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4-10-12 00:00:00王镇平
幸福家庭 2024年13期
关键词:孔乙己写作水平教师应

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技能,其中读与写尤为关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这两项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将阅读与写作视为独立的教学模块,这种划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显著的进步。

一、以读促写,读中学写

(一)鼓励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常带有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到多样化的文风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学作品不仅蕴含着语言艺术之美,还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有限,面对多样化的写作主题时可能感到无从下手,而广泛阅读能够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在写作时轻松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经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掌握表达技巧,积累大量素材并总结相关经验,让学生学会将阅读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台阶》一文为例。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参考旁批理解课文,让学生理解“台阶”在这篇课文中的象征意义。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表达技巧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提出“文中详细描写父亲洗脚是要表现什么”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接着,教师可以详细讲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技巧,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详略结合的写作技巧。最后,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父亲”为主题,结合个人真实的经历,选择恰当的素材,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二)布置写作练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首先,教师需要重视指导学生选择主题和拟定标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把握文章主旨,从而让学生在写作时学会选择恰当的主题。拟定标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文章标题的结构,并在写作时模仿相似的结构拟定标题。其次,教师可以将人物或细节描写作为阅读与写作融合训练的重点,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视角出发,分析和探究描写的方法与技巧。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仿写练习,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描写手法进行创作,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孔乙己》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并关注课文的标题,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标题即为文中主人公的姓名。通过初步阅读,学生能够把握课文的主题,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打下基础。接下来,鉴于课文主要叙述了孔乙己的生平事迹,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与写作的技巧。随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堂任务:通读全文,标出文中描述孔乙己性格特征的语句,并尝试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例如,文中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揭示了孔乙己经济上的困窘和社会地位的低下,“长衫”与“短衣帮”的对比凸显了孔乙己作为读书人不屑与底层劳动者为伍的性格特点,反映了他强烈的虚荣心,而“唯一”则表明在店内只有他一人如此,这说明他既被上层社会排斥,又不被底层劳动者所接纳。通过深入分析此类描述性语句,学生能够认识到孔乙己的性格对其悲惨命运的影响。在学生分析完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后,教师可以组织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模仿写作的过程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掌握写作技巧。

二、以写促读,任务驱动

(一)布置探究和批注任务

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在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感受和理解为核心进行阅读活动,随后以评价和创造为指导进行写作。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为例。教材中设置了“思考探究”习题,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表达技巧描述老舍笔下济南冬季景致的特色。教师可以借助此部分的习题,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融合。具体而言,在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的习题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探究济南冬季景致的特色,以及作者是通过何种景物来展现这些特色的。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帮助他们厘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提高阅读的效率。最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正确的批注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批注、旁批等方式记录阅读的感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布置模仿写作任务

模仿写作是指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子结构进行写作。根据阅读与写作目标的不同,模仿写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进行二次创作,即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写或续写内容,从而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种是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特定的写作技巧,如将文章中的词汇和描写手法等融入自己的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授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布置相应的模仿写作任务,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主题“学写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先展示已经学过的课文《卖炭翁》,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并结合注释深入分析文本主旨。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写文章以确保其有完整的开头和结尾?如何构思情节以使其充满波折、具有戏剧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全文,了解作者对卖炭老人的外貌和心理进行的细致描写,特别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老人内心的矛盾,凸显了故事的冲突性。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卖炭老人”这一角色展开想象和讨论,然后编写故事。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名小组成员都需要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初步构建故事框架,然后通过集体讨论,进一步完善故事内容,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最后,各个小组可以选派一名代表在班级内讲述完整的故事,在所有小组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评选出最具吸引力的故事。

三、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一)引导学生把握读写结合的重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若教师试图面面俱到地讲解,则可能干扰学生的学习思路,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因此,在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阅读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理解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散步》一文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教学策略,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并通过选取相关文本,引导学生在比较与分析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文章描写了什么?传达了什么主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散步》这篇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知道作者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颂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老海棠树》《父亲的病》等作品,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深入探究,聚焦某一特定的细节或事件,深入挖掘其蕴含的高尚品德或深层意义。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的技巧进行句子练习,如:“我看到成熟的麦子,不禁联想到……”“……(景物),向我诉说着……”通过这样的课堂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践出发,总结写作中的难点,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帮助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

为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教师可以开展“朗读者”阅读活动,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从每组中选出1~2名学生担任朗读者。朗读者需要提前准备阅读材料,深入挖掘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并提出见解以形成朗读内容。接着,小组其他成员需要将朗读内容及观点整理成笔记。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朗读,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在朗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后,学生能深入理解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面对重重困难仍坚持为人类自由而战的精神,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珍惜学习时光。此外,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表达真实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结语

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科学且合理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促进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让学生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中学)

猜你喜欢
孔乙己写作水平教师应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16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