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26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学习投入的现状,探讨中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职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习投入在性别、入学前专业了解程度、专业志愿选择、专业前景及成绩排名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中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中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基于此,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认同、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三个层面提出提升中职生学习投入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中职生;学习投入;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3-0070-06
作者简介
赛丽克古丽·哈布力别克(1997- ),女,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阿勒泰,836500);王兴华(1982- ),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副所长、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师教育
在“保育人才进入专门化、全面化培养的新时代”[1]背景下,幼儿保育专业中职生的良好素质是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其学习投入的程度[2]。学习投入特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认知、情感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上的高度投入。学生学习投入受诸多影响因素综合作用,而专业认同作为影响学生专业学习态度和动机的重要特质,是影响学习投入的关键因素[3]。现有研究表明,中职生可能存在因不良学习习惯导致的学业成就感低、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不认可以至于学习投入程度不高的问题[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幼儿保育专业中职生学习投入的内在心理机制,考察幼儿保育专业中职生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幼儿保育专业中职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实证支持。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工具
1.中职生学习投入问卷
本研究在参考国外学者康奈尔和韦尔伯恩(Connell amp; Wellborn)主编且经我国学者孙蔚雯翻译修订形成的《高中生学习投入问卷》、加内西尼(Ganeshini)主编并经我国学者金璐修订后形成的《中学生学习投入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本研究的《中职生学习投入问卷》。该问卷共有3个维度:认知投入(4题)、情感投入(4题)、行为投入(4题),共12个题项。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选项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4。
2.中职生专业认同问卷
本研究在参考秦攀博、胡忠华等人问卷维度的基础上,结合幼儿保育专业中职生实际选取宋淑君在其学位论文中设计的适合测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工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问卷》,并予以适当修改形成本研究所用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该问卷共有4个维度:专业认知(6题)、专业情感(4题)、专业意志(3题)、专业行为(3题),共16个题项。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选项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0。
3.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本研究在参考由平瑞克和德格罗特(Pintrich amp; Degroot)主编,经我国学者梁宇颂修订后形成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瓦特和理查森(Watt amp; Richardson)主编并经陈媛翻译修订的《职前托育教师职业选择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幼儿保育专业中职生的实际特点修订形成本研究所用的《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该问卷共有2个维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8题)、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3题),共11个题项。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选项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9。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新疆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幼儿保育专业2021级267名中职生作为调查对象,测试时间为2023年10月。该学校成立于1965年,是阿勒泰地区唯一一所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中等专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升学或进入托幼机构从事保育工作,将这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1.中职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整体状况及相关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职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水平良好,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使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发现,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间全部呈现显著性(plt;0.01),即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两两正相关。见表1。
2.学习投入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以中职生性别、专业特征(入学前专业了解程度、志愿选择、专业就业前景)、学习特征(成绩排名、是否班干部)、家庭特征(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作为自变量,以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调研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学习投入总分(t=-2.026,plt;0.05)及情感投入维度(t=-3.118,plt;0.01)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学习投入及情感投入水平高于男生。第二,入学前专业了解程度样本对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lt;0.05)。经过进一步事后检测(LSD),可知其中有明显差异的是“非常了解gt;不了解;非常了解gt;有所了解”,即入学前对所学专业已非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投入总分及各维度水平会显著高于入学前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与有所了解的学生。第三,专业志愿选择方式对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lt;0.05)。具体对比差异可知“自主选择gt;非自主选择”,即自主选择专业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会显著高于非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第四,专业就业前景对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全部呈现出显著性(plt;0.05)。经过进一步事后检测(LSD),可知其中有明显差异的是“热门专业gt;一般专业,热门专业gt;冷门专业或不清楚”,即认为专业就业前景为“热门专业”的学生学习投入总分及各维度水平显著高于选择“一般专业”与“冷门专业或不清楚”的学生。第五,成绩排名对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全部呈现出显著性(plt;0.05)。具体对比差异可知“中上及前列gt;中等及以下”,即成绩在中上及前列学生的学习投入总分及各维度水平会显著高于成绩在中等及以下的学生。第六,中职生的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在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和家庭总月收入(经济状况)自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gt;0.05)。
3.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上述相关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做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先对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投入总量表的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在控制性别、入学前专业了解程度、专业志愿选择方式、成绩排名4个变量后,检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中是否具有中介效应。
