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场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研究的缘起、主体及创新

2024-07-12 13:32李真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评价机制思想政治教育

李真真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的应用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方方面面,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提供了创新机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廓清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参与主体的地位及利益博弈,有利于明晰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前进的方向,为创新搭建基于多方教育行动者和多样化治理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提供指导。

关键词: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相关者;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210(2024)03-0099-10

引 言

人工智能(AI)在众多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和创造性。1955年,在为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中,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助理教授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其研讨提案中首次提出“人工智能”一词。经过65年的孕育发展,“让机器按照人类所说的智能方式行事”已不再是理想中的乌托邦,21世纪的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生活。

人工智能具有变革人类的认知与感知方式的特性,注定其与教育领域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以追溯到大约50年前第一个地理学习智能辅导系统“SCHOLAR”。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互联网、超级计算、大数据、认知神经科学等新技术、新学科的影响下,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取得了众多突破,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何促进“冷”技术与“暖”教育的有效对话,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变革的重大命题。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提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从战略层面对践行“人工智能+教育评价”的重要战略进行了“中国部署”。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调适和塑造的教育实践活动,必然将被赋予“人工智能”的时代内涵。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关联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利益,但由于是新生事物,相关研究成果还有待丰富,故本文试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视角切入,阐释、厘清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利益主体、价值博弈以及实践样态,以期为新时代下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态势、深入贯彻“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科学培养“四有青年”提供助力。

一、时代之约: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创新的内在逻辑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内涵探讨

董学军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评价对象、思想政治目标作为评价依据,用科学的测评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效果展开的全面、系统、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评价,从构成要素的关联性、规律性角度入手释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徐艳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主张从教育理念、教育目的和价值观三方面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李守可从学校自行组织的内部评价机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组织构建的外部评价机制两方面划分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类型,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内涵做了类型方面的扩充。这一系列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内涵奠定了基础。

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谋好篇、开好局,成为国内理论学界的聚焦热点。刘明龙研究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主客体、教育内容等要素。张志丹、刘书文以“四要素说”为理论出发点,提出人工智能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创造性重构。这些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观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巨人的肩膀”。这些研究主要落脚于微观要素层面,虽然缺少从系统、宏观角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视野,但为我们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内涵打开了缺口。

笔者认为,在借鉴语义学关于机制的定义和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内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构成方式→运行机理→运作过程→类型表现”的思路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指依据一定评价标准,采用特定评价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各个运行要素、活动效果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目标导向、协同作用、动力推进、管理调控、环境熏染、效果评估等机制类型。

(二)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创新的时代机遇

1.教育智能纵深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

教育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学科结合的新范式。通过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模拟仿真等技术手段,教学过程成为集“收集、分析、诊断、预测、决策、教学、反馈、评估”为一体的数据化系统。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以不可估量的速度、爆发增长的数量、规模庞大的受众急剧影响着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在线学习环境、在线课程、智能辅导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社交媒体、移动设备等人工智能已经走进校园、嵌入教育过程,能够实时产生包含学生个人学习记录的动态,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资源基础。从教育环境上讲,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虚拟环境+物理环境”集合的场域,在“环境智能教室”中,人工智能数据传感器通过运动检测器、眼动仪、击键计数器、点击流记录、参与日志文件等功能不断收集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信息,实现集“空间拓展、氛围浸润、学情收集、教学传授、评价反馈”为一体的教学过程。从师生协作、教学管控、效力评估上看,“智能评价系统”下的人工智能包含着教学领域专业知识、学习者模型、教学模型及师生互动界面4个部分,作为“教学监测助理”的人工智能依据学生数据建模观测教育对象的非结构化思想、行为的现状,不仅可以为学生自我发现、解决问题提供评价工具,同时也能为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提供针对性、综合性教学资源。作为“学情分析助手”的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前期学习表现进行数据分析,提供给教育主体准确的学习质量评估计算反馈,并智能出题、自动评阅、注明意见,为下一步学习改进指明路向。“技术+数据”一体化视域下的人工智能深刻影响教育过程中的要素运动,必将极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变革。

