺乏电源线、搭铁线的故障,也缺少短路以及虚接(接触不良)等故障类型。而实车则没有故障开关,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实车上设置或清除相关故障,导致实际教学时间被压缩。由于台架和实车的费用都比较高,学校不可能根据每次大赛项目的变化购买最新的比赛台架和教学用车。正如T裁判所说的:“由于汽车技术发展较快,导致学校日常教学设备与技能大赛设备有一定差距,如果仅对教学设备自带的故障点进行学习,是无法满足当下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的,因此各职业院校需要根据自身教学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完善,以满足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

(四)缺乏“工匠精神”的培育

工匠精神的缺失或不足是大赛选手的软肋。C裁判曾注意到“学生在开始操作前的确具备一些工匠应有的操作意识,但是却不能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很多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对设备的保护意识,强拆强干,全然没有一个工匠该有的素质”。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表现为严谨、专注、敬业等职业素养[5],对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并在大赛集训教学中有一定的体现。正如L同学所说:“老师会经常强调工匠意识,讲5S的管理,要我们注意工作细节,包括工具的整理、场地的清洁等,还让我们看工匠精神宣传视频,自己也会受到感染,想要向工匠们学习。”

虽然无论教师或学生在访谈过程中都非常认同“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但实际教学中却常常被淡化或简单化,对于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并不能给出完整准确的答案。L老师说:“我认为工匠精神很重要,但是很难说清楚工匠精神具体是什么,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去教授学生。”H老师说:“我会在训练过程中播放大国工匠的宣传视频,没有其他教学手段。”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意识到了“工匠精神”培育的问题,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学生可能并不理解教师的用意。如Y同学表示“老师没有特意去讲什么是工匠精神,也就没有针对性地训练了”。X同学认为“老师没有特意强调过工匠精神,只是会放一些工匠精神的视频来看”。

(五)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大赛集训也暴露出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访谈中X同学认为“老师教的东西没有比赛的那么难,平时学的在比赛中并不够用”。L老师反思认为“比赛的故障设置自己没有预计到,并没有去教过学生”。C老师也认为比赛的某些故障点有一定难度,承认“我自己也不一定能够完成”“大赛的难度超过了平时的训练”。F裁判和T裁判不约而同地指出:“集训教学难度远低于比赛难度,反映出很多老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还有待提高。”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院校教学成效的有效手段,在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检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操技能,才能胜任集训教学工作。

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大赛集训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少“一线”工作经验,二是缺少比赛经验,三是专业教学能力不足。许多职业院校从培养青年教师的角度出发,派遣青年教师指导大赛集训,但青年教师往往缺乏在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汽车维修的故障点和故障类型没有案例积累,反而放大了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的劣势。

四、提升技能大赛集训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查短板教重点,强化理论学习

理论是基础,却是部分大赛选手的短板。技能大赛虽然考查的是技能操作,但是理论知识扎实与否直接决定操作技能的上限。比如有的学生电路排故检测流程不正确,是因为电路原理分析错误;车辆功能检查不到位,是因为对于电气设备的功能不完全掌握;排故耗时长,是因为不了解车辆的工作逻辑等。指导教师要从理论知识入手分析学生操作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真正找出学生理论知识的欠缺和不足,才能对症下药,提高集训教学效果。

针对汽车技术的特点和汽车专业的知识体系,在职业院校教学中,要重视两个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一是汽车零部件知识。尤其是较为常见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它们是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最容易产生故障的汽车零部件,也是技能资格证书的重点考核内容。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要把汽车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检测方法作为重点。第二是汽车电路知识,主要是电路识读能力,这决定了能否又快又准地定位故障部位,是完成汽车故障维修工作的关键。在技能大赛集训教学中,关于电路理论知识的讲解重点应该着眼于电路走向、工作原理和电路中各电压、电流和电阻值等数据的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电路识读分析能力。

(二)加干扰限时间,创设拟赛环境

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的较量,更是选手心理素质的较量[6]。学校一般都会给参赛学生营造“安逸舒适”的集训环境,例如设置专门的集训区,配置专用的操作设备等。但这样的环境恰恰弱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美国心理学家格鲁波的研究表明,高水平比赛中优秀选手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心理素质、心理技能的较量。因此,必须要通过集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是模拟赛场环境。竞赛的场地、设备具有不确定性,集训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设置适当的“干扰源”,刻意给学生营造一些“恶劣”的训练环境,给学生设置一些突发障碍。比如,可以将训练安排在公共场地,培养学生在嘈杂的环境中提高专注度、集中注意力;再比如,临时更换选手熟悉的检测设备,或事先调错某些测量工具的“零位”基准,培养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先不要急于去帮助学生解决,而是要求他们自己想办法[7],训练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时从容应对、处变不惊的能力,培养他们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其次是训练时间观念。在集训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把握比赛时间、控制比赛节奏的能力,对各项训练项目都必须有时间性和准确性,做到心中有数[8]。在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详细记录学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时间,然后通过训练不断优化操作流程,规范动作,提高操作效率,确定最合理的操作时长区间。学生在比赛中,就可以将训练的操作时长作为参考依据,合理规划操作流程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再次是举办模拟比赛。严格按照正式比赛的时间设定、赛程安排、比赛规则、评分标准、考核内容等进行测试,并安排集训指导教师以外的专业教师、校外专家来进行模拟比赛的命题和执裁,使学生在获得实战经验的同时,提高应战的心理承受能力。选手通过模拟比赛,可以更好地熟悉比赛流程、了解比赛规则、适应比赛节奏,弥补比赛经验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比赛,发现选手与平时训练不一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及时改进。模拟比赛可以是学校自行组织的,例如学校技能节、学校技能大赛等形式,也可以是兄弟院校共同组织的,例如专业校际交流赛、校间对抗赛等形式。以赛代练,以赛促教,增加选手的比赛经验和适应能力。

