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学习任务群概念,其本身具备较为丰富的内涵特点。在解读任务群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间的对应关系,并从文本、主题以及任务等维度,分析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以满足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基于此,本文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价值入手,简要分析任务群在文本、任务、主题维度上的内容特点,并针对性提出核心概念、创设思辨问题以及开展思辨活动等实践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解读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6-0010-03
《新课标》提出了包括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内的学习任务群,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应通过思辨性阅读、探讨、质疑等多种方式,梳理文本材料和观点间的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这就为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价值
(一)培养良好的思辨能力和思辨习惯
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多角度思考,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全面分析和评判,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的层面。通过频繁性的思辨性阅读,学生可以培养理性地看待问题的态度,学会主动地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多方位的审视,而不是被动接受某一种观点。同时,思辨性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吸收他人观点的同时,还要保持独立性思考的习惯。如果学生从小养成了思辨性阅读的习惯,在看问题时就会主动地思考问题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种思辨习惯会使其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富有独立见解的人,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势助力。
(二)发展具有思维含量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在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外,还需要分析作者的论点,甚至推测作者隐藏的意图,以此才能真正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同时,学生需要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逻辑分析,判断哪些论据成立,哪些可以推翻。在表达上,学生也需要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通过逻辑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复述文本中的内容。进行这样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使用语言逻辑表达观点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当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可以使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更富有思维含量,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刻理解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塑造正确、积极的价值取向
许多思辨性阅读材料都涉及正误判断、价值取向等方面。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对事件进行思考,对不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通过阅读哲理故事,学生可以理解以德报怨的道理,培养宽容善良的情操;通过阅读科普知识,学生可以建立科学世界观。诸如此类的思辨性阅读,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观是培养身心健康的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质,而思辨性阅读可以成为优质的价值教育途径。
二、新课标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解读
(一)文本材料的类型与内容逐渐丰富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文本大多以短文、寓言故事等内容为主,阅读材料的类型随着学段的提升而不断增加,内容也呈现出丰富化、多元化的趋势。小学低年级段主题为有趣的短文,这种文本形式并非单纯指向人物、故事情节上的生动、有趣,更多的则是表现出某种事物的神奇和奥秘,促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如反映自然奥秘的《要下雨了》《棉花姑娘》,指向解决问题的《玲玲的画》《曹冲称象》等。中高年级段则开始侧重于科学领域、智慧以及人物角色的德行操守等方面,如反映科学探索的《花钟》《夜间飞行的秘密》等,反映人物思维方式和智慧的《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等。此外,还在其中补充丰富了绕口令、民俗谚语以及对联、古诗词等文本材料。
(二)运用策略与方式趋于高阶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呈现出理性学习的发展特点,遵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流程和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观察、分析、探讨和交流的方式来探究任务本身,在解决问题、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思辨能力,发展思辨性素养。从小学阶段的各个学段纵向比较而言,思辨性能力的培养呈现出阶梯性、进阶性的特点,趋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寓言故事类教学为例,低年级段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将思辨方式蕴含在文本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侧重于对文本中的人物角色、行为以及语言进行简单分析和点评;中高段的思辨性学习则更为综合化、多样化,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提纲等方式进行深入辨析、推理,理性表达观点。学生通过完成各类任务,获得思辨方法,进而形成思辨能力。
(三)创设范围与领域逐渐扩大
《新课标》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中,就教学主题和情境的创设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教学主题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基本和各个学段中的内容相互呼应。以低年级段的教学主题“我的小问号”为例,其内容就和一年级下册八单元的内容密切相关,单元编排的《小壁虎借尾巴》等文本故事,在生动有趣的基础上又潜移默化地灌输自然现象,学生在教学主题下开展阅读活动,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探究自然现象、分析现象原理的兴趣,在合作学习、探讨交流中提升阅读与交流能力。中高段的教学主题范围和领域则进一步扩大,如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的智慧”“社会公德大家族”等内容,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更为宽广的空间中进行探讨和交流,在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发展规律下,对学生认知能力、核心素养等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发展。
三、新课标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创新读写教学设计
