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慧
【摘 要】职业技能大赛作为高职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对于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文章通过对职业技能比赛活动的体系构建和训练方法分析,讨论了以赛促教这种新型的教育与考核模式在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利弊,阐述了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以及就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起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职业能力培养 意义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是各职业院校展示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可以引导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并服务国家产业升级战略。近两年,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制造业正在向高端方向升级,一些制造业装备技术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如高铁、核电站技术等。这就迫使我国职业教育必须主动对接先进制造业发展,培养更多能熟练操控现代先进技术设备的高技术人才。
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体现了职业技能大赛对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引导作用。开办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在学生中形成比学习、比技能的良好氛围,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岗位实践能力,为学生实习和求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锻炼当代职教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也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是调整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
二是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科结合能力。
三是优化课程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结合学校以工科为主的课时比例,适度减少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课时量。
四是改革规范教学评价。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向监控,将实际操作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纳入其中。
二、以大赛促进学生学习新技术
职业技能大赛强调实践,注重参赛者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办出职教特色。同时,技能比赛尤其是软件编程类比赛,由于技术更新比较快,比赛的形式和内容几乎每年都在更新,所以应引导参赛方及时调整教学及实践内容,保证学生的实践内容是前沿技术。为提高效率,赛出水平,赛出成绩,学校管理层和指导教师要群策群力,抓住核心,强化管理,不断创新。
同时,技能大赛还有很好的辐射效应。通过技能大赛,学生和教师可以看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看到最先进的器材、设备,见识最先进的技能技术,学校可以向更高水平的标杆看齐,深化课程改革,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学校可以积极借鉴技能竞赛的内容与做法,进一步规范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标准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
三、以大赛促使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职业技能大赛点燃了现代高职学生的创新激情,推动了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参加技能竞赛,不仅鼓舞了青年学生的斗志,唤起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也能创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创新的基础是学习和思考,而学习和思考都离不开实践。创新始于实践,终于实践,实践贯穿于创新的始终。实践是创新的根本,也是检验创新的主要标准。因此,要下决心,花大力气将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思路活跃起来,多一点在实践中提高的欲望,多一点在创造中发展的精神。
要做到以职业竞赛为契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侧重教育手段与劳动技能的结合,培养人才类型具有实践性以及相对完整的实践技能。职业技能大赛完全是以实际工作情景为背景,以每一个工作任务为单元,这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这种情境化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的状态中去。
开办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引领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推进项目化、实训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动口又动手”,避免“纸上谈兵”。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成员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和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当然,最终要把赛场的高技能渗透到平时的教育中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培养出更专业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景泉.谈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业特色和价值内涵[J].天津职业学院联合学报,2009(01):9-11.
[2]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4-9.
[3]黄达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4(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