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价量表的作文评改课设计

2024-10-18 00:00:00丁卫军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篇文章量表文章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笔者将评价量表的使用贯穿作文评改的全过程,从认识评价量表到尝试使用评价量表再到合作完善评价量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做中学”的意识,让写作教学看得见。

【教学实录】

(课前热身:评价主持人的介绍。)

师:同学们刚才的互动,让我感觉给你们上课真好!我们这次上课的作文题目叫什么?一起读——

生(齐):有你在身边,真好。

师:有感情地读。

(生有感情地读。)

师:还可以怎么读?读得更有感情一点。

生:有你在身边,真好!(重读“你”“真好”。)

师:你强调了“你”“真好”。还有想读的吗?

生:有你——在身边——真好!

师:你有意识地停顿了。这种停顿是为了表达什么?

生(想了想):感情。

师:什么感情?

(生不知道如何表达。)

师:没事,有丁老师在你身边,一定没问题。先坐下,再想想。

师:我们写了这篇作文,但丁老师还是要和大家一起来审题。

屏显:

请以“有你在身边,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否则扣分。(60分)

师: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问题呢?

生:在身边的这个人是必须存在的吗?可以写已经去世,但是精神保留下来的人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深度哦!

生:这个“好”,“好”在哪里?

师:这个“好”,“好”在哪里?

(生沉默。)

师:看来还是有点难度,我们把它写下来。

生:此处的“你”指的是有好品质、好习惯,或令人敬佩的在世的人,还是流传千古、有美好精神的已去世的人?

师:你被前面的那名同学牵着走了。

生:这个“好”是习惯上的,还是精神品质上的?

师:你对那名同学的“好”,又做了阐释。

生:“在身边”是不是对自己很重要,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师:还是谈“好”在哪里。

生:“好”是行为上的,还是精神与物质上的?

师:你的思维纠缠在一起,要打开。

生:“你”是谁?为什么“在身边真好”?

师:同学们提问的时候,先从最基础、最基本的开始,非常棒!还有吗?

生:文章可以写事吗?

师:当然!写人,要通过事来表现人。

生:这里的“你”是否只能是人?有没有可能是物,或者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

师:你觉得可以吗?

生:我觉得可以。

师: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有你在身边,真好”?文中的“你”可以替代吗?主人公在“你”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师:还是指向“为什么真好”。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和丁老师的问题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在追问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向深处延伸,让我们清晰地把握题意。

师:在梳理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靠近文章的主题。同学们还可以再做一个活动——读题造句,用“有你在身边,真好”造三个句子,通过造句来辨别材料和立意。这个活动可以课后完成。现在,请大家来看一篇例文,并对照评价量表,从选材、立意、结构三个维度赋星,同时说出理由。

(屏显例文与“评价量表一”。生自读并思考,师巡视指导。)

生:选材,我打了五颗星。因为她选择的人物来自真实的生活,通过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形象和精神。

师:对照标准说得再具体一些。

生:她记叙了关于主人公的两个故事,事例是够的。故事来自真实的生活。

师:你说有两个真实的故事,其实应该是三个。角度也是有变化的。还有补充吗?

生:我选结构。我给她打四颗星。我觉得文章的过渡有点不自然,比如“只有敢于尝试走出第一步,才会有更多的可能”一下子就过渡到“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师:缺少了过渡句。你说得有理有据。

生:我选立意。我想打五颗星。刚开始,她“鼓励我上台演讲”,后面“我没有考好的时候”,她“告诉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激励“我”继续前进,我认为写得蛮好的。

师:她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什么?

生:第一次见面。

师:第二件呢?

生:影响。

师:第三件?

生:考试没有考好。

师:三个角度,你认为能够指向成长。你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生读。文字略。)

师:最后抒情和议论,结尾处的立意由上面真实的事例升华而来。这篇文章的作者,你给自己打几颗星?

生:选材五颗星,因为文章中的“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写了有关她的三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事情。立意,我打四颗星。我在文章中写“你真好”的句子,表达不太好。

师:“表达不太好”,丁老师的理解是比较生硬。你对结尾的处理还是收缩有力的。结构呢?

生:四颗星。过渡不自然。

师:你认同刚才那名同学的观点。你对自己的文章有基本的判断,其实你已经写得很不错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评价维度与标准之间的关系了吗?