第一步,将专业认同作为自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专业认同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显著(R2=0.640,F(5261)=92.643,β=0.774,plt;0.01)见表3;第二步,将学习投入当成因变量进行逐层回归分析,第一层放入专业认同,回归方程显著(R2=0.615,F(5261)=83.252,β=0.765,plt;0.01),第二层放学业自我效能感,回归方程显著(R2=0.797,∆R2=0.793,F(6260)=170.414,plt;0.01)。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模型见图1。
本研究采用方杰等人推荐的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5],通过考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关系的作用路径,从而检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效果。在样本量5000以及置信区间为95%的情况下,发现其置信区间不包括0(LLCI=0.443,ULCI=0.643),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关中具有中介作用。
(二)研究结果讨论
1.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现状分析
首先,本研究选取的中职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研究样本学校招生采用设置投档分数线、自愿报名、结构化面试的方式,学生整体水平高于同等职业教育类院校,研究对象多以第一专业志愿被学校录取,而这种专业志愿选择本身也是一种认可,这可能是他们专业认同总体状况较好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期间胜任学习任务的自我感受普遍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调查的大部分学生虽中考失利未能升入普通高中,但在该地区范围内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里分数相对最高,且是经面试考核后入学的,这种成功的经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幼儿保育专业偏重实践技能,学生见习实践或技能操作的机会偏多,学生在参与学习时往往是乐在其中的,从而对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的知觉与判断水平较高。
最后,在学习投入上,参与调查的中职生普遍能以积极的状态及行为投入到专业学习中,这与学生期待通过努力学习增长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有关;另外,参与调查的学生毕业后规划考试升学(97%的比例)的想法也推动着他们积极投入学习。
2.幼儿保育专业中职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中职生学习投入在性别、入学前专业了解程度、专业志愿选择方式、专业就业前景、成绩排名上有显著差异;而在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家庭总月收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性别方面,女生在学习投入及情感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在本研究参与调查的幼儿保育专业中女生占63.53%,产生学习投入上性别差异的原因与性别角色的传统定位或社会期望相关[6]。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女生更偏好人文学科专业,女生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职业也更符合期望,因而女生对专业学习的投入水平相对男生会更高。
在入学前专业了解程度方面,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在入学前专业了解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如果中职生在入学前对自己要学的幼儿保育专业非常了解,则其在学习投入上的得分会显著高于其他了解程度的学生。入学前对保育专业非常了解的中职生通过招生宣传、现场咨询、面试考核等途径对学习内容、课程安排、专业要求、就业前景等了解得比较清楚,继续选择修读幼儿保育专业说明学生已初步认可该专业,对自己能胜任幼儿保育专业的能力有把握,因而入学后能更积极地适应并全身心投入学习。
在专业志愿选择方式方面,依据自己意愿选择专业的学生,其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得分会显著高于其他非自主选择的学生。这与自我决定论的观点相符合,即当个体的活动是自主决定时,更容易促进其采取相应的行为[7]。相对于非自主选择专业志愿的中职生而言,自主选择的学生面对自己选择的志愿,往往其学业自我效能感更高;且其自主需要得到满足,因而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专业学习当中。
在专业就业前景方面,认为专业就业前景为热门学生的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水平显著高于选择一般专业和冷门专业或不清楚的学生。
在成绩排名方面,在学习投入水平上,学习成绩排名在中上及前列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习成绩在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其原因可能在于,学生取得好成绩更容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对自己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的能力保持信心,从而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投入,学业成就和学习投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感知消极的学业经历较多且常将学业失败归因于能力的不足,容易产生负面的学业情绪,且其可能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所以成绩较为落后,从而在学业落后和学习投入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在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方面,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得分差异均不显著。这表明,尽管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学生其获得的资源配置和条件可能不一致,但其面对学习活动的投入表现无显著差异。此外,在家庭总月收入(经济状况)方面,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家庭总月收入gt;10000)学生学习投入得分略高于一般(家庭总月收入在5000~10000间)与较差(家庭总月收入lt;3000)的学生,但差异并不显著。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在中职学习期间享受“三免一补”政策,在就读期间面临经济上的压力与不确定性因素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家庭经济情况对他们学习投入上的影响不大。
3.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学习投入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专业认同正向预测学习投入;专业认同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专业认同不仅会对学习投入产生直接的预测作用,也能通过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学习投入水平。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认同的最基本动机是个体自尊的增强,认同可以促进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8]。中职生若是对所学专业足够认可和接受,更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越容易感受效能感的提高[9],学生的学业信念就越强,越相信自己能解决学业上的困难,且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会付诸实践,从而促进学习投入水平的提升。此外,自我效能感能够克服对学习投入不利的因素,将个人的专业认同、学习意义等联系起来,对学习投入发挥着动力作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和追求[10]。在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综合纽曼学生投入理论,学生学习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学生由对专业的认知、情感体验、意志行动产生的认同感能通过人的内部动力因素(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其学习行为及表现(学习投入)[11]。
三、研究启示与建议
(一)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助力学习投入
一是构建课证融通体系。取样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示,其课程设置未有效对接幼儿照护证书考试需要,缺少面向0~3岁婴幼儿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因此,学校应加快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体系,实现幼儿照护课程完全融入学历教育,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与实操技能,实现学生毕业正常考取“1”学历毕业证书,参加“X”考证考取幼儿照护和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是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落实“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主体。一方面,学校应积极组织师资培训,使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扩充知识体系,提升考证指导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加快建立结构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托育机构实践,熟悉就业岗位要求,提升课程内容与幼儿保育实践的契合,以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二)以提升专业认同为基础,促进学习投入
