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扬中市三茅中心幼儿园聚焦于文化立园、内涵发展的目标,努力探究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小河豚”文化建设路径,依托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落实丰富文化内涵、创设文化环境、开发园本课程、打造教师团队等策略,以文化建设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建设;“六大解放”思想;“小河豚”文化
作者简介:杨映红(1980—),女,江苏省镇江扬中市三茅中心幼儿园。
为了彰显文化建设的价值,扬中市三茅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园所”)全员教师努力探究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下的文化建设,旨在以“小河豚”园所文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六大解放”思想为基础,丰富“小河豚”文化内涵
为了推动园所的文化建设,教师查阅文献、学习理论,认真解读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同时,教师积极挖掘河豚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了解其他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并基于园本实际,提出在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下的“小河豚”文化建设实践设想。基于此,教师秉承“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办园理念,以“自然教育成就每个生命的精彩”为宗旨,对园所“小河豚”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行梳理和诠释。“小河豚”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围绕自然生长、自在生活、自主创造进行阐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回归幼儿的本真生活,鼓励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得全面发展,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释放天性、展示风采,成就每个生命的精彩。因此,园所努力构建让每一名幼儿健康成长、释放天性的“乐学园”,让每个教师自主发展、放飞理想的“乐教园”,让每个家长值得信赖、放心满意的“乐合园”,从而推动园所文化建设,实现教师、幼儿及园所的共同发展。同时,园所围绕“小河豚”文化的精神内涵开展一系列“小河豚”文化教育活动,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小河豚”文化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
二、以“六大解放”思想为导向,创设“小河豚”文化环境
(一)立足园内优势,创造生态、自主的物质环境
根据办园规模和园所现状,结合实施课程游戏化的相关要求,在“六大解放”思想的指导下,园所合理规划各类场地,让园所空间的设计、建设、改造都体现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生态育人、融合育人的功能。具体而言,园所利用地域优势合理规划空间,从户外环境到室内环境、从公共环境到班级环境,都渗透着“自然”的气息,结合“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办园理念打造“12园4廊9场1班级”。其中,“12园”指户外12个游戏园子,“4廊”指室内4个公共活动长廊空间,“9场”指户外9个运动场,“1班级”意味着每个班级拥有6—8个游戏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空间里开展的文化教育活动都源于实际生活,涵盖阅读、建构、角色扮演、生活、艺术、科学等内容,指向“解放大脑,拓展思维”“解放双手,动手操作”“解放眼睛,观察发现”“解放嘴巴,大胆表达”等发展领域。由此,教师可以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和活动组织入手,在空间和时间上为幼儿打造生态、自主的“小河豚”文化物质环境。
(二)立足以人为本,创造平等、和谐的精神环境
园所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以文化浸润思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彰显园所文化。第一,抓实抓牢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演讲、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开展师德评议活动,教师每学期以自评、互评、家长评以及考核小组评等方式参与评议,考核结果纳入考核评优;主动接受监督,树立良好的园所形象。第二,因人制宜确定研修重点。从实际需求出发,以项目推动为抓手,开展基于问题导向、持续性沉浸式园本教研,有效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第三,搭建平台助力自我提升。以专家引领进步、同伴互助前行、片区联动发展等方式,促进教师成长。第四,教育科研助推内涵发展。园所坚持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园所内涵发展。这样有助于园所创造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宽松、和谐、平等、对话的人文环境。
(三)坚持民主管理,创造规范、自主的制度环境
园所梳理“小河豚”文化管理网络图,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如《幼儿园“小河豚”发展规划》,并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三、以“六大解放”思想为核心,实施“自然生长”园本课程
(一)资源挖掘,开发园本课程
为了有效推动“小河豚”文化建设,园所围绕自然、生活、社会的紧密关联,开发“自然生长”园本课程。第一,挖掘自然资源。寻找园所周边的自然资源,如花圃、田野、湿地公园等,以此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的兴趣。第二,整合人力资源。如组织幼儿开展“大带小”“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邀请家长参与“爸爸来陪伴”“亲子俱乐部”等亲子活动,引领教师开展课程审议、“快乐帮帮团”等教研活动。第三,挖掘社区资源。调查收集社区资源,盘点5公里以内的教育资源,与幼儿共同设计“手绘资源地图”,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第四,引入节日节气资源。结合幼儿实际需求与地方民俗特色,对传统节日节气资源进行筛选、预设,并将其有计划地渗透到课程计划中(如春分、夏至),同时每年定期开展园本节日活动。第五,渗透生活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信息资源、生活事件、社会热点都是课程资源的来源,有助于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自然、生活、社会间的紧密关联。第六,挖掘人文资源。园所挖掘本土有价值的人文资源,如渡江文化园、陈履生博物馆、河豚文化节等,以此增强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充分彰显人文资源的育人功能。
(二)融合渗透,丰富课程内容