生(齐):知道。

师:好,刚才,我们是从整体上来看这篇文章。现在,丁老师将评判的维度变成四个——叙事、情境、人物、语言。

(屏显“评价量表二”。)

师:同学们四人为一个小组,参照前面那张表,合作将“叙事”和“人物”的评价标准补充完整。

(师分配小组。各小组长组织讨论,专人记录。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先来看看叙事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你来说说。

生:是不是有不少于两件事情;事情之间有没有联系,是否有详有略,是否围绕中心,能不能表现出人物特点。

师:其他组有补充吗?

生:是否真实,是否层次分明。

生:人物情感有没有自然流露。

师:叙事的时候,也是要有作者的情感的。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生: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

师:你说的是语言。谢谢你。还有吗?

生:事例有没有紧扣主题。

师:你们说的内容很丰富,特别是强调事件要紧扣主题,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人物的标准呢?

生:是否有多方面描写,人物在文中是否对作者具有影响,事例是否能反映人物精神。

师:还有补充吗?

生:有没有人物描写,有没有从多方面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并让人物特点鲜明。

师:怎么使人物特点鲜明呢?就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继续,还有补充吗?

生:对关键人物需要进行详细描写。

师:详细描写,体现在描写方法的多样性上。同学们还有忽略的地方。在人物描写的评价标准上,丁老师区分了“我”和“你”,并且特别强调外貌描写。为什么?因为要有具体的形象展示。再有就是像刚才那名同学说的,“我”很重要,叙事的人也要有情感。丁老师强调一下,叙事时要注意人称和叙事的视角。下面,我们继续小组合作,用你们的标准,同时结合丁老师的标准,从叙事、情境、人物、语言四个方面,给这篇文章赋星。

(屏显完善后的“评价量表二”。)

(生小组讨论,专人记录观点。师巡视指导。)

师:叙事,哪组选?

生:我给她四颗星。人称“我”和“你”在文中运用得很好。

师:这一点做到了。

生:详略处理比较好。

师:三件事,第一件简略,后面两件稍微详细。

生:角度也有变化。

师:你给她四颗星,扣掉一颗星,为什么呢?

生:我觉得后面几段有点烦琐。

师(提醒本文作者):记住“有点烦琐”这一评价,回去改一改。情境,哪个组来说?

生:我给三颗星。情境描写是在第四段,“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但是下面的内容还有人物情感都不符合。

师:景和事情以及人物的情感没有融合好,说得非常好。有没有不同意的?

(生表示同意。)

师:人物呢?

生:我打三颗星。这篇文章中没有使用心理描写,也没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语言和神态描写是有的。情感的抒发有两处。

师:心理描写,她还是做到了一些,所以给三颗星有点严了。还有吗?

生:语言,我给她四颗星。这篇文章表达通畅自然,也没有什么错别字。扣了一颗星,我是觉得有的地方有点烦琐,特别是第三件事,写得有点绕,一绕就变假了。

师(提醒本文作者):大家肯定了你第一点和第四点做得不错,其实“人物”方面做得也不错,但在抓住人物特点方面,还要再强化。

师:丁老师再给大家看一张表。

(屏显“评价量表三”。)

师:老师们惯常用这样的量表来打分,丁老师只是把它细化了一下。请你使用这张表,给这篇文章打分。

(各小组研究赋分。各小组和现场教师评分均在50分以上。)

师:大家还是很有眼光的,这篇文章确实能够得到这样的分数,但还是需要修改。我们来看怎么解决表达烦琐的问题。

(师以前三段为例指导修改。略。)

师:这节课,老师只是做了示范。课后,各小组在老师发给你们的其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利用三张评价量表,再“玩”一次;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改。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教学反思】

作文评改课要有“看得见”的过程,让学生成为主体,真正参与其中。评价量表的开发和使用,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在实际操作中,笔者以为要把握好三个点。一是有的放矢。教师要依题定制评价量表,真实指向训练的重点和目标。这样就能克服作文评改课泛泛而谈、浮于表面的弊端,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样本深处。这节课,学生在具体规则的指引下细读细研样文,在解构样本中迁移建构起自己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局部内容。二是扶放结合。学生不仅是评价量表的使用者,也是评价量表的设计者、参与者。从教的角度看,评价量表也是一种教学支架,学生借助评价量表,可以拾级而上,逐渐打开写作的神秘宝盒。以这节课为例,学生在补充完善“评价量表二”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踊跃表达,实现了教与学的融合。三是充分认识并发挥好评价量表诊断与指导的双向功能。评价量表同样具备指导学习的功能,对常规的评分标准进行细化优化,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优秀作文的认知,进而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这一点在本节课中,也较好地得到了体现。

(执教者为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猜你喜欢
篇文章量表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能源(2018年4期)2018-05-19 01:53:55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