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正逐步向着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综合性培养的方向迈进。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将阅读与实践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探讨该学习任务群的施教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凸显“实用”性质,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核心在于“实用”,即让学生在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事理性说明文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说明能力。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下,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学习情境:在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不符合低碳理念的行为或现象,撰写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并录制宣传视频进行展示。这一情境的设置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在写作中深刻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
二、围绕真实交流主题,提供言语实践机会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强调“交流”的重要性,即学生应在真实的交流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为此,教师应围绕真实的交流主题,设计多样化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选文内容,设计一系列话题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例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选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和表达技巧,探讨这些方法如何使事理更加清晰易懂;同时,围绕“低碳生活”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是否应该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辩论赛,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锻炼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调查,与社区居民、环保组织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低碳生活的做法与看法,从而拓宽视野,丰富语言素材。
三、抓住文体特质,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
事理性说明文作为本单元的主要文体类型,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体特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技巧与阅读方法,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深化对文体的理解。
在教材选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低碳生活”相关的科普读物、纪录片、网络课程等。例如,《写给青少年的“双碳”故事》《零碳中国》等书籍不仅介绍了低碳生活的科学原理与实践案例,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环保意识;而“低碳居家与社区节能减排”系列音频资源则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听力材料,有助于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
四、引入过程性评价,促进学习反思
过程性评价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交流与表达两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例如,通过设计“明确说明对象”任务,评价学生观察、走访、倾听、记录的能力以及对事理提炼与表达的准确性;通过设计“选择说明顺序”任务,评价学生梳理文本说明顺序、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以及设定说明顺序的合理性;通过设计“学习表达策略”任务,评价学生对比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技巧的能力以及模仿运用的效果;通过设计“成果交流展示”任务,评价学生习作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事理阐述的清晰度和易懂度等。
引入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通过凸显“实用”性质、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提供言语实践机会、整合多样学习资源和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措施,可以促进学生从阅读到应用的转变,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