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是班主任加强班集体建设的重要路径。主题班会应通过适切的形式进行整体构建,从而触动学生、激励学生,达成育人效果。主题班会的评价要从思想性、真实性、新颖性、感染性、互动性等方面来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主题班会;设计要素;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2-0014-02
【作者简介】刁亚军,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1)德育研训员,高级教师。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国家的政策和要求,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参照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聚焦主题开展思想教育的班级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是班主任加强班集体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班主任应以学生为主体,依托班集体的智慧,精心策划和设计主题班会,通过体验和讨论的方式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实现自育功能,同时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主题班会设计要明确六个要素
主题班会的设计通常必须具备班会主题、班会背景、班会目标、班会流程、班会总结、班会拓展等六个要素。
第一,主题明确,揭示教育的主要内容。主题班会的主题一般包括政治主题、日常主题、节日主题、阶段性主题、偶然性主题等。政治主题如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日常主题通常包括文明礼仪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安全教育等。节日主题如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阶段性主题和偶然性主题则需要根据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偶发事件选择适切的教育主题。主题的选定主要依据国家的大政方针、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注重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第二,背景全面,突出教育的多维功能。主题班会的设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关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同时,结合学校的校风校训、育人理念、教育教学要求,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班主任只有充分关注国家和社会层面、学校和班级层面的背景,设计出来的班会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目标精准,聚焦教育的多元任务。主题班会的目标通常围绕“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来达成,设计时可具体细化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认知目标侧重于学生对主题内涵的了解和学习;情感目标强调学生情绪价值的归属,达成共情和意向;行为目标重在学中做、做中学,知行合一,将理念运用和落实于实践中。
第四,流程清晰,注重活动环节的循序渐进。主题班会的流程遵循“主题导入—情感共鸣—心灵共识—倡导践行”四个环节,环节表达形式上强调善用修辞、巧借谚语、结构整齐、讲究对仗;环节内容上强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需要强调的是,主题班会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渗透明确的教育理念和清晰的设计意图。主题班会素材的选择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是家长信件或者网络的视频等。在选择素材时,要充分聚焦主题,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遴选恰到好处的表现方式,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第五,总结到位,凸显班会的主题意义。主题班会的总结是对班会主题的升华和提炼,是教育意志的体现和表达,也是对教育效果的检验和强化,重在体现主题班会的实效性。可以采用“学生先总结,班主任后总结”的方式,了解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目标达成度,班主任根据学生陈述的内容,提纲挈领地补充必要信息,总结内容、强化目标、升华主题。
第六,拓展自然,强化教育的系统效能。主题班会强调教育效果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在达成班会的目标后,还要进行适当的班会拓展活动,巩固班会的教育效果,延续相关教育主题,达到教育效果的整体性。
二、主题班会要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
一是主题具有思想性。主题班会的主题要与时俱进,符合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内在需求。主题班会的核心是主题,主题要有积极的导向性和思想性,要贯穿活动的始终,激励和鼓舞学生。
二是内容具有真实性。主题班会的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班会的素材要有典型性和真实性。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能引导学生求真、尚善、向美,让学生在真善美的浸润中快乐成长。
三是形式具有新颖性。主题班会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选择适切的表现形式,采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开展主题班会。需要强调的是,班会形式是为班会内容服务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而破坏班会内容的整体性。
四是氛围具有感染性。主题班会要营造积极的育人氛围,具有充分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主题班会要能打动学生、触动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五是师生具有互动性。主题班会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而是师生的同频共振。主题班会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展示才能。
总的来说,主题班会应该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并做到系列化、课程化。班主任需要不断提高班会设计能力,充分发挥班会育人的功能,挖掘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自我实现视域下骨干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J-c/202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