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乳糖不耐受就永远不能吃奶制品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没有这么简单。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小小的乳糖“加工厂”,每当喝下牛奶时“工厂”开始工作,把乳糖分解成身体可以吸收的糖分。如果工厂出了问题,无法正常工作,身体就会面临乳糖不耐受的问题。但是,虽然乳糖不耐受让人很头疼,却不代表小朋友们就和奶制品永远无缘了。
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儿童比较多见。乳糖不耐受主要分为先天性、继发性、原发性和发育性,不同乳糖不耐受的表现及严重程度个体差异较大。对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家长们要高度警惕。通常表现为婴儿第一次喂母乳或配方奶后出现严重顽固性水样腹泻,一旦发现孩子反复拉水样大便,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避免长时间腹泻引起脱水甚至危及生命。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部分患儿可以耐受一定量的乳糖,所以不需要完全避开牛奶或奶制品。发育性乳糖不耐受多见于早产儿,主要是由于错过乳糖酶发育的最佳时期,乳糖消化吸收能力差。因为肠道黏膜受损,继发乳糖酶缺乏引起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则在儿童腹泻后发病率比较高。
很多家长一听到乳糖不耐受,下意识就会认为完全不能吃含有乳糖奶制品的食物,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来讲,乳糖就像是一块块小砖头,需要乳糖酶这个“建筑工人”把它们分解成小块,然后身体才能吸收利用。但是,如果身体里乳糖酶不足或者“罢工”了,那么这些小砖头就无法被分解,而是直接进入大肠,这时,大肠的“工人们”就会拿起“铲子”试图把这些小砖头铲出去,这就引起了腹泻等症状。因此,家长们应该注意的是控制乳糖的摄入而不是完全远离乳糖和奶制品。
直面乳糖不耐受,我们应该从饮食入手。对乳糖不耐受的孩子,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营养健康,家长们要减少或避免孩子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如牛奶、奶酪、酸奶等: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食品替代含乳糖的食品,如豆奶、植物奶、无糖酸奶等。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消化含乳糖的食品,可以将固定化乳糖酶添加到孩子的饮食中,这种酶可以将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吸收和利用乳糖。
乳糖不耐受并不是大问题,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小朋友们就可以避免遭受“乳糖风暴”的袭击,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