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资源助力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2024-10-12 00:00:00李兰
幸福家庭 2024年13期
关键词:数学课教育资源数学知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落实“双减”政策,实现提质增效。

一、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等。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和复习的时间、空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小学数学课后服务,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减轻家长的数学教育负担

在现代社会中,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而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学习。“双减”政策下,教师为学生提供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可以引导学生复习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预习下节课要学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查漏补缺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充分发挥课后服务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教育负担,在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复习,还涉及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体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符号感知力等。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明确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并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构建个性化的数学学习体系。

二、数字教育资源助力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环境与内容管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1.规划课后服务时间。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重视环境管理,并将课后服务时段的规划作为首要任务,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具体而言,课后服务的目标之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制订明确的时间规划,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充分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为了让学生保持专注力的高度集中,教师可以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融入数字教育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富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为例,假设课后服务时长为1小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前10分钟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点,包括平方千米的含义、测量土地面积的方法、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换算等,以唤醒学生对这些数学知识的记忆,为数学课后服务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课后作业,并预留15分钟至2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利用剩余时间进行错题订正。再次,教师可以利用20分钟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从而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最后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并鼓励他们分享个人见解,然后在自由讨论中结束课后服务,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2.引入趣味学习内容。数学具有抽象性、精确性、逻辑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服务时段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趣味性的教学素材,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新理解,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利用互联网搜索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趣味素材,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课件,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字教育资源的辅助下,教师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保证课后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为例,该单元主要内容是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在课后服务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程内容,融入趣味性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各种图形(图1),引导学生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绘制这些图形,按照既定要求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更加复杂的轴对称图形,让他们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该图形的对称轴,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使得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更加多样化,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环节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二)作业管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布置作业。作业管理是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此,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相结合,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明确复习的具体方向,让他们在有针对性的练习中巩固知识,提升数学素养。不同学生在数学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统一的课后作业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保证作业效果,教师要遵循分层原则,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并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挑选合适的练习题目。在完成基础任务后,学生可以尝试挑战更高难度的作业任务。数字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得作业布置更为高效,且作业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涉及作业的批阅与修改两个方面。批阅作业主要指教师直接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正确答案旁打钩,在错误答案旁用圆圈或问号标记,并附上简短的评语。这既能指出学生的不足,又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批改的方式,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后服务的准备,打造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修改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批改结果进行改正,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将作业完成度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在互相交流与学习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批改作业,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修改作业,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后服务的质量,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计算时间,采用AI批改和面批两种方式检查他们的作业。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应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做错的题目,让学生集思广益,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正确答案。例如,某小组错误率最高的题目是“学校计划把一批课外书的分给六年级,分给五年级,分给四年级,你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吗”。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讨论,明确了解题思路:首先,需要计算出分数之和;其次,需要将得到的分数与1进行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方案的可行性。具体解题过程为++=+=,因为>1,所以这个方案不可行。

(三)活动管理,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1.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后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促进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互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后服务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为例,当学生初步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后,教师可以在课后服务中组织一次小型的数学竞赛,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提前制作好的幻灯片,内容包括:百分之十七、百分之四十五、百分之九十八、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一百四十、百分之七点五、百分之三十三点三。然后滚动播放幻灯片。学生需要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自己看到的百分数的读法,再写出对应的写法,最先写完全部百分数的写法且写法正确的学生获得胜利。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你比我猜”的游戏,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负责比手势,另一个学生负责猜,比手势的学生不能讲话,只能做肢体动作,规定时间内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期间,教师可以使用视频录制的方式记录整个游戏过程,并将其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供学生和家长观看。

2.开展跨学科项目活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其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跨学科项目活动,利用互联网搜集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整合语文、美术和数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完成跨学科的学习任务。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使他们接触到数学教材之外的内容,从而在深化课程主题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为例,该单元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特点和制作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任务。首先,学生需要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我国水资源的数据信息,并将关键信息整理成文档。其次,学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利用这些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以展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最后,学生需要基于这些统计图制作手抄报,并设计节水标语或提出具体的节水措施。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几个小组的手抄报,通过投影向全班学生展示,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点评。这种跨学科项目活动有助于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界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水资源利用观念,并在数字教育资源的支持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以环境与内容管理为出发点,合理规划课后服务时间,并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入趣味性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课后作业相结合,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此外,在数字教育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和跨学科项目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目标。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小学前湖分校)

猜你喜欢
数学课教育资源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18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有趣的数学课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22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网红”数学课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8:48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