2.政策文本智慧趋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

政府政策导向和教育方针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制创新的走向。梳理近年来政府关于“人工智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政策文本可以呈现从简要引述到详尽阐述、从系统整体布局到部分精准落实的走势。具体来说,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1—2016年,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代表性政策文本。在该阶段,“智能化教学环境”“智能化网络资源”“智能教室”“智慧校园”等术语散见于各政策文本中,虽尚未形成系统性、条理性的政策体系,但政府已明确提出应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战略,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育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政策方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通知要求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外思想政治教育、条件保障、育人环境等方面细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评价维度,为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提供了政策契机。该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我国人工智能评价机制的推出与普及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2017年至今,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为代表性政策文本。该阶段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文本立足于更高的时代平台、更复杂的国际变化,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导向、平台架构、人才培育、应用模式、环境建设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全方位、多层次地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发展进行了重大战略安排,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化及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政策文件围绕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2019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指出,需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预示“人工智能+教育”在我国未来的远大前景,释放出“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政策偏向的信号。人工智能时代下一系列教育评价政策方案的出台、政策支持措施的落实,必将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变革铺好保障基石。

二、利益之诉: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利益相关者的主体界定

结合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特征,立足于利益相关者与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关系密切程度,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利益相关者可划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次要利益相关者三个层次(见表1)。

第一层次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辅导员、高校人工智能管理部门。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学生、教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四大基本主体要素。人工智能时代下,这一类核心利益相关者位于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直面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问题。学生是接受“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他们接受人工智能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教育活动,享受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使用人工智能植入的学习评价工具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开展“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通过使用测评分析系统、题库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评分系统进行数据收集、考试实施、阅卷评分和结果分析,实施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个性化评价。一线教师使用人工智能参与教学的能力程度,直接关系到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中的普及广度与使用深度。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依旧承担着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优化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等重要责任,从“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对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标准提出多维要求。高校人工智能管理部门旨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智能化,是高校与校外对接政策、资源的“窗口”,代表学校统一行使人工智能评价应用方面的管理职能,在制定规划、实施应用、质量监控、人才培训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层次是重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教育部门、教育人工智能开发专家、教育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专家。政府教育部门作为国家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主体,其政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规范的定位和发展,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政策、资金也是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重要物质保障。教育人工智能开发专家作为教育人工智能产品的直接设计者,其价值理念、业务能力与学生、教师的使用体验密切关联,承担着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数据的层次化、评价设计的模块化、评价项目的个性化进行通盘考虑与开发的重要责任。人工智能理论专家多由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计算科学等学科背景的学者组成,承担着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运行情况的分析、排疑、报告责任,是促进“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长续有效发展的重要主体。

第三层次是次要利益相关者,包括家长、网络信息发布者等。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教育和学习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时空链接场域,“物理空间”与“虚拟世界”交融、“实地”与“远程”共存、“此时”与“彼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场所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场域,人工智能依靠多媒体载体可将触角延伸至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的效果与家庭浸润背景下的家长密切相关,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时代,家长“第一任老师”的地位依旧凸显,家长通过人工智能评价工具反馈的学习信息,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长状况,提高教育评价的参与度。在“学科壁垒”不断破除的背景下,学生在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接收人工智能推送的更多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的同时,也面临被网络信息洪流吞没的危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互联网不仅是高效学习的平台,也是不良信息的温床,网络信息发布者的意识形态取向、价值观念强烈影响着人工智能场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目标导向。

