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经历了从“双基”的坚实基础,到“三维”的立体构建,再到如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刻转型。这不仅是教育理念的一次次革新,更是对教师角色定位的重新思考与界定,以期实现从“教书”到“育人”的华丽蜕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深切期许,更是对教育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关键所在。
找到“金钥匙”。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的灵魂与核心,它蕴含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学生的深情厚谊、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首要篇章,是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金钥匙”。我们都应将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和归宿,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有宽广的胸怀、深邃的思想和前瞻的视野,不断反思自我,勇于面对教育实践中的挑战与困难。
备好“必修课”。全面依标教学是教师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教研品质,增强“三新”研究能力,应成为教师的必修课。我们要落实国家意志,研究新课程,研读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与价值取向,确保教学活动精准对接课程目标,不偏离方向,不偏离标准;要坚持全面依标教学,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与使用观,对照课程标准读懂教材、读懂学生、优化教材、用好教材。
守住“主阵地”。守住课堂育人主阵地既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守住课堂育人主阵地,就是要发挥课堂育人功能,确保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深耕细作,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内容,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吸引力;探索多元育人方式,通过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潜能,培育思维品质,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情感的滋养中成长,增进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成为“引路人”。学科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坚持学科育人,深入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知识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通过跨学科整合、主题式学习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育人渠道,丰富育人资源,构建开放、互动、共享的育人生态。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成为学生品格塑造、知识习得、思维创新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为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