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下,职业学校正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满足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导力量之一。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方面存在不足。文章阐述了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策略,旨在推动中职学校“双创”工作的开展。
一、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下,中职学校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办学优势,从而培养出兼具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首先,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应对国内中职教育新常态的需要。由于我国在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方面起步较晚,部分中职学校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导致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学校教育和创业实践存在差距。因此,中职学校深入推进学生创业教育是应对国内中职教育新常态的需要。
其次,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实现中职学校高质量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建设的方向。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导致中职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与时俱进,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创业教育是中职学校高质量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技术含量较低、重复性较高的工作逐渐被机器取代,导致低层次的就业岗位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烹饪专业因其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技术的涌现而焕发新的活力。中职学校及时洞察并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优势,引入创新思维,加强创业教育,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创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最后,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推动国家建设与科学发展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烹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达着“五味调和”“治大国若烹小鲜”等文化理念。同时,传统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在现代生活中面临挑战,这推动了烹饪工艺、烹饪营养、烹饪原料、食品机械的融合发展。烹饪专业的创业教育旨在加强烹饪学科融合发展,推动技术落地生根。
二、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滞后
烹饪专业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性。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和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部分中职学校教师认为“掌握烹饪技能,找到一份工作”是烹饪专业的教育目标,缺少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技能的培训,未能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家庭条件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
(二)师资力量薄弱
创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与社会现实需求相结合,以催生新的创业项目。因此,创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十分全面,他们不仅要掌握教育学、管理学、创业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深入了解烹饪专业创业的各个阶段,并具备丰富的烹饪创业实践经验。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在师资方面存在不足,部分学校的创业教师队伍由政治教师或中层干部组成,他们缺乏专业的创业理论知识和相关背景,且未经专业培训即开始授课,教学过程中往往照本宣科,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此外,部分中职学校安排烹饪专业教师教授创业教育课程,这些教师缺少社会创业实践经验,使学生难以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创业教育文化氛围缺失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力量,对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目前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没有形成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主要表现如下。首先,学校与餐饮企业合作、沟通相对较少,未能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工学结合与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停留在低层次;其次,学校在就业与创业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宣传方式单一,未能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宣传栏、报纸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最后,烹饪创业文化没有落实到学校日常工作中,部分中职学校没有充分利用学生食堂为烹饪专业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学校管理机制僵化,导致学生缺少在实践中锻炼创业技能的机会。
(四)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首先,烹饪创业课程体系尚不完善。部分中职学校对烹饪创业教育课程不够重视,将其设置为选修课程,课程内容较为单一,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操作,缺乏对烹饪专业创业成功案例的深入分析,更未涉及烹饪项目的孵化过程。
其次,烹饪创业课程的特色性有待加强。烹饪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特色区分不够明显,未能充分展现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烹饪教师在选择创业项目内容、编写烹饪教材、质量控制、成本核算、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最后,烹饪创业课程的融合性问题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脱节,部分中职学校提供的创业课程与企业实际运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中职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实训活动较少,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导致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
三、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创业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转变烹饪专业创业教育理念
创业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加深对创业教育内涵、意义的理解。同时,创业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讲解国家创业相关政策,并将其融入创业教育课程。餐饮业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原料构成复杂、技术要求高、消费一次性、服务辐射半径有限等显著特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烹饪专业创业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服务半径有效扩大,营销手段更加多样化,门面租金成本降低,劳动效率提高。创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家庭条件,对其进行必要的创业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引导其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念。
(二)营造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首先,中职学校可以结合教育需求,营造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宣传国家在学生创业方面的政策。同时,中职学校要和餐饮企业进行多样化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创业项目。此外,学校要积极促进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途径。
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大创业资金投入,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多重渠道宣传创业教育和成功创业案例。此外,中职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优秀烹饪毕业生回到母校举办讲座,讲述创业历程,分享创业心得体会,与烹饪专业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在校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其创业信心。
最后,将烹饪创业文化融入学校日常管理,推动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使更多烹饪专业学生能参与食堂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激励烹饪专业学生发起西式点心、中式点心、中式热菜等社团创业项目,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全面负责原料采购、食品加工至包装销售的各个环节,实现自主经营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中职学校要提高创业教育教师准入门槛,优化创业教师队伍结构。中职学校要吸引行业内的杰出人才加入创业教师队伍,努力使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实现“双师化”,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并完善专业教师在企业中的挂职锻炼制度,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在企业中挂职锻炼,创业教师能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创业经验,进而提高创业教学的质量。
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利用好校内外的资源,积极推动创业教师继续学习。中职学校要通过网络培训、线下集中培训、餐饮企业讲座、外出考察等方式丰富教师的创业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政策掌握、教学方法等方面能与时俱进。同时,中职学校要积极与餐饮企业、烹饪协会合作,拓展创业教师的锻炼途径,助推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四)完善烹饪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中职学校必须重视通识教育。中职学校应将通识教育融入烹饪专业教学,通过通识教育,不断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协调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必修课或选修课中,中职学校应增加创业思维训练和创业实战技能相关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创业能力。
其次,中职学校应重视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融合,准确把握培养定位,更新课程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同时,中职学校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建烹饪创业实训室,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拓宽创业教育的空间,开展餐饮创业大赛,孵化创业餐饮企业,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最后,中职学校应增设并更新创业课程。中职学校应增设企业管理、成本核算、宴席设计、风险防控等课程,融入创业生产实践,完善课程体系。此外,中职学校还应根据烹饪专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纠正学生的创业认知偏差,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结语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然而,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和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职学校要提高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只有这样,中职学校才能提高烹饪专业创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思维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