(二)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博弈分析

1.技术支持者VS政策提供者

算法作为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特定问题的运行机制,表现为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清楚指令和方法,是人工智能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大数据相关技术在为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提供学生思想行为数据的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人工智能反馈的学情分析报告可以有针对性地规划教学内容、有依据地制定教学策略,帮助判断和弥补学生存在的不足,为个性化、精准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路径。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驱动背后的隐私问题与价值异化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人工智能背后的大数据搜集逻辑会使学生的个人评价信息高度透明化,学生个人隐私比如学习绩点、心理状况、生理缺陷、经济情况、宗教信仰等会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些信息甚至可能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披露与利用,而由此可能引发的心理健康、财产安全与人身安全问题,必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带来重重困难。同时,由于算法具有典型的工具理性特质,使其很容易被非主流意识形态裹挟,从而造成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通过用户网络信息获取习惯的培养,算法可以“塑造”用户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并进一步以之影响师生群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他们包裹于自己的“信息茧房”之中。一旦失去伦理、道德、法律等价值理性的引领,技术本身的运用就容易走向“工具异化”,导致智能供给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不匹配,甚至会把人引向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歧途。所以,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客观上就需要遵循着某种预设的价值理念,以便其技术的使用有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和保驾护航。

2.基层实施者VS基层实施者

在线慕课基于教学为主的师生协同,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学术能力培养。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促进学科专门知识创新方面有效发挥着“智能导师”的角色。但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学生产生的学习、生活等数据流也不专用于“教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领域过于依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进行智能感知、认知计算、考试测评,可能会陷入知识性教育、应试教育和数据化教育的陷阱,忽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复杂性,要通过知、情、意、信、行等思想意识与行为因素的矛盾运动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高校辅导员、高校人工智能管理部门等主体通力合作是做出全面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重要保证。在现阶段,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为主体的基层实施者在广泛使用人工智能评价工具方面具有“天然权限性”,其余的基层实施者在互联互通学生相关评价数据上存在困难,“数据壁垒”现象较为突出,不利于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的基层协同。

根据人工智能系统的数据搜集、程序反馈和教情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能进一步诊断、预测、认识学生入学成绩、作业进度、学习难点等情况,把握其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状态,更为真实和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利用智能在线考试系统和智能监考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在极大降低阅卷评分的错误率的同时会得到关于试卷难易程度、学生答题情况、试题与相关知识点的直观图表展示,便于师生第一时间了解该次考试情况,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人工智能的确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加精确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衡量技术手段,但人工智能缺少人类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无法完成思想的生产、交流,更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诉求,在面对涉及情绪、审美等人类独有的情感活动评估时,并不能完全胜任“智能导师”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是包含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人类独有意蕴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具有复杂性。知识性考评与思想品德考评为一体的学科评价内容依旧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情感倾注依旧是避免“唯数据论”“数据崇拜论”等各种错误倾向的必然要求。

3.基层实施者VS政策提供者

基于学生的基本信息、行为轨迹等数据痕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无限的数据分析,可以逐步推演出学生的能力素质、学习风格,进而智能化评价学生的学习现状。在精准化、个性化评价模式背后的人工智能依靠一套人机协同技术设备、多模态学习分析方式实时运作,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智能应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科出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可能会对人工智能在教育技术等方面的进展不够了解,会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出现“刻意回避”或“过于依赖”的极端偏向。同时,尽管国内在人工智能赋能大规模考试进行自动阅卷、实施反馈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利用计算机语言准确设定阅卷规则、作答符号、推理步骤并应用于主观题阅卷领域等方面,目前国内相关领域依旧存在技术、算法等多重困难。不具有相应智能知识储备的教育人工智能开发专家在解决新技术问题时缺乏“数字流畅性”。如何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真实情况提供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需要在人才供给上下足功夫,以便为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深度融合提供动力保障。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国家宏观导向意旨和参与教学活动各方目标为调节目的。自201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通过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颁布实施新的政策文件等途径,对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如《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相继出台,我国在顶层决策层面逐步形成了重视人工智能教育的良好态势,人工智能赋能已成为我国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题直接相关的具体政策,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停留在试点阶段,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融合还不够紧密,在短时间内还不会大规模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领域,加之缺乏鼓励应用与激励发展的规章制度,高校思政课基层实施人员对于使用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具还停留在知之甚少的层面,管理调节还未转换为自我调节,政策导向还未演化为社会导向。

