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当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2024-07-11 17:57段琳琳王子昕
高教学刊 2024年2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创业教育

段琳琳 王子昕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给创业活动提供更为良好的机遇与平台。互联网的有效应用,能使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有效促进。因此,从“互联网+”视角探索适合当代高职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渗入整个高职教学和育人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用创新创业实现就业,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带来的不断变换的就业环境,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0-0085-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provides more favorable opportunities and platforms for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 explor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tegrate "Interne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education,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net +" innovation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achieve employment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employment environment brought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the "Internet +" era, i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Internet+";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cultivating path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同时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技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提出,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一  “互联网+”概念解读

“互联网+”是一个涵盖了广泛领域的概念,它指的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产业生态和价值。其核心在于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传统产业的界限,实现跨界融合和创新驱动,提升用户体验,推动产业升级和生态构建。

“互联网+”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能够快速、高效地在不同的产业和领域之间传递和共享,为跨界融合和创新驱动提供了技术支持。

跨界融合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意味着将不同领域的产业、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这种跨界融合可以打破传统产业的限制,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提升产业价值和竞争力。

“互联网+”强调创新驱动,即通过跨界融合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用户体验是“互联网+”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和忠诚度。

“互联网+”可以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同时,政府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生态构建是“互联网+”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构建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生态系统应该包括多个领域的企业和机构,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时,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生态系统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作为大学生应主动学习“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同时向学校和政府了解“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业,以降低创业风险,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二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一)  探索课程改革,开设计算机信息素养课程,培养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素养能力

高职院校在第一或第二学期都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学习学生多,受众面广,借助这一特点,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将课程改进为计算机信息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在收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判别、分类和排序、计算和分析等,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为创业成功打好基础。

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在第一学年开设计算机信息素养课程,培养互联网思维,指导学生建立信息安全和道德意识,具备信息检索、信息处理、有效管理信息等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建立网络在线课程(图1)向全校学生开放,现累积页面浏览量为2 000多万人次,选课人数1.4万多人,累计互动次数9万以上,应用效果良好,如图2所示。

(二)  构建“互联网+”创客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紧抓“互联网+”新常态与机遇,把握当前时代特点,应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渗入整个高职教育教学和育人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用创新创业实现就业,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带来的不断变换的就业环境。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确定创业教育成为专业方向的实践体系,让“互联网+”创业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把互联网时代创业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有机地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图3),对高职院校如何构建“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第一学年,开设“双创”通识课程,由公共基础课和职业基础课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除实用语文、大学英语、思政以外,重点开设了计算机信息素养,“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在大一新生中先进行互联网思维、信息检索与应用及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第二学年,开设“双创”专业课程+“双创”训练课程,“双创”专业课程包括路由交换配置技术、无线网络技术(WLAN)、移动全网建设技术(4G/5G)和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双创”训练课程包括数通网络搭建实训、ICT互联网搭建实训、无线网络优化实训等课程,对接数通网络工程师、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无线网络软调工程师等工作岗位,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创新创业大赛及技能竞赛平台,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进行经验分享,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第三学年,开设创客项目化课程,包括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创业孵化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大学的教育过程,跨专业组织有专业特长适合创业的学生成立创业项目小组,利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等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模式,为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创业积累实战经验,为其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  通过“互联网+双创”活动,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不仅开放并较为多元化,而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也因互联网得到加快,所以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引导激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1  以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

积极开展各类“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设立创新创业工作坊,针对有兴趣创业或已经初创的学员,提供商业计划撰写、融资技巧、市场分析等培训。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习创新思维和工具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举办创业沙龙,邀请成功的创业者、投资人等分享他们的经验,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建议。在互联网上建立创业论坛,专门针对创业者或对创业有兴趣的同学,提供交流平台和资源支持。成立校园创业社团,学生自发组织社团活动,通过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实践活动等,促进校园内的创业氛围。引导科技转化项目,鼓励大学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转化平台。加强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或组织提供创业实习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了解企业运营和创新实践。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完成从“让我创造”的被动到“我要创造”的主动转变。

2  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设立奖励机制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的有效途径。通过设立奖励,可以认可和鼓励那些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为例,学院定期开展创业大赛,参赛者提交商业计划书,并经过多轮评选,最终获胜者可以获得奖金和投资机会。通过在线平台举办创意征集活动,鼓励大学生提交创意和想法,优秀创意可以获得奖励和支持。设立多元化的奖项,针对不同领域和需求的创新创业活动,设立多个奖项,如创意奖、创新奖、创业实践奖和成果转化奖等。这样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学生群体,鼓励他们在不同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意。注重团队贡献,创新创业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奖励机制应该注重团队贡献,认可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协作。公开表彰与宣传,通过公开表彰和宣传获奖者及其项目,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同时提供实质性奖励,如奖金、证书、实习机会等。这些奖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

3  通过“互联网+双创”活动,锤炼创业心态与毅力

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通过“互联网+双创”活动,在培养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通过开展风险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常见的创业风险和应对策略。引导大学生注重风险控制和预防,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创业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创业者具备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在培养创业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态和毅力。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大学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  借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助力“双创”意识落地生根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平台,是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的一项技能大赛。通过参加这个大赛,大学生可以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创新和创业项目,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还可以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人脉和资源,这对于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非常重要。在比赛中,大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尝试,通过这样的过程,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创新和创业的本质,提升自己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同时,比赛中的竞争与合作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业精神。这个大赛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比赛中的优秀项目可以获得投资和孵化,帮助大学生实现创新和创业的梦想,助力“双创”意识在大学生中落地生根。

(五)  打通融资渠道,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短缺难题

政府在大学生融资渠道的建设上应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可以帮助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选择具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其次,政府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贷款简化手续。再次,政府扶持优秀大学生创业小组,创业如果失败给予补贴。最后,政府可通过发行债券等形式,扶持大学生创业。当然,高校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吸引资金,比如校友会、企业捐赠、风险投资等选拔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支持。

三  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工程,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基础的培养过程中,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阶段,应密切关注互联网时代特征及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整合全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更密切的关注及投入。在“互联网+”时代,院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全新的教育体系,最终实现我国国家创新及教育兴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HILLS G E.Variations in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an evolving field[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7,3:109-122.

[2] 何文祥.“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19):18-21.

[3] 杨延鹏.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8(6):322-325.

[4] 马妙明.“互联网+”形势下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9(9):38-41.

[5] 曾婷.“互联网+”创客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索[J].内江科技,2020,41(1):119-120.

[6] 孙巧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评《互联网+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案例教程》[J].中国科技论文,2021,16(10):1167.

[7] 霍梦雨.“互联网+”大赛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质培养路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18):108-109.

[8] 张卢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业就业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3):63-65.

[9] 李海红,何端淼.“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3(11):94-96.

[10] 段琳琳,廖珂.“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5):170-171,17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专项立项课题“互联网+时代高职创业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XJ194226)

第一作者简介:段琳琳(1972-),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创业教育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