《新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文本内容提出质疑问题,深入思考和探究在学习、现实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教师首先应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设计大单元预习单,并以任务群形式来明确单元主题,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单元内容。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现代文和三篇古诗词,教师以问题的导向来设计大单元预习单,能够辅助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性感知,促进其思维意识和整体观念的培育和发展。其次,以中心问题为导引,围绕主题切入口串联单元文本内容,能够深化学生对中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如在《梅兰芳蓄须》教学中,教师可以“支撑梅兰芳先生活着的力量是什么”为中心问题,围绕拒绝登台表演、避港拒演、蓄须明志以及胜利演出等故事,在凸显梅兰芳先生爱国情怀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进而形成问题意识和整体意识。此外,任务群的设计还需要关注单元课后习题内容,并将其设计为开放性的思辨性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思辨性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课后习题中编排有“如果有人问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你会如何回答,请想一想,将自己的理由写清楚”。学生就此问题的回答千奇百怪,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周恩来先生的事迹,向爱国情怀角度靠拢,帮助学生将自身的知识学习,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联结起来,最终形成思辨性的理解和表达。这种从任务群中心问题入手,围绕读写教学设计进行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实践成效。
(二)巧用文本空白,创设思辨性阅读情境
在语文教材中编排的经典文本内容,其中不仅有明确表达的地方,同时也有在文本下隐晦表达的地方,许多文本中侧面描写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没有明确表达的地方往往是文本的精髓所在,也是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最佳媒介。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在阅读课程教学中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敏感程度,对文本中未明说的、隐藏的地方进行合理性的推理和猜测,在深化对文本认知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少年闰土》教学为例,作者在文本中对少年闰土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其中“紫色的圆脸”就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作者描写的少年闰土外貌进行探讨和交流,分析作者刻画人物外貌的动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引导性问题,如“作者如此描写闰土外貌的动机是什么?”“作者如此描写闰土外貌仅仅只是让读者认识其样貌吗?”鼓励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探讨和交流,分析“紫色的圆脸”描写下透露给读者的信息。学生在经过激烈的探讨和交流后,会对闰土的外貌描写达成共识,即作者如此描写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引导读者认识闰土形象,更重要的是向读者隐晦地透露闰土不是城市中的孩子,而是农村中土生土长的孩子,常年在地里捕鸟、刺猹、奔跑,在风吹日晒下形成了独特的脸色。这种外貌描写从侧面印证了闰土年少能干,也凸显了作者和闰土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特点。这种隐藏在语言文字描写下的信息,即是文本空白,教师在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现有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推理、猜测和验证,以此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三)组织开展情境式表演,增强学生思辨性阅读表达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不断健全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本身的意志力和自制力还相对薄弱,极容易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丰富课程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表达兴趣,促使学生持续、稳定地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以《田忌赛马》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就需要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情境式表演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自由组合,在小组范围内通过探讨的方式将其改编成为课本剧,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主分配角色,并自主开展角色扮演练习,尽可能地还原教材文本情境。在学生完成基本排练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汇报表演。这种情境表演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将班级内每个学生带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乐趣,同时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四)综合多元量化,实现多重教学评价
针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评价,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多元的量化考核方式,并将不同评价结果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化的多重教学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应设计具体的思辨性习题进行量化考核,设置提问互动进行思辨发言质量评价,检查学习成果以评定完成效果,采用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收集多次评价结果数据以跟踪能力发展等。评价方式要注重量化和标准化,使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并对不同评价结果进行整合,教师可以目标明确地评判学生的思辨能力水平,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思辨性学习的教学质量,实现多重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优势助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学习任务群理念得到了广泛性的推广和应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思辨性元素,通过强化问题意识、巧用文本空白、创设阅读情境和活动以及开展多元量化评价等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优化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效果,为学生的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付小娟.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12):81-83.
[2]池叶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24):30-32.
[3]孙中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策略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3(34):16-18.
[4]姜良存,刘洋.语文思辨能力培养路径探究——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1):11-13.
[5]孙晔.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实施策略——以《田忌赛马》为例[J].新智慧,2023(30):120-122.
[6]谢孟.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作业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7]颜琳.新课标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解读与实施[J].课程教学研究,2022(9):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