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OBE理念下基于“金课”建设背景的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深入分析OBE理念的核心概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框架,结合“金课”建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实践性和参与度五大标准,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这些策略包括明确成果导向的教学目标设定、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建设等,旨在提升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具备高素质、强实践能力的工程测量专业人才。
[关""键""词]"OBE理念;“金课”建设;工程测量学;智慧城市;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36-0085-0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测量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石,其地位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1]。为此,在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指导下,结合“金课”建设的目标要求,对工程测量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从OBE理念与“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探讨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OBE理念与“金课”建设理论基础
(一)背景分析
OBE理念与“金课”建设的提出,源于对教育本质与质量的深刻反思与追求。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愈发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OBE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关注教育过程的实际效果,而非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一次全面革新,旨在培养具备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能力的人才。
“金课”建设的提出,则是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直接响应。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高等教育必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满足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金课”建设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实践性和参与度的优质课程,以支撑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OBE理念与“金课”建设的深度融合,不仅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2]。
(二)OBE理念与“金课”建设融合的理论阐述
OBE理念核心在于教育应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而非传统的教学过程或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从“教师教什么”转向“学生学什么、学会什么”。在这一背景下,“金课”建设作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与OBE理念紧密相连,共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金课”即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旨在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OBE理念为“金课”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框架。在OBE理念指导下,“金课”建设首先需明确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包括能力的提升、价值观的形成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同时,课程设计需紧密围绕这些成果展开,确保每门课程都能有效支撑学生达到预期目标。
在实施过程中,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如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翻转课堂等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评价体系也需相应调整,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
总之,OBE理念与“金课”建设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更是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深刻探索。通过OBE理念的指导,“金课”建设得以更加精准地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二、OBE理念下基于“金课”建设背景的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明确成果导向的教学目标设定
在工程测量学这一专业性强、实践要求高的学科领域内,实施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这一改革中,明确成果导向教学目标的设定,无疑是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的灯塔,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指明了方向。成果导向教学目标的设定,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这要求在设定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将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教育者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紧跟工程测量领域的最新发展步伐,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同时结合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制订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4]。
这些教学目标应当是多维度、可衡量的,它们不仅涵盖工程测量基础理论知识,如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测量仪器和设备的熟练运用等,更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软技能的培养纳入其中。这样的设定,既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也符合“金课”建设对课程质量的高标准要求[5]。在细化教学目标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基础,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注重实践,通过设计贴近工程实际的测量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激发创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提出新的测量方法和思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四是强化团队协作,通过小组作业、项目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了确保这些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育者需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这包括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以及制订科学的评估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同时,教育者还应注重自我反思与提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二)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强化实践与创新
在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强化实践与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策略,它们共同构成了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这一策略的实施,不仅响应了“金课”建设对课程高阶性、创新性的要求,而且契合了工程测量领域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6]。
为了紧跟科技步伐,课程将引入无人机测绘、激光扫描测量、三维建模等前沿技术作为专题模块。例如,每学期设立“新技术应用周”,邀请行业专家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无人机航拍、激光扫描等作业流程,理解其原理与优势。同时,更新教材与教辅资料,确保教学案例与工程实践紧密对接,如引入近期完成的城市三维建模项目案例,分析其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过程。此外,课程内容按“基础测量理论—现代测量技术—工程应用实践”三大模块划分。基础模块注重测量原理与方法的传授;技术模块则聚焦无人机、激光扫描等前沿技术的学习;应用模块则通过模拟真实工程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模块间设置灵活的转换机制,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调整学习路径。例如,对无人机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可选择深入学习无人机操控与维护,并参与无人机测绘项目。
强化实践与创新则是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将实践课程占比提升至总课时的50%以上。学校应设置“工程测量实习周”,组织学生前往工地、矿山、城市测绘中心等实地学习,参与真实测量任务。实习期间,学生需完成从方案设计、现场操作、数据处理到成果报告的完整流程,教师全程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深度参与。学校应与校企合作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入高精度全站仪、GPS接收机、激光扫描仪等先进测量设备供学生使用。通过“设备操作实训课”,分批次安排学生进行设备操作培训,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至少两种主流测量设备的操作技能。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设备维护与升级项目,提升技术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或鼓励学生参与全国性的工程测量技能大赛,如“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通过赛前集训、模拟比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竞赛能力。同时,学校可设立“工程测量创新基金”,鼓励学生申报科研项目,如研究新型测量数据处理算法、开发测量软件等,为学生提供科研平台与资金支持。此外,学校可定期举办“工程测量创新论坛”,邀请行业专家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研热情。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主动学习