第一,多彩主题探究团。主题活动从关系思维的角度出发架构主题框架。以培养“爱家国、亲自然、喜运动、享生活、乐探究、悦交往”的自然儿童为课程目标,以儿童为中心,围绕“我与自然”“我与生活”“我与社会”三个维度九个方面,由班级自主开展主题活动,通过主题的方式支持和引导幼儿的体验与探究。具体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自主性区域活动、亲子活动等。第二,自主游戏活动园。园所的自主游戏活动主要通过“12园4廊9场1班级”进行,其丰富的场域功能,有助于教师打造便于幼儿自主探索的环境。第三,快乐生活体验场。主要有四项内容:“小农场劳动记”关注幼儿种植、饲养等劳动素养的价值;“小厨王下厨记”关注传统美食文化的教育价值;“能豆豆值日记”指向幼儿自主管理;“小达人成长记”关注生活价值,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第四,自由行走探索营。依据小中大班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挖掘周边资源,通过社区共建、家园活动、春秋研学三个方面开展活动。第五,园本节日欢庆会。根据儿童全面发展目标及不同季节特征,园所组织一系列园本节礼活动,彰显园所文化,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主要有:成长礼入园典礼(9月20日)、毕业典礼(6月20日);乐享节围绕幼儿培养目标开展的自然节(4月)、创造节(6月)、生活节(10月)、运动节(12月);生长月以春、夏、秋、冬为主线,分季节开展春生月(3月)、夏长月(6月)、秋收月(10月)、冬藏月(12月)。
(三)一日生活,落实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自然生长”课程贯穿一日活动,不断优化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策略。第一,时间有弹性。调整作息时间板块,在课程计划和一日作息中充分保障时间的自主和弹性,支持幼儿随时随地进行探究活动。第二,空间有延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课程探索的空间,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机会,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需要创设自然角、四季桌、种植园、朋友树、主题活动诱导区等开放性区域,促使幼儿提出问题、细心观察、解决问题。第三,内容有彰显。如在早操、散步、入离园等环节,选择跟当前主题或季节相对应的音乐进行提示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让学习随时发生;根据四季果蔬及气候温度的特点,结合幼儿身体发育状况,制作科学的四季食谱,让饮食管理自然化、幼儿化、科学化。第四,形式有创新。教学形式上,强调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组织形式由班级活动到园内混龄,从集体活动到集体、小组、个别活动;参与形式由之前的班级孤立开展主题活动到班级、园所、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开展主题活动。
(四)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园所以突出过程和多元发展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多方参与、促进发展的原则,关注每一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构建“一本五色”园本评价体系,形成幼儿园“自然生长评价”。一本,既指以幼儿为本,又指基于一本《幼儿发展评价手册》。五色,分别是幼儿喜爱的红、蓝、黄、紫、绿五种颜色,用这五色的葵花章分别表示“爱家国、乐探究”“喜运动”“享生活”“亲自然”。园所有效落实“四方五多”机制保障评价。其中,“四方”即幼儿、同伴、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广泛性;“五多”即多时段、多维度、多途径、多主体、多方式。
四、以“六大解放”思想为引领,打造“小河豚”文化教师团队
园所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引领,融合园所文化特质,确定教师培养目标:培养“为人正气、待人和气、专业有底气、做事有雅气”的“四气”教师团队。由此,园所立足本位、基于问题、结合研训,逐步形成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的“小河豚”教师团队文化。
(一)因人制宜,实施项目培训
培训以实际需求为起点,通过沙龙及调查问卷等途径,了解适合教师的培训形式及培训内容;以项目推动为抓手,分项目、分步骤开展专题培训活动,确保找准关键、深度推进、有效实施;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帮助教师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二)搭建平台,提升专业素养
园所充分挖掘园内外骨干、专家资源,引领教师成长。第一,专家引领进步。定期邀请省市各级各类专家、领导来园指导。第二,同伴互助前行。为充分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师徒结对工作做细做实,园领导、骨干教师与新教师一一结对,明确“三人行”师徒结对清单,通过传、帮、带的互研与合作模式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提升,实现师徒“双赢”。第三,片区联动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片区教研活动和课题联盟活动,通过展示、交流、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丰富内容,促进多元发展
第一,在阅读中学习。以教研组为依托,通过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专业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并有效运用于教育实践。第二,在互动中学习。创新研训形式,以学习故事交流会、课程故事分享会、外出学习培训会等形式提高研训质量。第三,在“行走”中学习。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多元发展。
(四)评价总结,全面提升培训实效
每学期末,园所都会组织园本研训阶段汇报,每位教师根据培训情况、工作成效进行自我总结,再由项目组组长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结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及个人学年成长计划,督查目标的达成度,对在培训活动中表现优异的成员进行表彰,颁发“优秀学员”证书。
结语
园所教师共同努力,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对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以及“小河豚”文化建设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小河豚”文化建设的实践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发挥积极的辐射作用,有助于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慧珠,徐春香.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下幼儿园项目课程实施策略探析[J].早期教育,2024(20):46-50.
[2]杨雨.幼儿园项目课程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7):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