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考

2016-12-14 01:19朱志娟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健康行为学习能力

朱志娟

【摘 要】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应以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及建立为核心目标,合理采用行为练习法,借助集中教育活动及日常生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学习能力,借助“知—行”或“行—知—行”的思路进行设计,以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行为 学习能力

关于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通常只涉及对教育目标及活动内容的确定、活动方法及组织形式的选择等一般性问题的讨论。现针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特征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及体会,以期提高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质量。本文所指的健康教育不包括体育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一、一个核心目标:帮助幼儿养成及建立健康行为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幼儿健康行为的建立、改变和巩固[1]。因此,幼儿健康行为的特征、形成规律就成为设计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关系到活动目标确定的中心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应根据幼儿健康行为的三级水平来设计健康教育的目标,有步骤、有条理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健康行为是外在的显现表现,其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有利性、一致性和规律性。有利性是初级水平的健康行为,指的是幼儿在成人的帮助和提醒下,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有利性的健康行为是儿童在短时期内可以达成的要求,它是健康教育的近期目标。一致性是中级水平的健康行为,指的是经过幼儿努力,使外部表现与内在动机趋向相同的行为表现。一致性的健康行为需要幼儿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才能完成,它是健康教育的中期目标。规律性是高级水平的健康行为,指的是表现为规则的、恒常的甚至是自动化的健康行为。有规律性的健康行为要在反复的生活实践中才能实现,它是健康教育的远期目标[1]。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健康行为的形成尤其是有规律的健康行为的养成、建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师应依据不同类型教育活动及其教育目标所涵盖的时间范围,充分关注对幼儿健康行为的不同水平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见表1)。

如在“保护牙齿”的教育活动中,集中教育活动及相关的延伸活动中目标的要求只能关注健康行为有利性和一致性的特征,即“学习保护牙齿的主要方法,能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而“培养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这样的目标表述则适宜在学期(年)目标及幼儿园教育目标中出现,因为它涉及的是健康行为规律性的要求并且包含了更广泛的目标内容。考虑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有不断的反复性,必须借助系列主题活动并依靠长期的健康生活实践才能实现。

二、一种核心方法,两条基本途径: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要抓住一个核心方法——行为练习法,两种基本途径——集中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有效帮助幼儿形成有一致性和规律性的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的建立离不开有效的练习,在使用行为练习法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两个必要的步骤。一是如何帮助幼儿建立有关健康行为的表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健康行为,或出示包含健康行为的范例(个案),如情景表演、讲故事、讨论评议、感知体验、运用多媒体手段等方法,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有关健康行为的表象。二是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有效的练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这里的行为练习既包含了集中教育活动中的行为练习,也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练习。

如课堂上的行为练习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在“保护牙齿”的活动中,可采用真实情景练习,让幼儿实践刷牙、漱口的方法,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了解正确刷牙、漱口的步骤及方法;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活动中,教师可运用游戏练习法,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巩固有关道路安全的知识,学会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在“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动中,教师可用模拟情景的行为练习方式,让幼儿学习拒绝陌生人,不随意跟陌生人走。

采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练习法仅能让幼儿初步掌握健康行为的动作顺序及特点,建立有利于幼儿自身健康的行为。而健康行为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就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要有效利用家庭及社区资源,将课堂上获得的健康行为进行巩固,真正实现健康行为有利性和规律性的要求,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可以采用的形式有: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要求;对幼儿健康问题的随机指导;提供专门的健康教育实践机会;家园合作等[2]。这也为健康教育延伸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思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延伸活动。如在有关“平衡膳食”的活动结束后,可有以下几种设计思路作为延伸活动的选择:请幼儿在双休日和父母一起为自己家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为幼儿组织一次自助餐活动,教师在活动中随机指导;日常的进餐活动中提高对幼儿合理饮食行为的要求等。又如在有关游戏安全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加强对游戏规则的要求及随机指导;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醒幼儿正确、安全的游戏方式等。这样才能将健康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以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

三、一个重要依据:幼儿年龄特征及学习能力是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学习能力是活动设计及组织中应该予以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着健康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及组织方法的合理选择。