在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的必由之路。这一策略不仅顺应了OBE理念的内在要求,还紧密贴合了“金课”建设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模式的高标准期待。面对信息浪潮,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它巧妙地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引入项目式教学法时,教师精心设计了系列紧贴工程实际的项目任务,如“智慧城市规划中的高程控制测量”或“桥梁施工监测系统搭建”。这些项目不仅涵盖了测量学的核心技术要点,还融入了当前行业内的最新技术与挑战。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材料,向学生展示项目背景与需求,激发学生对项目的兴趣与探索欲。随后,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承担一个具体项目,从项目规划、数据采集方案设计、现场实施到数据分析与成果报告撰写,全程参与并主导。例如,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高程控制测量”项目中,学生需学习使用GPS和RTK技术进行高精度定位,结合无人机摄影测量获取地形数据,最后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与技术支持的角色,定期组织项目进展汇报会,鼓励学生分享经验、提出疑问,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项目式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工程测量理论的理解,还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在工程测量学课堂中大放异彩。教师从实际工程项目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高铁线路精密工程测量”或“城市地下管线探测”,通过详细的案例描述、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场景与操作流程。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讨论其技术路线、数据处理方法、精度控制措施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例如,在“高铁线路精密工程测量”案例中,学生需要分析轨道平顺性测量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数据处理技巧及其对高铁运行安全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决策能力。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工程测量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热情。
此外,翻转课堂与问题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也为工程测量学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微课视频等资源,将基础知识点的讲解提前至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教师利用更多时间进行深度讨论、答疑解惑与拓展学习。例如,在讲解测量误差理论时,教师会提前录制好关于误差分类、传播定律等基础知识的微课视频,并设置预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深入探讨误差来源、控制措施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互动性与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以实际或模拟的工程测量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全站仪使用时,教师会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复杂地形区域进行高效、准确的点位测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并尝试使用全站仪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逐步完善测量方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学生逐渐掌握了工程测量学的核心技能与方法,为后续的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并强化过程评价,是确保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途径。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首要任务是确立多维度评价指标。这意味着,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是将视野拓宽至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维度。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旨在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通过设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指导。例如,针对实践技能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大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的考核比重。而针对理论功底扎实但缺乏创新思维的学生,则可以鼓励其参与科研活动或创新项目,以激发其创新潜能。
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过程评价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要求教育者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困难所在,从而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弥补不足,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过程评价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通过定期的自我评估和规划,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和目标,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为了进一步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教师还可以引入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分享和交流彼此的经验和见解,促进共同进步。而自我评价则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主体和反思者,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表现情况,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制订针对性的改进计划。这两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不仅丰富了评价手段,还增强了评价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总的来说,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并注重过程评价是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多维度评价指标的设立、过程评价的强化以及评价手段的丰富化,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这种评价方式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在OBE理念引领与“金课”建设背景下,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需聚焦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能力提升。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紧跟工程测量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将前沿技术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于教学中。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行业实践等,教师可以拓宽视野,提升实践能力,从而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适应OBE理念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注重团队协作与资源共享同样重要。通过组建教学团队,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合力。教学团队可以围绕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分享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这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创造力,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同样不可或缺。通过设立教学奖项、科研成果奖励等,表彰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激励他们在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纳入考核范围,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与贡献。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促进团队协作与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等措施,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三、结束语
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明确成果导向的教学目标设定、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工程测量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蕾.OBE理念下应用型大学“金课”打造的制度保障研究[J].才智,2024(19):101-104.
[2]芮科.OBE理念下虚实结合的“工程测量实训”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福建建材,2024(3):107-110.
[3]孙金萍.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设计[J].黑龙江科学,2023,14(19):70-73.
[4]欧阳斌,邓传军.高职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基于OBE理念和1+X证书制度[J].职业教育,2023,22(23):64-67,72.
[5]石金祥.基于OBE理念《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J].山西青年,2023(3):16-18.
[6]卢献健,晏红波,王式太,等.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22):86-89.
◎编辑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