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校沟通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但不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教育者,与学校沟通大都是单向式地被动参与,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很多时候集中在孩子的问题上,建议也多从大处着眼,理论性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够。班主任和家长要充分认识道良好的家校沟通的重要性,画好家校协同育人的“同心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多些正面少些负面。家校沟通的首要目标是家校双方通过切实有效的沟通,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创造最优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家校沟通中班主任要秉持教育家精神,以正能量鼓舞家长,以正向教育引导家长,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国家关于家庭教育的政策,讲好正面的家庭教育故事,让家长从中汲取养分,扩宽视野,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清晰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慎重选择负面事例。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内卷化导致家长教育负面事例更是屡见不鲜。家校沟通中班主任要站在孩子终身发展的高度,充分尊重理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谨慎地、负责地选择负面事例,并针对事例及时做好价值澄清和引导,对家庭教育中的错误思想和言行要予以纠正。
多些真实少些虚构。家校沟通是一个相对长期和不间断的过程,双方唯有真实坦诚才能互信,才能密切合作,才能在孩子的教育中实现共赢。家校沟通中班主任与家长要基于现实,共同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多用真人真事,尤其是发生在身边的事,触动家长的心灵,激发家长的真挚感悟。一方面,要基于真实问题。问题就是导向,学生成长中的许多问题需要家校合作方能化解。班主任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对涉及需要家校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沟通预案,增强协同育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另一方面,基于真诚交流。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家校双方切不可掉以轻心,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感,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众志成城,敞开心扉地用心交流,保持信息畅通与共享。同时,对于家校沟通中虚构的教育场景,班主任要尽可能做到少而精,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合乎现实情理和生活逻辑,妥善做好家长引导和服务,增强双方沟通的力度与信度。
多些实践少些说教。家校沟通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导双方教育孩子“怎么做”,尤其是作为家庭教育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家长。然而,当前家校沟通中,空洞的说教较多,实践操作层面相对不足,导致许多家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手足无措”等现象,致使家校沟通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立足“身边事”实践操作。家庭教育中家长有许多共性问题,班主任可以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分门别类,让家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并就实践操作成果共享;另一方面,倡导“做中学”历练操作。在家校沟通中,班主任要注重引导家长从家庭教育中自身的真实需求出发,通过构建真实的实践情景让家长亲历体验、亲身操作,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让家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强化“沉浸式”切身体悟。在家校沟通中,班主任以情境实践为核心,通过不断扩大操作覆盖面让家长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认同,在认同中达成沟通共识,实现其家庭教育素养进阶。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