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活动、方法、评价,一个都不能少

2024-12-23 00:00:00戴银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整本书教师应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了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在“课程目标”的第四学段(七~九年级)中,更是具体指出: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已成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整本书阅读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制订计划、丰富活动、指导方法、科学评价等策略,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实施。

一、养成习惯,计划要先行

在学业压力与信息化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学生往往难以腾出整块时间进行深度阅读。因此,教师需成为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引路人。教师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整本书。

阅读计划的制订需综合考量书籍的篇幅、内容和难度。初中三年,学生需完成约260万字的阅读量,涉及12本必读名著。教师需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学情,合理分配阅读任务,先易后难,前紧后松。同时,书籍类型也应多样化,包括小说、诗歌、科学作品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在制订《西游记》阅读计划时,可以设计详细的阅读表格,明确每日阅读章节和阅读量,督促学生坚持阅读,量化呈现阅读进度。这样既能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又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落实素养,活动要丰富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设计并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建立读书共同体,推动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对于阅读难度较大的文本,如《儒林外史》,教师可以采用“说书”的方式领读部分章节,待学生熟悉语言风格后放手让其自读。对于《艾青诗选》,则可通过朗诵会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诗歌意象和情感,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诵。

对于故事性较强的书籍,如《水浒传》,教师可以举办人物故事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喜爱的人物或故事片段。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阅读等方式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进行思辨。

综合性学习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结合新闻单元进行整本书人物采访活动,结合演讲单元举行人物精神宣讲活动,结合戏剧单元对整本书进行改编并开展“戏剧节”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关注过程,指导要到位

整本书阅读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实现真正阅读并读有所获。为此,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过程的方法指导,避免阅读流于形式。笔者基于实际课堂提出了整本书“回环式阅读”范式(见表1),旨在通过反复阅读形成新的回环,达到阅读素养逐步深入、螺旋上升的效果。

“回环式阅读”范式包括导读课、深读课、研读课和延读课四种课型。导读课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助其掌握内容梗概;深读课注重语文方法和习惯的养成;研读课引导学生自我成长和领悟;延读课则让学生将阅读成果与教材相联系,形成新的阅读起点。

导读课需针对学生阅读初期的问题设计,通过师生说书、归类、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可以绘制尼摩船长航海路线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整本书内容。

深读课强调在教材提供的阅读方法指引下深入阅读整本书。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精读与泛读、圈点与批注等阅读方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例如,在《艾青诗选》中提炼诗句升华作文,在《儒林外史》中学习讽刺艺术和人物勾连法等。

研读课注重学生自我成长和领悟。教师可以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在《朝花夕拾》教学中,设计“与名言相伴、与人物对话、与时代融合”等活动,让学生汲取书中的精神力量并获得启示。

延读课程着重于联结学生的阅读收获与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整本书与教材的内在联系。教师可设计如将《骆驼祥子》融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人物主题,或探究《经典常谈》与六册教材中经典文本的关联学习活动,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认知。

四、改进机制,评价要科学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保障整本书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围绕阅读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和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在总结性评价中,应减少识记类试题的比例,增加理解、鉴赏和评价类试题的比重。

笔者所在区域在整本书阅读考查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尝试。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评价和运用等综合能力。这种创新试题不仅激发了教师的创新动力,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整本书阅读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提供精确的方法指导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素养,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伴侣。广大教师应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将阅读工作做深做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苏教名家专项课题“初中语文‘用教材教’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SJMJ/2021/24)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大学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整本书教师应素养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6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