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用方剂与中成药”是一门将“方剂学”与“中成药学”相融合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问病辨证荐药、审方调配等职业能力,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关系着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水平。鉴于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实用方剂与中成药”的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亟待改革调整教学方法。本文简要探讨了“实用方剂与中成药”在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以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教学
Abstract:\"Practical"Formulas"and"Chinese"Patent"Medicines\""is"a"course"that"integrates"the"study"of"\"formulaology\""and"\"Chinese"patent"medicine\""in"an"academic"setting.It"focuses"on"cultivating"students'"professional"abilities"in"diagnosing"diseases,differentiating"syndromes,recommending"medicines,and"dispensing"prescriptions.The"quality"of"teaching"in"this"coursenbsp;directly"affects"the"level"of"talent"cultivation"for"students"majoring"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in"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s.Considering"the"training"objectives"and"employment"prospects"of"the"TCM"major"in"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s,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of"\"Practical"Formulas"and"Chinese"Patent"Medicines\""are"no"longer"able"to"meet"the"requirements"of"knowledge"and"skill"development"for"students.Therefore,it"is"urgent"to"reform"and"adjust"the"teaching"methods.This"article"briefly"discusses"the"reform"and"practice"of"\"Practical"Formulas"and"Chinese"Patent"Medicines\""in"the"teaching"of"TCM"in"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s,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the"course"and"lay"a"foundation"for"the"cultivation"of"highquality"skilled"professionals"in"TCM.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s;Major"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actical"Prescriptions"and"traditional"Chinese"patent"medicines"and"simple"preparations;Course"teaching
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是以方剂和中成药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系统阐述临床常用方剂和中成药的组成、功用、主治以及临床应用的一门课程,也是执业中药师、中药师资格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1]。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用方剂与中成药”逐渐成为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当前,大多数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是社会药房,直接为病人提供用药调剂、零售、咨询等服务[2]。《“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中医药进家庭、进社区,实现中医药往基层落地,中药行业和人才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3]。“实用方剂与中成药”是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中药学专业中少有的具有能培养学生中医思维的课程,但由于知识点大多复杂深奥,中药学专业学生又缺乏中医基础和临床知识,对病证含义的解释更是晦涩难懂,传统教学方式和重难点往往使得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畏难情绪[4]。为此,需要结合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实用方剂与中成药”的课程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1"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内容简介
“实用方剂与中成药”是根据中药学专业的岗位需求特点编著的,全书分为八个模块,涵盖基本知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常用方剂与中成药,后附实践技能训练[5]。基本知识里分别介绍了方剂、中成药的发展历程与基础知识,其他模块介绍了各科常用的方剂与中成药,包括从组方到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治疗方法的相关知识,重在突出知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每章课后还附带目标检测,检验并加强学生对章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认识和操作。实践技能训练则以问病荐药和审方调配为主,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2"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3点:(1)通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明确并掌握常用方剂和中成药的功效、主治、配伍规律和临床运用的知识,也为学生日后学习中药制剂、中药药理学、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2)通过学习提升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审方调配、问病辨证荐药、合理用药的职业能力[6];(3)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仁心仁术的大医精神,成为具有较高技能和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3"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教学重难点
3.1"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
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人体解剖生理学”“有机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化学技术”“实用中药”“药理学”等,是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混合式教学,意在希望学生既能够掌握中医药的专业知识,又能够融汇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7]。但是由于现代医学理论相较于中医药更容易掌握和理解,且中药学专业中较少有中医基础和临床的课程,因此学生的中医药思维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对中医药的专业术语理解比较困难,而职业岗位又急需要学生具备中医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用方剂与中成药”是一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桥梁学科,兼具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相关知识和特性,学生可以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理解中医药的独特性,培养中医思维,进而对中医药学充满信心并产生兴趣,成为拥有中医药思维的“原汁原味”的中医药学人才[8]。因此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医药兴趣,拥有中医药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本门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之一。
3.2"掌握常用方剂与中成药的主治功效
“实用方剂与中成药”逐渐成为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2],作为核心课程,掌握常用方剂与中成药的主治功效是学生的重要课业。由于该课程主要以方剂和中成药的基本理论为依据,涵盖基本知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常用方剂与中成药,知识点多且广,中药学专业学生又缺乏中医临床知识,对中医术语的理解模棱两可,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例如,常见的感冒病在中医治疗的范畴里属于表证,又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和虚证感冒三大类,对应的辨证治疗方法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外感风寒一证根据症状的区别,又分为风寒表实证、风寒表虚证、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等,治疗方剂和药物的选择就有区别,如风寒表实证须用麻黄汤,风寒表虚证须用桂枝汤,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须用九味羌活汤来对证治疗。从而可见,面对感冒这样的普通病、常见病都需要经过这样复杂的辨证选方过程,众所周知“药不投方,哪怕用船装;药投了方,只要一碗汤”。因此,将常用方剂与中成药的主治功效、临床运用等知识学深学透,让学生明确掌握每个方剂和中成药的主治功效,临床辨证运用等,成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3.3"能够运用中医药的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分析
在“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方剂与中成药的主治功效和具有一定的中医药理论后,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分析、问病荐药至关重要[9]。如面对一个感冒患者,学生能通过问诊,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判断患者属于何种类型的感冒,然后并能够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对应的中成药予以治疗是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4"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实用方剂与中成药”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沿用“方剂学”的教法,按照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病症,配伍规律等逐一讲解,尤其重点在强调方解,即药物的配伍规律,这一方法对中医临床学生将来需要临证开方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来说,偏离了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由于专业基础知识的限制,学生学习上也会比较困难,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最终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目和职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10]。
