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养成教育旨在通过系统化、计划性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规范言行,进而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养成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善社会的道德风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微班会逐渐成为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探讨了基于微班会开展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关注两种需要,增强养成教育效果
(一)关注学生当下的成长需要
班级是由数名学生构成的集体,学生日复一日地共同学习和生活,与同学、教师之间建立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校园中,不时会有各类事件发生,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成为教育的契机。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并通过组织微班会来解决问题。微班会应目标明确、主题突出,进行思想或行为引导。班主任在开展微班会时,应结合实际发生的事件,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这样提出的建议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师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问题,对日常管理与班级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对于塑造其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在利用微班会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同时,应与学校的德育规划紧密结合,针对班级具体情况挑选微班会的主题,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导向,切实履行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教育使命。
二、巧用三股力量,提高养成教育质量
(一)用学校主力,实现教育引导
学校是开展养成教育的核心场所,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在履行职责时,要秉持与时代同步的教育理念,深入领会从管理者向人生导师角色的转变,并具备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意识。细致与勤奋是班主任把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班主任应依据学校的工作指导方针,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班会、班委会、家长会,以养成教育为根基,重点开展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劳动教育。
德育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及时的反馈与总结。通过评价机制,班主任可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自主成长,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细心观察者。在微班会系列活动中,班主任应积极进行总结,形成系统的资料,如班级学生成长档案、红色故事演讲集、班委同学评价集等,以促进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让学生发力,促进自我成长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在进行微班会活动时,班主任应巧妙运用班级日志的记录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集体事务。劳动委员、体育委员、宿舍长等每天要将同学的表现反馈至值日班长,由值日班长负责整理当日班级日常事务的记录。晚自习结束前十分钟,班主任要组织微班会,总结一天的工作,并进行评价与展望。对“勤奋打扫卫生的同学、被褥整理规范的同学、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主动向教师问好的同学”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以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对“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书本摆放不整齐的同学、课间奔跑打闹的同学”进行合理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通常而言,学生更易于接受同伴的反馈,因此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三)向家长借力,实现家校共育
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班主任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会借助家长的力量,以实现家校共育。班主任在设计微班会之前,应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问题等,依据具体情况,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微班会,以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同时,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例如,笔者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家长进课堂”微班会。在微班会上,部分家长分享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经历,表达了对孩子的关心和歉意。微班会结束后,笔者将微班会的精彩瞬间制作成美篇,发布至班级群,触动了很多未能到场的家长。在后续的微班会中,有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从事种植大棚蔬菜工作的家长,传递了劳动最光荣与科技兴农的新理念;从事抖音直播带货工作的家长,分享了诚实守信、与时俱进的思想;身体残疾却经营多家奶茶店的家长,展现了身残志坚、勇于创新的精神。“家长进课堂”微班会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为学生带来了独特的学习体验。
三、恰选四种方法,促进养成教育落地
(一)讲述故事
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蕴含哲理,发人深省,但学生身边的故事更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受到鼓舞。例如,在“追梦在路上”系列微班会中,有学生分享了故事——“凌晨五点的教室”,他的同桌三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五点到教室晨读,晚上十点半还在埋头做题。有学生分享了故事——“操场上的身影”,她的朋友因肥胖、体能差,无法完成正常的钳工技能训练,每天在操场上跑步锻炼体能,风雨无阻。学生在微班会上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他们深情讲述,准确表达,真实而动人的故事为他们注入了前行的力量。
(二)分享图片
微班会具有时效性强和针对性强的优点。一张随手拍的照片、一张网上流传的图片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教师应深挖其中的教育意义。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用手机记录学生的成长瞬间,或及时保存网络上有意义的图片,并据此召开微班会。
例如,一张学生弯腰捡起操场上纸团的照片引发了师生间的对话。班主任提出“纸团是谁丢弃的”“怎样做才能使教室、操场、宿舍保持干净”等问题,学生的话题由“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保洁同学要负起责任”逐渐深入到“垃圾可能不是别人故意丢的,垃圾落地时,他可能不知道”“尽量不要制造垃圾”“离开座位时应向地面看一看”“离开操场或宿舍时要有意识地检查一下是否有垃圾”等。通过一张张照片的展示和一次次师生的对话,学生逐渐养成了“离开时,看一看是否有垃圾未带走”的行为习惯。下课了,学生会看一看书本是否摆放整齐、板凳是否归位、多媒体是否已关机;就餐结束,学生会看一看餐盘食物是否已吃完、桌上纸巾是否扔进垃圾桶、餐盘是否已放好。
(三)观看视频
视频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画面丰富,文字精练,声音生动,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微班会的影响力。例如,在“学习四史”系列微班会中,笔者运用了观看视频、交流感受的方法。笔者提前观看了视频《我们走在大路上》,并对视频进行了必要的剪辑,使时间更紧凑,话题更突出。视频中,解放军官兵身上捆着绳子,吊在半山腰,命悬一线,但他们没有退缩,在悬崖峭壁上用生命和鲜血打通了进藏通道;视频中,复转军人一手拿枪,一手拿撬,作战地图变生产地图,战马变耕马,栉风沐雨,扎根边疆,推进新疆发展,为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视频中,为了两弹的研制,十万多科研人员离开家乡奔赴西北。视频中的历史镜头真实生动,人物鲜活,故事催人奋进。观看视频后,学生明白了每一个项目研发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也明白了要不断努力奋斗,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讨论话题
讨论话题是指教师确定一个共同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校内发生的事情、网络上流传的热点等,都可以成为话题。在微班会上,教师要明确、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引导其深入思考,从而使其在讨论中成长。
话题的形式既可以是线下讨论,又可以是线上讨论。例如,暑期是进行防溺水教育的重要时期,因学生放假在家,防溺水专题讨论只能在线上进行。在微班会开始前,笔者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负责搜集溺水案例,第二组负责搜集防溺水的方法,第三组负责搜集夏季游泳溺水自救的方法,并要求每组建一个交流群。笔者分别加入了三个小组的交流群,一是为了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观察小组成员的表现,二是为了及时发现学生的瓶颈并进行引导。在进行线上专题讨论时,每组学生代表发言,做到了有理有据。通过此次线上话题讨论,学生深刻意识到了夏季防溺水的重要性。
结语
微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任务。无论主题大小、时间长短,教师在设计微班会时,首先要设定教学目标,其次进行学情分析,再次进行规划实施,最后进行会后反思。笔者通过微班会使所在班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优良的品质,同时改善了班级的道德风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中职生的养成教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预见性,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和运用教育素材,利用碎片时间开展微班会,以达成“学生行有导,教师管有方”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