4.情境影响者VS基层实施者

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和学习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全方位链接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场域,呈现出双重性、叠加性的特征。一是以传统教室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间。短时间内,学校依旧是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殿堂,学校的教育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塑造依旧有着巨大影响,是负责开展和实施学生评价的首要场所。二是以家庭环境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始发空间。随着远程技术与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和普及,作为社会最小单位的家庭也成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中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同时也是学生评价的重要参与者,其思想、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民主作风、文化素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家长对于人工智能教育评价方式的认知与信任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成效。三是以人工智能交互界面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空间。基于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学科、多类型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和学习资源,以实现不同场景的构建和应用。人工智能增加了学生与网络接触的机会,但也存在将学生暴露于各种社会思潮之中的风险。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庞杂的思想观点与虚假言论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内外政治环境的理解和判断。同时,人工智能教育时代下的大学生的学习认知模式也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在工具使用向度上,由外部依靠向内部心理依赖转变;在知识获取向度上,由学习理性向实用惰性转变;在信息解读向度上,由完整解读向“碎片化”解读转变,评价对象的思想多元化和认知复杂化增大了开展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阻力。

三、机制之立: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新范式

(一)目标导向机制: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导向,把好人工智能思政评价“价值难关”

人工智能的嵌入对变革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实效具有深刻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利益相关者的数据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利益相关者都应该抱以开放的态度,积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应牢固树立育人为“道”、技术为“术”的价值理念,即充分认识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实质是以“立德树人”为基点,在此基础上吸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要牢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站稳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的立场。针对人工智能不可避免的价值偏好植入,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倾注、贯穿于应用过程之中。在技术的认知构架阶段,政府相关部门要与技术开发者进行必要的沟通,指导其建立以概念、原理为节点并具有较强主流意识形态指向性的知识图谱。在人工智能应用投入阶段,政府相关部门要将一线教育者的价值观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进行实时监测,对于符合社会要求的主流价值观念可以适时、实时融入智能应用的运行。开展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时,要努力避免非主流意识形态钻了技术的“空子”,始终坚守“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二)协同作用机制: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破除人工智能思政评价“数据壁垒”

如果将整个社会环境视为一个大系统,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环境就是一个子系统,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既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学业评价的职能,又需要高校辅导员落实学生综合考评的工作,还需要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管理部门履行管理评价的职责。人工智能嵌入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要充分调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各“主力部队”的积极性,破除各基层实施者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共建的教育合力。要通过消除由信息技术硬件可用性、物联网可靠性、数据成本、文化差异等因素带来的“数字隔离”,实现学生评价数据在各基层实施者之间的有效流转。同时,要树立智能化评价理念,积极开放人工智能评价应用权限领域,扩大人工智能评价系统框架覆盖范围,促进人工智能在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的领域释放活力,致力于建设集教授、管理、评价、反馈、监督为一体的精准思政和智慧思政的工作平台。要努力使基层三方面主体力量汇集一体,实现系统框架内部的“同频共振”。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命力才能更旺盛。

(三)动力推动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保障措施,保证人工智能思政评价“人才供给”

作为一种能够自我运行、自我调节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必然存在能够推动这种自我运动稳定向前发展的动力。在具体侧重点上,这种推动力主要来源于高水平智能素养人才的源头引进、定期培养与长期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是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应用的主力军,打造以一线教师为核心主体的人才队伍,有利于促进教育人工智能评价成果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应用。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制定面向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标准,对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发展做出专业知识、信息素养、核心能力、伦理态度等方面的规定,促使高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招聘细则,从源头上把好人才质量关。另一方面,政府应研究教师智能素养培育体系,从环境建设、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三方面入手,努力为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智能素养创设良好的环境,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长续发展的后顾之忧,促使高校做好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在培训中实现人才增能。同时,高校有关部门需对评价过程进行实时调控,对评价后续结果进行跟踪测评,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历练一批既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识,又有新兴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向进行审视、预判与反思的“智能应用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

(四)效力评估机制:强化人文关怀评估倾向,彰显人工智能思政评价“情感温度”