4.1"案例教学法
根据课程项目特点,选择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例如,选取当次课程内容相关的临床病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根据病案情况展开讨论(包括病症分析、辨证依据、辨证结果、选方用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问题的设计与提出不仅会影响到讨论结果,还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中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将个人知识到小组的汇总,最终形成一个群体的智慧,为下一步的课堂大讨论做好准备。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全班进行交流,并在课堂上进行发言,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充分的信任,用彼此之间的交流来扩大学生认知的深度与广度,并形成深刻的记忆,提高“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学习效率。
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案例讨论予以总结,可用板书方式将实施阶段或知识框架展现出来,以便学生对整体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条理清晰、突出重点、简明扼要,让学生能够迅速地完成讨论内容的回顾,并查找遗漏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择机选择相似案例,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完成教学知识建构[11]。
4.2"情景模拟法
模拟真实的药店,并设置收银台、药架、药箱等基础设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分派角色和职责,让学生进行实践,开展现场模拟培训,并进行结果演示;同时让学生分组到社会药房展开实地考察,观察其药品的分类和摆放,并详细记录,着重探讨中成药的类别,从中选出一种常见的中成药进行详细的汇报。汇报要包括中成药组成、功效、主治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社会调查可以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对常见的药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与初步认识。
结合“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中常见的辨证分型,培养学生形成中医辨证思维,对其中的8种病证(咳嗽、感冒、便秘、泄泻、胃痛、风湿痹痛、失眠、头痛)的辨证分型展开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训。通过分组让一部分学生扮演“患者”,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药师”,“药师”根据“患者”描述的情况予以收集病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辨证分型,并介绍相应的药品进行治疗,或者根据情景,对两种相似的中成药予以对比并推荐。药品介绍应该包含药物的基本信息,如应用、功效及名称等,还应包含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生产厂家以及药物分类等。整个介绍过程应确保浅显易懂、语言流利,内容无错误,可以正确回答提问。
审方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将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经常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张药方,然后在限定的时间内对药方予以审核。按照审方流程,模拟药房的工作情景,注重审方的标准,强调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比如病人的资料是否清楚、处方选择是否合理、中药名称是否规范、用法用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配伍用药禁忌存在、是否注意煎煮方法等问题。在培训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方习惯,以避免在未来的工作中疏忽大意。
通过情景模拟法,将学生带入具体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实际运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随机应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展开评价,包括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习优秀,查找不足[12]。
4.3"翻转课堂法
首先,教师将已经拥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如制作的教学视频等,选择QQ群、微信群、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并发布,引导学生课前主动学习。在制作的“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视频中,以一首方剂或中成药为单位,包含基本知识、重难点以及拓展运用等,时间不宜过长,通常在10分钟左右。
其次,教师针对“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设计相关的问题,力求做到学生喜欢做、容易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新课程的理解,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比如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做准备。
再次,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课堂互动,有针对性地对普遍性问题和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从“传授者”变成了“促进者”,学生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都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
最后,以前面几项任务完成情况为基础,尽量以探索性问题为主,有的放矢地设计测验题目,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对有欠缺的地方展开总结、整理及反思。这种模式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逆转,让学生学习更灵活,参与度更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都有提高[13]。
结语
综上所述,“实用方剂与中成药”作为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应结合课程特点和中药学专业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热爱,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4]。在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中药学人才,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晓敏,崔宇炜,张英.以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中药方剂学高职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26):2527.
[2]罗兰,朱扶蓉,陈钰,等.福建地区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03):4346.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R].2022.
[4]李秀娟,陈少珍,谢琳,等.高职方剂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3):6668.
[5]赵宝林.高职教育背景下的教材改革——《实用方剂与中成药》教材编写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2):179180.
[6]裴晶.基于职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特点的方剂学教学模式探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2):179180.
[7]樊陈琳,徐晓媛,于锋,等.药学教育转型发展与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1(4):305309.
[8]常兴,姚舜宇,刘志明,等.基于“传承与守正”视阈角度探析新时代中医药文化的科学传播之路[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6):185188.
[9]黄宏,孙碧瑜,徐山春,等.中医思维在方剂学教学中的体现和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07):1820.
[10]卢海莎.执业中药师考试与高职中药学专业的并轨教学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9):113114.
[11]杨秀娟,李硕,杨志军,等.PBL联合CBL双轨双向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20,33(09):6365.
[12]孙小慧.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9,18(01):8184.
[13]宋雨婷,赵海南,郭东蒲,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实用方剂与中成药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智慧健康,2022,8(16):209212.
[14]刘丽,范颖,李军,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剂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05):110112.
项目:2021年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中药学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改革(项目编号:2021gkszgg042);2020年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示范课:“教学示范课”中药鉴定技术(项目编号:2020SJJXSFK1488);校级教研项目:基于培养中医药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实用方剂与中成药》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2023xjjxyj15)
作者简介:钟长军(1986—"),男,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与复方的作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