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运动认知能力: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运动技能学习的转向

2024-07-12 12:36李章成朱丹阳李启迪
体育教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运动能力运动技能

李章成 朱丹阳 李启迪

摘  要:运动能力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三大核心素养之一,其生成是运动技能与运动认知不断重构、迭代的过程。由此可见,“运动认知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素养具有基础性地位和关键性作用。为此,本研究分析了“运动认知能力”的内涵及其优先发展的原因,并提出教学策略:(1)追求理解性教学设计,探寻运动技能教学原理;(2)鼓励学生“以身试错”,积累运动技能学习经验;(3)结合学生个体及教材内容差异,创设多样化运动学习情境;(4)聚焦探究性学习,设置有价值、有层次的问题链。

关键词:运动认知能力;运动技能;运动能力;运动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6-0045-03

运动能力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其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主要体现在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1]。可以说,运动能力素养的生成是运动技能与运动认知不断重构、迭代的过程。由此可见,运动认知对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地位。换言之,运动认知是掌握运动能力的理解性前提,发展运动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生成。本文旨在探究什么是运动认知能力,为什么优先发展运动认知能力,在优先发展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前提下,运动技能学习应采取何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运动认知能力的内涵及其优先发展原因

(一)运动认知能力的内涵

运动认知能力可理解为“运动认知”+“能力”。“运动认知”是指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认知活动与认知状态,其重点在于认知层面,侧重于整合运动感知、工作记忆、动作决策、执行监控等多个认知过程,以适应动态的运动环境,做出明智的决策。“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其重点则是个体所具备的才能、本领、心理条件等,具有动态性。

基于以上认识,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在体育运动中,个体通过理解、感知、判断和决策等心理过程来控制和调整身体动作的能力,它涉及对运动环境的感知、对运动任务的理解以及对动作执行的调控等多个方面,包含运动理解能力、运动感知能力、运动迁移能力、运动应用能力、运动高阶思维能力等。

(二)优先发展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原因

体育课主要以身体运动行为的方式呈现,主要依赖于运动认知。运动认知作为运动能力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呈正相关,这也就直接表明运动认知能力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看,学生掌握的“运动认知能力”在未来还将发挥评估其“运动能力”状况、判断如何进行应对等作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同时“运动认知能力”的发展需要在运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因此运动技能的学习不仅要以结果为导向,也要让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终能用其知”,以达到“懂、会、悟、用”的统一。

1.懂:“知其所以然”,提升对运动技能的理解

当前,运动技能教学中仍普遍采用“讲授—示范—模仿—练习—纠正—改进”的方法,这虽能有效提升学生动作技术的规范性和熟练度,但这样的教学思路偏重的是给出“标准答案”。加之部分教师由于教学习惯或教学惰性,通常忽略获得“答案”的过程,“答案”究竟何以“正确”,学生也未必清楚。具体而言,“获得答案的过程”可理解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中的“知其所以然”,在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运动技术底层逻辑的理解,发展其体育教学的基础思维与认知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懂得这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原理。例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学生只知要做三个90°(手臂、手腕、手球的弯曲角度)的动作要领,却不知为何要这么做。因此明白“为何”,能使学生更好地将球投进篮框,提高命中率。

2.会:“切身认知”,培养对运动技能的感知

从知识与技能的逻辑关联而言,知识与技能是任何学科均具有的要素,知识的学习方式在于大脑认知,而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特有的要素,运动技能学习方式则是身体认知[2]。因此,让学生体会运动技能学习时的身体运动感知尤为重要。换言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取合适的手段,将其熟练掌握的专业技能、运动经验,直接转化为学生自身对运动的身体感知和体验,让学生通过身体认知的方式感悟与掌握所学技能,从而提升运动认知能力。如篮球项目中,需要培养学生传球时的方向感、突破时的球感、投篮时的手感等。可以说,运动感知能力既是学生对自身运动能力水平的认识,也是发展其运动认知能力的基础。

3.悟:“技能学习原理”,提高对运动技能的迁移

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运动迁移能力具有重要性,运动迁移能力指的是个体在学习和掌握一种运动技能后,能够将所学技能、知识或经验顺利应用到其他不同的运动或活动中。运动迁移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于这项运动技能基本原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技能转化速度,促进个体进行跨学科学习和全面发展,使其在不同运动中能表现出更优秀的能力和水平。如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迁移,在武术马步动作教学中,可以将生活中“坐椅子”“靠椅背”经验中的身体感知迁移至马步动作技能学习中,促使学生做到上体挺直,提高学生对此技能的认知理解[3]。

4.用:“身体力行”,加强对运动技能的应用

运动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成于具体的、真实的运动技能学习中。在学生总体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下,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比赛中应用和巩固所学技能,培养学生在比赛情境中随机应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推动运动认知能力的发展。像篮球项目中的快速变向能力,学生不仅要在日常训练中做到,也要能在实际比赛中灵活运用,实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二、发展运动认知能力的运动技能教学建议

(一)追求理解性教学设计,探寻运动技能教学原理

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一个理解并掌握其学习原理的过程。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进行教学设计,既要考虑运动技能的学习和传授,也要考虑对其学习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围绕“理解性”设计课堂教学,具体表现为教师要着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特点、学习基础等情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技能的教学原理,提高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培养对运动技术底层逻辑的深度理解。同时促使学生通过“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方式,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在实际运用中迅速适应和创新。

