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伟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身体素质的关注越来越多。尤其是作为体育运动与教学的前沿阵地,大学体育教育将担负着越来越重的社会责任。文章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优势和对策。
【关键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俱乐部式教学 优势 问题 对策
一、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概念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体育俱乐部式教学还没有统一定义,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些观点还是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德国的学者海尔曼认为,体育俱乐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和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性。日本文部认为,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是以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我国吴秋林老师认为,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形式,是众多兴趣爱好相同的大学生组成的组织,是在自我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学生选择不同体育运动项目而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社团意义的组织形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是以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为支点,在自主、自由、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不同的体育项目组织,在体育教师指导的方式下进行体育活动,以达到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
二、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施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优势
(一)增强和保持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据笔者调查,我院男生有76%对有体育运动有兴趣,女生仅有37%对体育运动有兴趣。而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为支点的,学生所参加的体育项目都是自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有助于增强和保持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据调查,现在高职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实施体育俱乐部式教学会将许多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坚定的意志而产生厌学情绪。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会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
三、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施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问题和对策
(一)实施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体育硬件设施不足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体育设施是田径场,其次为篮球场、足球场,并且没有专业的篮球室内馆,更不用说排球、羽毛球等主题运动项目场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成为制约俱乐部式教学开展的瓶颈。
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从事专业体育教学的教师只有8人,而学院的学生人数却有5000余人,这样的师生比例是失衡的。而且教师缺乏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这就制约了俱乐部在项目选择上的多样性,有些运动项目即使学生愿意学,可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3.学生整体的能动性不够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的定位是:优化农业、师范类专业,构建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农、工、文、管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以文科类居多。有数据显示,文科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要弱于理科类学生。所以从兴趣爱好上讲,本院的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没有很高的热情,自我能动性不足。
(二)针对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体育俱乐部式教学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1.俱乐部的选择和定位
俱乐部定位应该以普及率高而且不需要大量专业运动设施的运动项目为主,以一些娱乐性强、参与人数多的项目为主。这样就可以因地制宜选择譬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花式跳绳等运动项目建立俱乐部。
2.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管理体制构建
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组织能力特点,确定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大学生自治的体育教学俱乐部管理方法。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以各单项俱乐部为基本管理单位,进行体育竞赛和余暇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单项教学俱乐部通过技术水平测试,把学生分成高、中、初三个技术等级班,每个俱乐部按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师生共同管理。加强教学管理,制定教学俱乐部章程、学生选课办法、考核考勤管理办法、体育课堂常规等文件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为教学规范化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依据俱乐部章程,邀请院校领导担任俱乐部联盟主席,各个单项俱乐部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成立俱乐部委员会,邀请学校其他中层领导干部任各个单项俱乐部主席;任课教师担任各单项俱乐部副主席,秘书长、竞赛部长、宣传部长、培训部长由学生担任;指导教师负责俱乐部的课堂教学、技术指导和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委员会成员协助指导教师组织课外锻炼、竞赛组织、裁判培训、宣传与经费管理以及与校、系学生会的协调配合。
四、结语
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课程建设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当前高校开办体育俱乐部的时机正日渐成熟,也反映了今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学校要正确处理好体育课与体育俱乐部的关系,着重在意识培养、内部管理、硬件建设方面下功夫,以促进体育俱乐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柳.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与改革探析——以湖南省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刘德华.浅谈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功能[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3]吴强松,周俊辉.从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看中国高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