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具有审美功能,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优秀散文,这些作品的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别致,意境独特深远,具有很深的美学内涵,是审美教学的重要载体,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四季之美》为例,谈谈散文阅读教学审美的层递路径。
散文文体特点特别强,形散神聚的独特魅力是人们迷恋散文的精髓所在。把握散文的结构,感知散文的表达技巧是较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四季之美》这篇课文结构整齐,作者以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美好景色,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美好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赏析文本,感受散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的特点,获得审美体验。
《四季之美》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课题“四季之美”的“美”做文章,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课前,教师让学生积累、背诵描写四季的古诗,从贺知章的《咏柳》到杨万里的《小池》,从杜牧的《山行》到王安石的《咏梅》,春夏秋冬,各有“形象代言人”。在教学中,教师以诗画导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是春天万物复苏的精妙代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燥热之夏的别样演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硕果累累之秋的精彩吟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寒冷之冬的独特景观。师生互动,吟诵诗词,走进《四季之美》,品诗入画,营造诗的意境,所引用的诗句,动静成趣。教师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知,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课文内容,“春天最美是黎明,天空泛白染紫红;夏天最美是夜晚,一闪一闪萤火虫;秋天最美是黄昏,归鸦群雁听虫鸣;冬天最美是早晨,手捧炭火逸心情;世上最美是心灵,留心发现好眼睛”,让学生去发现美,找出最美的时间、最美的景物,把握篇章结构的特点,感受到文章的结构之美。
对于小学生而言,发现美的最好方式就是“读”。《四季之美》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教师在教学时应基于课文“动静结合”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语言魅力,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首先,“读”有层次。读,应该是学生学习《四季之美》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相同句式的表达;接着,教师围绕“动态描写”,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写“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段落。在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朗读指导也要有层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画面读,带着感受读,读出色彩美,读出变化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逐渐理解了什么是动态描写的美,什么是动静结合的美。
其次,“读”有方法。散文教学的朗读指导方法也很重要。在《四季之美》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对阅读的文字进行想象,在想象中读出春夏秋冬季节的美,让景物变活。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朗读,避免教学中的“多讲”“碎讲”,引导学生多读、会读,带着感受读,带着想象读,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文字背后蕴藏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是物与心的融合”,朱光潜说,“美既有人情又有物理,二者相互交融,缺一不可”。散文之美,美在“神韵”,即情思意蕴之美,这是散文丰富内涵的高层次的美。《四季之美》从不同时段写出四季的轮回更迭,有安静之美,有变化之美;有欣喜之美,有伤感之美;动静结合、冷暖交替、感伤交集,这才是清少纳言心中最独特的美。
教学《四季之美》这篇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品析妙词佳句,赏“动静”描写之美,知道“动静”不难,难的是体会作者如何把静态写成动态。文中的“泛”“染”“飘”,让学生感觉到此时的景物是会变化的,体会到景物的安静美。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清少纳言的《四时的情趣》,理解什么是“点点归鸦”,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重点词句。学生从品味语言到积累语言,进而才能自由地运用语言。在文本中,作者以云彩的动态描写呈现“春之黎明”,以倦鸟归巢呈现秋天黄昏的景观,以月夜、暗夜、雨夜展示“夏之夜晚”,以温暖的炭火体现冬天的温度。学生阅读文本,在静与动、冷与暖的对比中感受四季之美。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读完这些散文之后,往往有意犹未尽之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创设学习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更要让学生感同身受,让自己内心的审美感悟与作品中所描绘的美相勾连,引起共鸣,搭建主客体之间审美的桥梁。
教学《四季之美》,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让学生联想自己曾经学过的描写四季的古诗,试着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把景物或场面写具体,添加合适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把古诗改写成散文。课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写眼中之景,让学生表达美、创造美,这是散文教学最高级的阅读体验。
我们对照于漪老师的要求“审美的语文课堂才思情趣和谐统一”,以审美的视角观照语文教学的层递路径,引导学生“置身于春风化雨中”,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怡情养性,储善求真”,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享受成长的快乐。
作者简介: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