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2024-12-23 00:00:00龚志坚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凸透镜摩擦力教师应

“双减”政策实施效果已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显现出来。

减轻学生负担。学生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课堂学习中,拥有了更多时间去消化与理解课堂所学知识,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逐渐培养起了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教师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再依赖于布置大量作业与考试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是倡导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并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高效、有趣的物理学习环境。

营造探索性学习环境。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工具进行模拟,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能够主动思考,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原因,体验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一、注重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践体验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应积极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物理实验,让他们能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体验物理变化,感受科学价值。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尝试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展示凸透镜并介绍其基本特性与成像原理后,可以把器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调整凸透镜、物体和光屏的距离,让他们仔细观察像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应提出引导性问题,比如,“为什么所成的像大小不同”“像的清晰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实验条件验证自己的假设。通过实验,学生不仅直观感受到了凸透镜成像的奇妙之处,还深入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物理本质。

二、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进行高效学习。教师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避免部分学生因为难以适应统一的教学进度而产生挫败感,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例如,在教授“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这一节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先从电流、电压、电阻等电路的基本概念讲起,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通过简单的串联与并联电路实例演示,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电路连接方式的初步认识与理解。同时,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以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确保他们能够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规律。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入更复杂的电路连接方式,如混联电路,引导他们深入探索电路的不同组合方式以及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作业作为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其设计应当得到教师的充分关注与优化。教师应紧扣课堂教学重点,精心策划作业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强调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积极鼓励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此外,作业形式应追求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书面练习外,还可以包含实验操作、调查报告等实践性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为了巩固“摩擦力”的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自行车刹车时摩擦力的作用,并思考如何调整刹车系统以增加摩擦力来提高刹车效果。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还可以布置调查报告,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实例,如鞋底的花纹设计、汽车轮胎的材质选择等,并将撰写的报告进行分享,让他们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学习效率,教师需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与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创新教学法,积极适应时代变迁与学生需求的变化,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凸透镜摩擦力教师应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凸透镜成像知多少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巩固
小小凸透镜 成像应用多
透析摩擦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学好凸透镜 成像点点通
神奇的摩擦力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