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4-12-13 00:00:00方玉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2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阅读教学

摘要: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虽有其优势,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拓宽阅读视野方面仍有其不足之处。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实践价值,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与认可。基于此,本文明确了群文阅读的核心概念与特征,强调了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提出围绕主题构建情境、设计递进问题、应用合作学习及利用多媒体资源的实践策略,旨在通过这些方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2.00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通过多篇文本的对比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探索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群文阅读的核心概念与特征

群文阅读的核心概念在于深入探索与挖掘一个或多个核心议题,通过精心策划与选择,将多篇具有内在联系、共同主题或相似风格的文本汇聚一堂。文本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多元解读,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元的阅读环境,通过集体建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活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

1.构建文本间的内在联系

群文阅读的核心特征之一在于其整体性。这一特征体现在对一组文本的整体性把握上,文本之间往往具有某种关联性,如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同一时代等关联性使得群文阅读不再是孤立的单篇阅读,而是将多篇文本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整体性阅读有助于学生建立文本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某一议题或主题的全面、系统认识。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将多篇文本进行串联,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揭示出文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从而深化对议题或主题的理解。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发现

群文阅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探究性。它鼓励学生成为主动的思考者和发现者。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探究性阅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阅读多篇文本,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深化理解与形成见解

群文阅读的核心阅读行为之一是比较与整合。在多篇文本的阅读中,学生需要学会寻找文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理解不同文本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观点。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整合,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比较与整合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和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批注等,以便更好地完成比较与整合的任务。

二、群文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

1.拓宽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在小学语文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量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群文阅读通过引入多篇相关或相似的文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阅读平台。文本可能涵盖不同的文体、风格、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内容。跨文本的阅读体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还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知识储备,为日后的写作和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促进深度阅读,提升理解能力

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浅层次理解,而群文阅读则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比、分析多篇文本之间的异同点,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度阅读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群文阅读通过多样化的文本选择和丰富的阅读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发现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或应试,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时,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同时,群文阅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定时阅读、做读书笔记、分享阅读心得等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将伴随学生一生,成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4.促进思维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群文阅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式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对比不同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多元文化和观点;在归纳文本主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1.围绕主题构建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选择文本,同时构建与之相关的阅读情境,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主题,从而形成对该主题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认知的构建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塑造和视野的拓宽,学生能够在主题的引领下,学会如何从不同文本中提炼信息、对比观点、归纳结论,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是宝贵的财富。

围绕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大自然”为主题展开教学,群文阅读内容设计可包含《珍珠泉》《荷花》《燕子》等文章,教师需要以一种温柔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学生们带入一个充满自然韵味的学习氛围之中。在课程的开篇,可以通过一段精心挑选的自然风光视频或音频作为引子,如清晨露珠滑落荷叶的清脆声、山间溪流潺潺的流水声或是燕子穿梭于蓝天绿树间的欢快叫声,声音与画面交织在一起,瞬间将学生们的思绪从繁忙的教室引向了遥远而宁静的自然界,唤醒他们对大自然美的向往。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片或插画,在讲解《珍珠泉》时,展示清澈见底的泉水、阳光下闪烁如珍珠般的水泡;在教授《荷花》时,则展示荷花亭亭玉立于荷塘之中的优雅姿态,以及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和远处蜻蜓点水的生动场景。视觉上的冲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自然美景之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活动。比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燕子、柳树、春风等角色,通过肢体语言和简单的对话,模拟燕子在春天里自由飞翔、欢快歌唱的情景。在充分的情境感知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热情更为高涨,将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产生重要的推进作用。

2.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

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处理信息时,不断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入,逐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面意思走向深层含义,从个别现象走向普遍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升,他们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文本,从而形成了深度阅读的能力。

围绕一年级教材以“自然与动物”为主题展开教学时,群文阅读内容可包含《小蝌蚪找妈妈》《小白兔和小灰兔》,在正式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或听教师朗读课文,要求他们边读边思考:故事里有哪些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在学生完成初读后,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或疑惑,以此了解学生的初步理解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小蝌蚪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小蝌蚪找到了谁作为它的妈妈?”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命的奇妙变化。在理解生长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小蝌蚪一定要找到妈妈呢?”“当它终于找到妈妈时,心情是怎样的?”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对母爱的渴望和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从而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选择和行为,提问:“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别是怎么做的?”“它们的结果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勤劳的价值,理解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长。在问题的不断解答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逐渐形成对两篇文章的有效理解。

3.应用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团队协作

在多元化的小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的背景和认知水平不同。这种差异性不仅为小组讨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成为推动交流深入的动力源泉。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们积极阐述个人观点,对同伴的看法提出质疑,并在寻求共识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立场,甚至做出妥协。思维上的碰撞与摩擦,如同催化剂一般,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力,促使其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审视问题,进而深化理解和拓宽视野。此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促进了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提升,体现了在教育过程中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与集体智慧融合的重要意义。

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神话故事”为主题,以《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为例,教师需清晰阐述本次群文阅读的学习目标,即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三个神话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更要能够从中提炼出神话故事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精神内涵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在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具有互补性,以实现有效的合作与交流,要求小组通过对比阅读三篇神话故事,探讨主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深层意义。小组成员需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笔记、制作PPT或思维导图,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汇报展示。此过程鼓励学生跳出单一文本的局限,进行跨文化的比较与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合作状态与进展,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全班分享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情感交流。

4.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多媒体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将文本内容转化为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多维度的感官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群文阅读中。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的学习动力也会自然而然地增强,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和学习中去。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智慧与抉择”为主题,以《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动画等,为学生营造一个与课文主题紧密相关的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基于多媒体的互动环节。在《自相矛盾》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找茬游戏”,让学生在PPT上快速找出卖家话语中的矛盾之处,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修正,游戏不仅有趣味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或在线平台,让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赛马策略,并通过拖拽马匹图标来模拟比赛过程。最后,各组展示自己的策略并分享心得,通过比较和讨论,深入理解智慧与策略在竞争中的重要性;对于《跳水》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多媒体设备录制他们的表演,并在课堂上播放。学生们在观看自己的表演时,既能感受到参与的乐趣,又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表现,从而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电影、纪录片等,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和观看。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课文人物、时代背景相关的资料,制作成电子相册或微课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更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的群文阅读活动,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展望未来,期待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得到进一步优化,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彪《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6年第4期。

[2]武琪《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年第8期。

[3]琼达《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传奇故事》2022年第21期。

[4]李福元《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基础教育论坛》202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群文活动
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 09:27:44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