由此可见,追求理解性教学设计首先要引发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思考,强调追求理解的重要性,明白为何这样做,激发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持续兴趣;之后通过身体感知与经验迁移的方法,使学生体验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培养其运动技能迁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运动认知水平。总之,在追求理解性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明白理解性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推动其跨学科思维的发展与在实际比赛中高阶能力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以身试错”,积累运动技能学习经验

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不仅仅是通过被动地接受技术讲解和机械性的重复练习,更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一个允许学生通过实践中的“试错”来积累经验的学习旅程。可以说,运动学习就是学生不断“试错”,从错误中实现经验学习,找到适合自身学习方式与体验的过程。由此可见,鼓励学生“以身试错”是培养运动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反思,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积累宝贵的运动技能学习经验。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促使技能的习得,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运动技术的深层理解。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学练需经历观察、模仿、练习、操作、试错等阶段,而其中“试错”的特征在于“以身试错”。可以理解为错误是学习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并不是失败,而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验。有时候通过犯错,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简单地接受知识,更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领悟动作技术。总之,体育教学中的“试错”是学生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身体性认知的方式,不断尝试、体验、积累运动感觉与经验,在“试错—出错—议错—知错—矫错”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学习效果,并最终习得与掌握运动技能。

鼓励学生“以身试错”作为一种注重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性思维。如在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中,可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教师可让学生尝试不同姿势的发力动作,感受体验不同的发力效果,继而学生通过对比、比较的方式感受其区别,从而获得直观性的正误体验。在“正误对比”试错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错误”及“正确”动作技术的辨别,同时加强师生之间交流,促使学生在尝试、对比、体悟中不仅学会怎么做,还能领悟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加深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以将其内化到自身的本体感受中。

(三)结合学生个体及教材内容差异,创设多样化运动学习情境

身体认知论启迪我们,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应该让练习者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与状态,用多种方式将运动员或学生置身于大量的体育情境学习中,并进行反复练习[4]。由于学生个体以及教材内容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会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阶段。例如,先天条件优异的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成绩提升比较快,动作技术展示比较规范,而先天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会比较落后,导致运动水平出现差距。因此发展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教师也有必要根据学生个体和运动技能教学性质方向,围绕学生“运动认知能力”,创设多样化的运动学习情境。

运动认知能力是相对稳定且终身受用的能力,所以当运动技能教学以发展“运动认知能力”为导向时,重视的是知识、技能、情感的增生,教学、学习是其特征[5]。又因运动技能根据性质可分为开放式技能和闭锁式技能,前者包括足球的带球过人,拳击的进攻和防守等。后者则包括体操的规定动作,百米赛跑等[6]。因此教师需要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将学生的关注点从与其他人比转向与过去的自己比,这样即便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也能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较好地习得和掌握运动技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例如,在实心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悟出手高度与投掷远度的关系,可采用坐姿、跪姿、站姿对照练习的方式,此种方式亦可用于让学生感悟全身发力与投掷远度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体悟持球位置与投掷远度的关系,可采用头前上方持球、头上方持球、头后上方持球对比练习的方式,这种方式还可结合是否仰头。

(四)聚焦探究性学习,设置有价值、有层次的问题链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围绕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来获得结论的过程。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原理进行探究,是一个新旧相结合,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学习运动技能时,教师要以“探究学习”为前提,设置相应问题链。具体而言,就是基于学生在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以大问题为导向,逐步确定核心问题和若干子问题,将抽象的知识和感知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模块化知识,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构自己新知识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验证、修改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在问题中寻找知识,在技能学习中寻找身体认知的能力,这才是培养学生求知、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而发展运动认知能力。

以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为例,投掷讲究整体发力,但是整体发力的概念对学生而言是抽象的,那么可以将整体发力拆解成若干个子概念进行理解。如整体发力可理解为“下肢发力+躯干发力+上肢发力”,发力顺序则是从下肢通过躯干传导至上肢,从而进行最后的发力。那么就可以引导出“下肢如何发力”“躯干如何发力”“上肢如何发力”,最终指向“如何将这三个部位的发力衔接”,通过问题的由浅入深,引发学生的探究与思考,培养学生求知、探究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练。学生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可将所学的动作练习方法迁移或拓展,从而引导学生领悟投掷类运动的技术,推动学生投掷方面运动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运动技能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复杂过程,需要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去理解、感知、体验并加以应用,才能逐步推动“运动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追求理解性教学设计、鼓励学生“以身试错”、创设多样化的运动学习情境、设置有价值的问题链等方式,有助于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运动能力”的增值,最终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此,未来的研究应深入借鉴具身认知、身体认知等理论,以促进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进一步融合,从而提高对运动技能学习的指导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邵天逸.学校体育课程“三基”教学的思想流变历程、学理阐释与研究聚焦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4).

[3]樊蓓蓓.从抽象到具体让学生真正学会[J].中国学校体育,2023,42(02).

[4]殷治国,王林,范运祥.身体认知论视野下的运动学习实践[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3).

[5]王水泉.从“运动能力”到“运动认知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22,41(11).

[6]任杰.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运动能力运动技能
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影响情况
精心设计情景 引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运动员膳食营养与运动能力关系研究
在小学阳光体育中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策略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基于开放式运动技能特征的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思路论析
田径教学中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运用探讨
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
浅谈对中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