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体的教学方法重构探讨

2024-09-04 00:00:00陆淑颖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史传传记文学史实

《伟大的悲剧》属于传记类作品,它以史为镜,将历史文学化,以写人叙事为主,在曲折跌宕的情节变化中再现历史人物。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在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五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征服极点,快到极点时却发现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捷足先登,最后他们在归途中遭遇无数困难,悲惨死去的故事。因而,诸如《伟大的悲剧》这类的史传文学既是历史,又是文学,即文学性传记作品。史传文学在初中学段的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以《伟大的悲剧》一文为例,从“内容呈现”与“方法重构”两个方面分析传记文学作品教学的操作路径。

一、内容呈现

传记类作品有着“真实性”“艺术性”和“真实性与艺术性的交织”的文体特征。其中,“真实性”方面,作品选材真实,立足历史,展现真相;“艺术性”方面,作者别出心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展现人物的内心独白,表达作者的真实交际意图;“真实性与艺术性的交织”是传记类作品的真正魅力,是作品超脱时代而展现旺盛生命力的制胜法宝,是打动人心且让人回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1.历史的真实性

传记类作品选材于真实发生的历史内容。《伟大的悲剧》在内容上,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12年1月16日。人物有斯科特、鲍尔斯、埃文斯、威尔逊、奥茨;与此同时,和斯科特一行角逐极点的还有挪威的探险队。故事结局是南极探险的归途中,斯科特一行人先后死去。

2.文学的艺术性

传记类作品往往对史实加以艺术化的处理。南极千百年来人迹罕至,征服南极确实是一种开创性的事业,所以第一名必定会名垂青史,获得历史性的荣誉。但是,课文《伟大的悲剧》中却写道:历经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这句话将斯科特在角逐南极的路程中遭受的痛苦和烦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无尽”“究竟”“全完了”等词描绘了斯科特内心的绝望和痛苦。这便是艺术处理后的效果,读者在阅读过程之中,自然会产生共鸣和同情。

3.历史与文学的交织性

斯科特为阿蒙森作证,体现了他和队友的高尚品格。斯科特是按照信中的要求把它带给挪威国王的。作为一个英国人,他竟然将替阿蒙森送信视为他的职责,并且要忠实地去履行。这是他身上具备的一种非常崇高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一种坚守信用的美德,一种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的绅士风度。由此可见,他不是单纯为了个人利益而战。《伟大的悲剧》是对历史真实的客观陈述,也是对艺术真实的深情描绘。

二、方法重构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伟大的悲剧》,要依据史传文的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应该在弄清事情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掌握史实,再结合文本中的诸多细节鉴赏人物形象,透过现象方能洞悉作品的主旨。

1.梳理事件,把握史实

《伟大的悲剧》等传记文学作品记载了历史事件,也塑造了典型的历史人物,再借助必要的表现手法,将历史人物置于历史事件中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因此,学生阅读传记文学要通过典型历史事件的梳理来把握史实。传记文学通常叙事简明,脉络清晰,具备叙事文学的典型特征。一般而言,传记文学的叙事大都由典型事件构成。学生阅读传记文学,在疏通字词句意的基础上,要学会概括历史事件和故事梗概,既把握故事情节,又再现史实,通过找寻各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用历史的眼光作出评价。

2.抓住细节,品赏人物

诸如《伟大的悲剧》等传记文学,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富有文学性的具体描述,使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学生阅读传记文学,对典型历史人物的品析当然不可回避。品析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要抓住文中的具体细节,把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完整的故事情节中,领会作者的用意。《伟大的悲剧》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作者茨威格不仅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刻画历史人物,而且还在叙事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感。

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作者称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是个悲剧,悲在何处?这种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丛林之间来回穿梭,是抓住细节,品析人物的可行措施。“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从这句话中的“耀武扬威”可见阿蒙森的得意,也能反衬出斯科特一行人的沮丧。斯科特假想这面国旗在扬扬得意,其实体现的是他们自己内心的痛苦。由此可见,抓住细节是品析人物的重要方法。

3.透视文本,读解内涵

传记文学是史家对历史事件的文学再现。史家在筛选史实、构思叙事的过程中,大都秉承史官“实录”的原则,也会受思想认识、情感好恶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我们阅读史传还要考虑作者的因素,要从“不虚美、不隐恶”的历史实录中读解作者的理想。传记文学是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由史学与文学交融汇合而形成的,它是用生动的历史叙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解释和演绎历史。学生阅读史传文学,当在读懂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依据史传文的特点,梳理历史事件把握史实,抓住典型细节品赏人物,深入透视文本读解内涵,读出史传文学的文化内涵。

比如,“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这句话中,奥茨面对死亡怀有一种冷静的态度,为了减轻队友的负担,他选择了死亡。此外,他的伟大还体现在两次寻求死亡,第一次是在睡袋中等待死神的降临,第二次是走出帐篷直面死神。又如,这本传记是著名的传记作家茨威格的传世杰作,书写了人类史上12个星光璀璨的时刻,那么在这本传世杰作中,斯科特探险队是唯一的失败者,但他却为这一行人立传,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问题的设计很有价值。事实上,作者茨威格是在赞美他们的品格和勇气,他们的精神在所有时代都能感染我们,让我们受到鼓舞。茨威格为他们立传是为了歌颂他们。

总之,《伟大的悲剧》再现了西方历史天空的艺术长廊,展现了“梦想破灭、国家使命未达”的失败之悲、“作为失败者为成功者作证”的作证之悲和“在恶劣的探险环境中失去生命”的死亡之悲。因此,学生阅读史传文学,应当在读懂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依据史传文的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抓住记载的历史事件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文本中蕴含的深意。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能达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史传传记文学史实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玉石俱焚前夜被打捞:有个小白律师温暖了凉薄
58年前朱东润先生的预见
传记文学(2019年10期)2019-11-12 13:56:19
异彩纷呈:传记文学研究70年
传记文学(2019年10期)2019-10-18 10:02:52
从读者角度看史传文学中虚构存在的合理性
青春岁月(2016年4期)2016-08-04 05:33:50
《文心雕龙?史传》矛盾的纪实观及原因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5
《红楼梦》叙事艺术中的春秋笔法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军事历史(1995年3期)1995-08-16 03:06:48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军事历史(1993年4期)1993-08-15 08: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