一是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幼儿保育专业作为中职教育阶段的一门“新兴专业”,其专业普及性和宣传力度还不够。根据调查结果,部分学生由于入学前对自己专业了解不够充分,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投入的提升,因此在学校招生阶段,就应对幼儿保育专业进行大力普及宣传,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帮助其理性填报志愿;学校要把握好学生刚入学时的专业引导教育关键期,纠正负面信息,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求知欲;要持续开展好阶段式的认同教育,帮助中职生树立稳固的专业认同,促进其专业学习投入;此外,学校要注意加强对修读幼儿保育专业男生的专业认同教育,改善其性别刻板印象,提升其专业认同水平,以全身心投入学习。
二是重视志愿自主选择。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相对非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更容易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在报考目标院校时,家长要注意多渠道寻找院校专业信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专业志愿选择,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等自主决定是否报考幼儿保育专业。
三是优化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学校要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升学或就业方面的信息,开展生涯教育,树立职业理想;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氛围,加强职教成果宣传,改善学生对幼儿保育专业前景信心不足的情况,扭转家长普遍存在的“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三)以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为核心,促进学习投入
一是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当学生将学业成功归因到努力,而非能力、运气、情境时,无论其学业测验取得成功或失败,其学习投入水平均会上升[12]。因此,教师应注意纠正学生对学业成败的片面、不合理、消极的归因方式,帮助学生设置适当的目标水平并开展科学的归因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成败经历,促进学生在学业上坚持付出努力。
二是培养正确的学习策略。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学业中表现出更高投入的学生,往往是班级学业成绩高于平均水平的同学,而学业成就的获得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策略的使用。因此,教师应注意观察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风格,并及时点拨、培养学生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更要积极关注那些可能因未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导致成绩较差的学生,帮助其增强学业信心、增加学习投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是优化专业实习工作方案。在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专业实习是促进中职生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做好专业实习前期的动员与指导工作;创造丰富的实习渠道与内容,帮助中职生更好地达成实习目标;可实行“双导师”制,导师需就学生实践中的问题予以及时反馈,促进学生获得更强的效能去面对实践环节的挑战;举办各类专业技能活动,提升学生专业信心,切实帮助中职生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
参 考 文 献
[1]郑君红.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发展前景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16):42-43.
[2]GEORGE D. KUH. 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Inside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J]. Change,2001,33(3).
[3]许程琪.体育教师支持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21.
[4]林伯胜.社会支持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5]方杰,张敏强,邱皓政.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1):105-111.
[6]胡志海,黄和林.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6):1498-1501.
[7]王艇,郑全全.自我决定理论:一个积极的人格视角[J].社会心理科学,2009(2):11-16.
[8]孔维恒.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9]张颖.中职生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10]张嘉江,赵益.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学习投入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6):7-11
[11]李若兰.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学校归属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12]谭彩霞,史海云.中学生的学习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alty Identity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Sailikeguli·Habulibieke, Wang Xinghua
Abstract" Tak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early childhood care major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ecialty identity,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alty identity,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amo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status of specialty identity,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as moderately high. Learning engagement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gender, knowledge of majors before entering school, choice of specialty will, spcialty prospect and grade ranking in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whether or not they were class leaders and whether or not they were only-child, household location, family economic status. Learning engagement i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specialty identity; academic self-efficacy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specialty identity and their learning engagement. Therefore, the study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ngagement level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from three aspects: optimizing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lan, enhancing specialty identity, and improving academic self-efficac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engagement; specialty identity; academic self-efficacy
Author" Sailikeguli·Habulibieke, assistant lecturer of Altay Regio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Altay 836500); Wang Xinghu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