在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中,除了要关注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这一核心目标外,还应考虑目标要求要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在“保护牙齿”系列活动中,小中班的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了解牙齿的作用及构造,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大班则应考虑到幼儿认知水平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对有关牙齿保护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对龋齿、换牙等和自己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一些现象产生了兴趣,因此在这个阶段开展有关活动,则可将活动目标定为“了解龋齿的成因,并知道它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或“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害怕;学会保护新长出的牙齿”。这样,使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既呈现年龄阶段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在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应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有一定的考虑。如在有关“平衡膳食”的活动中,首先应让幼儿对各种主要食物所含的营养价值及其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有所了解,然后幼儿必须建立关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概念,最后才能理解科学膳食结构的内容以及如何合理搭配饮食。再如在对有关人体认识与保护内容的学习中,首先学习的是对五官作用的认识与保护的相关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幼儿最熟悉并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的,其次才是对皮肤、关节等的认识与保护,最后是对人体主要脏器如心脏、肺等的认识及保护。也就是说,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

在组织方法的选择上,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针对低年龄幼儿,应多选择直观、形象、生动的方法,如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的形状、颜色、构造、气味、味道甚至重要性的感知体验法;运用特定的角色来展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健康问题,让幼儿借助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及动作来获得健康知识的情景表演法;或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向幼儿讲解粗浅的健康知识,并借助身体动作展示健康技能的讲解演示法等。但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提高,思维水平有了发展,在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中,除了运用以上一些方法,还可运用小实验来加强幼儿对健康知识科学性的认识,适当运用讨论评议来激发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所学过的知识。在练习法的运用中,年龄小的幼儿更多采用情境练习、游戏练习的形式,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则可以适当增加重复练习的次数。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选择组织方法,可以增强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四、两种设计思路: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规律性要求

任何一种幼儿园教育活动都要促使幼儿知识的丰富、情感(态度)的改变和行为的建立。从幼儿园健康教育来看,健康知识是健康行为建立及健康态度改变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引发健康行为形成或改变的动力,而能不能帮助幼儿建立相应的健康行为,形成科学、合理、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是衡量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这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生相伴的。即,健康知识的学习中蕴含着幼儿情感的萌芽及产生某种健康行为的自觉性,健康行为的建立中展现着幼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对维护自身健康的态度。因此,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知”或“行”都可能成为健康活动的契机和开端,从而使健康教育活动呈现出两种基本的设计思路。

一种思路是从健康知识的学习入手,让知识的学习成为健康行为建立的基础,使幼儿在获知、明理的过程中产生维护自身身体健康的愿望和意识,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即整个教学过程呈现由“知”激“情”、由“情”导“行”的特点。

这种设计思路主要的教学步骤及环节包括:首先,引出学习的主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次,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学习;最后,健康行为的尝试操作或练习。如在“我爱吃海带”的大班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先通过观察海带的特征、了解海带的烹调方法和营养价值等环节,让幼儿认识海带等海产品,知道海带的营养价值;然后现场制作凉拌海带给幼儿品尝,让幼儿愿意吃海带,以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3]。但在这种设计模式中,容易出现只关注健康知识的学习,忽视健康行为养成的情况,包括在健康行为练习的环节中,也会出现仅以健康知识的学习来代替健康行为实践的现象。

另一种思路是以健康行为的尝试练习为开端,在健康行为的操作过程中展示幼儿已有的健康观念及认识,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学习,从而引导幼儿正确健康行为的建立。即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由“行”悟“知”、由“知”导“行”的过程。

这种设计思路主要的教学步骤和环节有:首先,呈现幼儿日常生活中有关的健康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它们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健康经验的直接反映;其次,进行正确健康知识的学习,用合理的健康认知来巩固或修正已有的指导健康行为的知识;最后,根据所学的健康知识对健康行为进行调整和纠正。在这样的活动设计中,健康知识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儿童不健康行为的纠正和健康行为的养成。如在“我们会配餐”的大班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自选食物进行配餐,展示幼儿已有的健康行为,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已有的有关健康的知识经验;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合理搭配饭菜的原则,加深幼儿对有关饮食营养知识的了解;最后让幼儿再次自选食物,调整配餐[3]。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6,126-127.

[2]刘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应关注的两个问题[A].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论文集[C].2007.

[3]周晓兰,朱蓉.健康活动新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6,110.

猜你喜欢
健康行为学习能力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健康行为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探究
某企业职工健康知识及行为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放松训练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