人工智能时代,实现精准思政必须构建评价反馈机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能够按照人们预先设置的程序,解决一些特定领域的相对封闭和确定性的问题。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功能模拟特点决定了其在解决机械化、流程化问题时可以有良好的适用性。在教学评价领域,人工智能的嵌入一方面变革着教师阅卷、改卷的方式,大大减少了人为误判,提高了教学评估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捕捉学生日常学习数据、抓取学生细微学习反应方面具有更强大的功能。但也不难发现,目前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仍存在评价范围狭窄、评价内容僵化的问题。人工智能依然主要作为练习、测试、考试等知识性评价方式的补充,以基础理论、学业成果主的知识形态依旧是人工智能时代下学生能力评价的核心内容。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对思想的引领、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发掘,是既强调“知识入脑”又注重“价值入心”的学科。因此,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一是要做到评价主体“有温度”,在涉及观念倾注、心理疏导、情感调节等人类独有情感活动时,还是需要基层实施者亲力亲为。二是要做到评价内容“有热度”,现阶段人工智能只能理解话语的表面含义,而对其中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很难把握,因此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要更加关注隐性非认知学习成果和高级认知技能,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日常品德表现等评价指标与人工智能的有机嵌合,努力呈现学生成长的整体面貌。

(五)管理调控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环节,确保人工智能思政评价“运转有序”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育的历史时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有序发展,必须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管理调控创新。加强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管理工作、提升长效育人效益,要聚焦政策调节、制度激励、规范约束三个环节,实现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能管”“服管”“严管”。一是要重视政策调节导向,对开展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进行持续有力的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就开展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组织实施、资源配置、引导培育、宣传推广等工作进行政策制定与部署,促使管理工作逐渐从政策外化调节转化为思维内化引领,在学生、教师、家长、高校人工智能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形成重视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蔚然成风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加强制度激励,通过制定和实施关怀、理解、鼓励卓越与激励发展的关怀激励制度,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设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同时,通过实施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等目标激励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效率实现组织和个人的评价目标,减少思想政治评价工作与目标导向的偏离。三是着力规范约束,通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同协议、考核评估等办法来约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使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评价工作各方主体达到良好的协作、结合状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队伍。

(六)环境熏染机制:重视“线上+线下”空间治理,打造人工智能思政评价“清正空间”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活动开展的物理时空、信息空间,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活动开展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人工智能应用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对总结描述学习成果、诊断分析学习过程、预测未来学习走向、调节干预学习方案提供了现实条件,但新的教育介体的加入产生了“虚拟串联”的危机。美国学者桑斯坦提出的“虚拟串联”意指人们因对一些信息的共同相信与支持在网络上发生聚集,并不再接受此团体外的信息。在智能技术不断发展融合的背景下,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虚实”关系、打通“内外”联系,要开展以学校为基点的联动,将舆论监管辐射到点到面。在人工智能投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领域创新应用的过程中,现阶段仍需以高校为“主要阵地”,家长的主动参与为“侧方辅助”,智能应用为“实践载体”,主动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趋势、引入应用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具、完善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协同,培养一批高校“培养”、家庭“涵养”、智能应用“蓄养”下的时代新人。伴随学习环境在虚拟网络上的扩展,学生在学习之余面临网络精神污染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负面思潮将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责任、审美情趣等核心素养复杂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实施的工作难度。因此要落实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信息基础设施防护法规、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依法治网背景下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发展格局,为全面、准确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提供一个“风正清朗”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明、最独特的属性就是意识形态性,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聚共识、指导实践,在新时代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中做到“理直气壮维护网络空间主权,明确宣示我们的主张”。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新时代“立德树人”培养要求的应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要素、活动效果、实践影响的判断过程,只有抓住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智能纵深发展和政策文本智慧趋向的时代机遇,从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次要利益相关者等三个层次科学界定和梳理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利益主体及其博弈,才能于动态创新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精准化、个性化,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协调性。

The Origin, Subject and Innov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 Zhen-zhen

(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10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vigorous promo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uns through all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ing innovative opportunities for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clarifying the status of the main participa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terest game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conducive to clarifying the problem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viding guidance for the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of an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educational actors and diverse means of governance.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akeholders;evaluation mechanism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评价机制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