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阅读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获取,而是可以帮助人们锻炼思维、提升个人综合素养。高中语文中的深度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高阶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维度,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业发展、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深度阅读与浅尝辄止的快速浏览截然不同,它强调对文本的深入分析、细致解读和全面评价,要求学生能主动与文本对话,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深层意蕴与价值。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实施深度阅读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使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时,能展现出独立思考、理性分析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卓越能力。然而,如何在高中语文的深度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教师需要不懈探究与实践,以探寻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发展高阶思维。
一、采用主题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将文学作品割裂开来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难以形成对文学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度挖掘。主题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引入有效打破了这一局限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将多篇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在系统、连贯的阅读框架内深入且全面地探究文学作品。在主题式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精心挑选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多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能充分展现主题的核心内涵,还极具吸引力,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
例如,在围绕“爱情与命运”这一主题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红楼梦》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该作品具有丰富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爱情与命运的关系。在关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究作品主题,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关键要素。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创设序列化任务情境
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创设序列化任务情境,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一种重要且高效的策略。该教学策略巧妙融合主问题情境与序列任务链,能为学生构筑一个既真切又具体的思维活动平台,从而推动学生深入探究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在创设序列化任务情境时,教师需要细致规划每项任务,使它们紧密贴合文学作品的内容和特色,并确保它们既具有层次性,由简至繁、逐步深入,以有序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具有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好奇心,驱动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索。
某教师开展的“杜诗深度研读”教学活动即为该策略成功应用的典范。该教师通过精心创设一系列与杜甫诗歌紧密相连的序列化任务情境,成功引领学生步入杜甫的诗歌殿堂。这些任务覆盖了诗歌意象阐释、诗歌情感分析、诗歌风格探究等方面,旨在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多层次全面且深刻地把握杜甫的诗歌艺术。在诗歌意象解读任务中,该教师引导学生聚焦诗歌中的具体意象,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使学生深切体悟诗人内心的感受。在诗歌情感分析任务中,他激励学生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情感脉络,如《春望》中展现的忧国忧民情怀,让学生在情感的广阔天地中遨游,感受诗人的情感跌宕。在诗歌风格探究任务中,该教师通过对比杜甫不同时期的诗作,引导学生洞察其风格的变化,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杜甫的诗歌艺术。
在这一系列序列化任务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并在主动探究中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掌握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将对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因此,创设序列化任务情境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多样态文学评论开展教学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多样态文学评论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策略。此教学法超越了简单的符号层面学习,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科的核心思想与意义体系,全面促进学生归纳、判断、概括等高阶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多样态文学评论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兴趣特长,鼓励学生选择贴合自身特点的评论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评论活动中找到个性化的声音与表达方式。有的学生擅长细致解读文本,能敏锐捕捉文本中的微妙之处与隐含意义;有的学生更精于对比分析,能准确把握不同作品间的异同与关联;有的学生倾向于批判性评论,能深刻分析作品的价值与深层意义。这种多元化的评论能确保每名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内展现才华。同时,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批判性思维。在评论实践中,学生需要深入挖掘作品的内在含义,如人物心理变迁、情节发展逻辑、主题的深层意蕴等。通过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学生不仅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还能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以《祝福》《呐喊》《彷徨》三部作品的整本书阅读和文学评论写作为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评论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分析鲁迅的这三部作品,比较这三部作品在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鲁迅的创作风格与思想精髓,并在比较与归纳中提高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探讨《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与封建社会的压迫和束缚之间的关联,思考《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奋斗与追求。这些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能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此外,在评论过程中,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能培养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还能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迪,进一步拓宽视野。这种开放、包容的评论环境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教授多样化的阅读技巧
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习惯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层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度阅读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一系列复杂且精细的阅读技巧,包括预读与扫读、精读、提问与质疑、复述与总结等,以便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鉴赏。
预读与扫读作为深度阅读的起始步骤,决定着学生能否迅速把握文章主旨。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起始与结尾段落等关键信息,以帮助学生构建对文章基本内容和结构的初步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为学生后续深入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精读是深度阅读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字词含义、句子构造和段落逻辑,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深层意蕴。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深刻感受文章的思想魅力。提问与质疑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并反思文章中的观点、论据和作者的立场,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文章,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复述与总结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的重要环节。在深度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复述文章内容、总结文章主旨和提炼作者观点,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更为完整和系统的阅读认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接受挑战
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并积极应对挑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挑战精神,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表面知识,深入挖掘,勇于提出疑问与独到见解。此外,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案例与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避免陷入片面思维的误区。例如,在文学作品解读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作者经历、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等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内涵。
除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拓宽思维边界。在深度阅读中,挑战往往意味着突破舒适区,尝试新的阅读方式与思考路径。为此,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文学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与接受挑战,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或忽视学生的困惑。相反,教师应始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支持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当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遭遇难题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鼓励学生保持积极心态,勇于直面挑战。
教师实施这一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理解语文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品格。这种品格不仅对学生当前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还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借助网络平台,教师正以前所未有的高效便捷方式,引领学生广泛涉猎电子书、在线期刊、权威学术文献和多种新闻媒体。这些丰富多元的资源犹如浩瀚的知识海洋,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紧随时代的步伐,深入洞悉社会动态与多元文化精髓。
网络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阅读材料,其内置的互动功能更是成为学生交流思想、分享阅读体会的重要纽带。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得以在论坛、社群中畅所欲言,与同龄人乃至专家学者开展跨时空的思想碰撞,这种深度互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应积极推广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如电子笔记、思维导图等。这些工具能帮助学生迅速捕捉关键信息,构建知识体系,使阅读从单纯的信息接收转变为一个主动加工、整合知识的过程。此外,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在线阅读活动,如线上读书会、阅读挑战赛和阅读打卡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或书籍展开深入讨论,让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涌现,从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