(三)添开关设故障,改进教学设备

实践是技能训练的根本要素,设备仪器是实践的必备条件,科学训练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来保障[9]。考虑到职业院校经费有限,对教学设备进行改造以满足教学之需,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

针对汽车维修案例及大赛考核要求,教学设备的改造可以重点针对发动机电控单元和车身电气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所涉及到的传感器、执行器、开关和元器件众多,因此应该挑选一些更为重要且在实际维修中故障频率较高的零部件来进行线路改造,针对不同零部件的类型和特点设置相应的故障点。

线路改造要包含供电线、信号线和搭铁线,除了最常见的断路故障,还应该设置线路短路、开关短路、线路反接或者接错、线路串阻虚接等故障类型。线路改造可考虑以下三种实用的方法:第一种是将台架或车辆本身的线路剪断,在中间添加一个开关,从而控制线路通断;第二种是在台架或车辆的两根导线之间,直接添加一个开关,用来实现线路短路;第三种是在台架或实车的金属部位添加一根导线,使用开关控制其他线束与此导线的通断,形成线束对地短路故障。设置故障的开关,目前最为实用的是“船型开关”。经过实践验证,这种类型的开关可靠性强、体积小,不容易引发其他故障现象,且易于设置、易于在车辆中隐藏。通过加装开关可以大幅度降低设置故障所需时间,可以增加故障数量和故障类型,提高教学效果。

(四)树榜样学规范,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方面需要学校全面构建工匠文化氛围,比如营造行业氛围、宣传工匠事迹、树立工匠模范等,培养学生的认同感,让工匠文化融入校园;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

职业规范被公认为“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即严格遵循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职业规范来进行工作[10]。在汽车维修行业,表现为“nS”的工作意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等。职业技能大赛中已将“nS”标准化、具体化,列出了详细的评价指标和得分点。要通过集训教学,使学生养成“nS”的行为习惯,比如,整理工作区域,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挑选合适的工具并整理分类,规范摆放;避免由于不规范的误操作造成的安全隐患,避免任何工量具的损坏;合理正确使用工具,严格遵循维修手册的拆装顺序及操作要求;在所有工作任务完成后,能够及时清洁整理工作场地和工量具设备等。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风向标,学生会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和启迪。只有认真负责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兢兢业业的学生。作为指导教师,应该秉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检视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摒弃错误的应试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伦理。

(五)聘专家学技术,提高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为提高大赛集训效果,学校应该安排最优秀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或由“老、中、青”教师组成团队集体指导,发扬“传、帮、带”的团队合作精神,新老教师教学相长,同事之间互相切磋。

除了校内教师的紧密协作,聘请校外专家进行指导也尤为重要。聘请的专家顾问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行业的专家技师。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培训师等专业技能人才进校指导,可以让教师了解最新的行业技术,通过专家分享、学习企业的实际工作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如果是行业的一线维修技师,还可以直接进行工作指导教学,帮助教师掌握岗位核心技能等。第二种是大赛的专业裁判、裁判长等。他们有丰富的大赛经验,能够为教师讲解大赛的赛项安排、比赛内容、比赛规则等,通过解读和分析大赛相关内容,针对性地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技巧,有效解决部分指导教师大赛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因为裁判有着大量的执裁经历,接触过众多的选手,作为选手比赛过程中的全程监督者,裁判员也更易于发现选手存在的共性问题或者普遍突出问题,可以让指导教师从教学角度更高效地改进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EB/OL].(2019-05-24)[2024-06-01].http://www.chinaskillsjsw.org/content.jsp?id=2c9fe79279cde6190179ce7c265b004eamp;classid=ff8080814ead5a97015126591a2e0357.

[2]李浩泉.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J].教育与职业,2019(18):104-108.

[3]马成荣.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27-32.

[4]贾旭东.中国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完全外包及其动因——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J].管理学报,2011(12):1762-1771.

[5]金璐,任占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59-62.

[6]张力为.现代心理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36.

[7][9]李永远.中职院校技能大赛训练技术分析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3(24):91-93.

[8]白丽红,刘萍.基于世界技能大赛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J].职教论坛,2017(29):93-96.

[10]彭琳琳.岗位导向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Research on Training Teach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People Involved i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mpetition

Sun Lisha, Chen Zhouliang, Zhang Jianrong

Abstract" The training teaching before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mpetition results. This study conducted a qualitative interview survey with the guiding teachers, participating students, and judges of th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n Shanghai, and used open coding to identify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in training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 are: teaching contents, competitive psychology, teaching equipments, cultivation of“craftsman spirit”and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In light of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emphasis on theoretical teaching, in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nsufficient or unpractical teaching equipment, weakened cultivation of“craftsman spirit”and insufficient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 training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main countermeasures: check the shortcomings, teach the key points, an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learning; add interference, limit time, and create a match environment; add switches, set faults, and improve teaching equipment; set examples, learn norms, and promote the spirit of artisans; hire experts, learn techniques, and improve teaching skills.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 training teaching;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tive technology

Author" Sun Lisha, teacher of Shanghai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 (Shanghai 200431); Chen Zhouliang, teacher of Shanghai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 Zhang Jianrong, Tongji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汽车技术技能大赛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思路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探究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2:37:38
浅谈技能大赛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46:14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45:48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1:16:38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