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在长效胰岛素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超短效胰岛素标准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7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观察组(n =36),使用长效胰岛素(基础)+超短效胰岛素(饭前冲击)标准化联合治疗;对照组(n =36),使用长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睡前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FPG、2hPG下降较明显;观察组出现羊水过多、早产、妊高症以及新生儿血糖异常等状况例数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2.22%)明显低于对照组(44.44%),降幅接近50%。以上结果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效胰岛素联合超短效胰岛素标准化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使其处于正常血糖范围,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也大大减少。
关键词:长效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标准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59
0 引 言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出现的高血糖现象,主要由于妊娠期一系列生理变化造成糖代谢异常而产生,该病往往是因怀孕引起,孕前通常没有。妊娠期糖尿病常见于高龄产妇、肥胖产妇或者在孕期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的产妇。临床资料数据显示,约有17%~21%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发病时间常见于妊娠中晚期[1]。目前,胰岛素主要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预混等几种类型。长效胰岛素类似药物如地特胰岛素,注射后能够为机体提供基础胰岛素含量水平,但其见效时间长,患者易出现皮肤过敏红肿、体重激增等不良反应。长效胰岛素更适用于轻型和中型糖尿病,对妊娠期糖尿病这种特殊类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仍有待探究。超短效胰岛素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能更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且使用时间灵活(餐前5分钟左右注射)。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索在长效胰岛素的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超短效胰岛素标准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 2021年1月—2022年8月入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2例。抽签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36岁,平均(24.58±3.76)岁,孕36~40周,平均(37.18±1.48)周。初产妇:15例;经产妇:2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9 岁,平均(26.76±2. 28)岁;孕37~40 周,平均(38.76±0.19)周,初产妇与经产妇分别为13例、23例。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各项临床资料对比,P>0.05,可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1)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确诊标准者;(2)单胎妊娠,孕妇均知情且自愿签字;(3)经医生诊断需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者;(4)心、肺等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1)妊娠期合并精神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2)对胰岛素治疗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者;(3)孕前存在糖尿病并发症者;(4)非自然受孕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即使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药物为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06,规格:3 mL/300单位/支。皮下注射,每日1次,在睡前注射或者每天固定一个时间点注射,注射剂量遵循医嘱。注射后最好不再进食。注射液保存条件:室温5~28℃;有效期为28天。
观察组采取标准化联合治疗。即注射长效胰岛素基础上联合超短效胰岛素(饭前冲击)标准化治疗。注射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药物为丹麦诺和诺德公司,S20100049,规格:3 mL/300单位。胰岛素注射剂量因人而异,通常每日/每公斤体重0.3~0.8 U,每日1次。选择孕妇大腿根部、上臂三角肌区域、腹壁或臀部等进行皮下注射,并注意在同一注射区域内轮换注射点。叮嘱患者做好生活调护。(1)采取少食多餐方案。根据健康饮食手册,依据个人身体素质差异,控制每日摄入热量。为满足营养需求,饮食中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比例约3∶2∶5。(2)适当运动治疗,根据自身体质选择步行、抗阻力运动、孕妇瑜伽等活动。每天三餐后运动,每次运动20-30分钟。运动过程中,监测每分钟心率约为120次为宜;(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每日应自测血糖并记录。餐前5-10分钟,皮下注射超短效注射胰岛素,随时监测孕妇血糖变化,根据血糖变化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注射用量。(4)妊娠前期应保证每月产检1次;妊娠后期:确保每周产检1次,主要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压、肝肾功能、心电图、胎心监护及胎儿B超监测等项目。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指标
观测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睡前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含量。检测仪器为血糖仪(需调整血糖仪代码,使试纸代码与仪器代码相同)。血糖检测步骤:选用75%乙醇消毒采血部位;用采血针穿刺手指皮肤,轻轻按压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使用消毒棉球轻拭去流出的第一滴血,将第二滴血滴入试纸区;将试纸插入血糖仪中;等待约10秒钟,读取仪器检测数据并记录血糖值。
1.3.2 妊娠结局
观测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情况,包括妊高症、早产、胎儿畸形以及新生儿低血糖情况出现概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计算方法为[(羊水过多+妊高症+胎儿畸形+早产+新生儿血糖异常)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2hPG、睡前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2.22%)低于对照组(44.44%),低幅近50%;羊水过多、妊高症、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状况也少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妇产科中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是指妊娠期才发现或者才产生的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情况。一般来说,对运动、饮食干预后仍不能使血糖恢复正常的孕妇,临床上通常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妊娠期作为女性较为特殊的生理时期,其机体内性激素、生长激素等相关激素分泌量会显著提高,机体会抵抗胰岛素的产生,因此对胰岛素分泌的需求增加[2]。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自身胰腺器官产生大量胰岛素,以此来满足机体自身需求,但由于妊娠期孕妇自身胰腺器官不能分泌足够量胰岛素,机体内血糖利用率显著下降,最终导致糖代谢异常情况发生。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采用口服药物与注射药物,各药物药效及适用情况也不相同。传统口服降血糖药物:磺脲类促泌剂、双胍类降糖药等;新型口服降糖药:GPL-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DDP-4拮抗剂(西格列汀)等;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机制:短效胰岛素主要是为了控制餐后血糖,具有明显作用高峰;中效胰岛素则主要用于控制两餐后血糖;长效胰岛素以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没有明显作用高峰,主要为机体提供基础量胰岛素[3]。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如FPG(4.82±1.45)、2hPG(5.65±1.47)、睡前血糖(5.02±1.92)以及空腹胰岛素(10.12±1.44)均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在于,该治疗方法不仅能维持机体所需基础胰岛素含量,并且起效迅速、达峰早,能够有效控制蛋白质、脂肪等各项营养成分,增强组织细胞(尤其是肝细胞和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能力,对葡萄糖抑制有着明显的功效,从而降低FPG、2hPG水平。两种药物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并配合标准化治疗,使得血糖水平更好恢复正常状态。相关研究同样发现,长、短效胰岛素相结合治疗法,除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外,还具备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等优势[4]。
本次研究同样对长效胰岛素结合超短效胰岛素的标准化治疗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2.22%)明显小于对照组(44.44%),减少将近50%;羊水过多(5.56%)、妊高症(5.56%)、胎儿畸形(0.0 0%)、早产(2 .78%)、新生儿血糖异常(8.33%)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胎儿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羊水增多使羊膜腔压力增大,羊膜腔压力过大就易造成胎膜早破或早产现象,早产儿也极易出现血糖水平异常现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发生病变,造成毛细血管膜增厚,使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升高。周学欣等[5]相关研究发现长效胰岛素配合超短效胰岛素能够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下降,与本文上述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长效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配合标准化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还能减少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静,张歆.长效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20,44(10):1587-1588.
[2]田辛梓,谢晖.胰岛素泵持续注射与胰岛素皮下注射两种治疗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8):1201-1202.
[3]唐娇艳.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标准化治疗对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影响[ J ] .中国标准化,2023(8):310-313.
[4]刘佩玲,黄庆辉,赖洁敏.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2,12(23):58-60.
[5]周学欣,张汝,伍财亮,等.妊娠期显性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及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2,14(10):35-39.
作者简介
成芳娣,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妇产科疾病治疗。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