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培训、价值认知与种粮大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

2024-07-10 05:07:56郭晴龙方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绿色技术中介效应

郭晴 龙方

摘要:运用435份种粮大户数据,在建立粮农绿色技术采纳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政府培训和价值认知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关注价值认知的中介作用以及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粮农采纳绿色技术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政府培训总体上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认知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在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处于稳定期的粮农有望成为绿色技术采纳的主力军。

关键词:种粮大户;绿色技术;中介效应;家庭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40108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21YBA078)。

Government training, value cognition and 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of large grain growers: based on the family life cycle theory

Guo Qing, Long Fang

( Economic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435 large grain growers, 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adoption of green technologies in food and agriculture, the ordered Logit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training and value perception on the adoption of green technologies in food and agriculture,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diating role of value cogni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doption of green technologies in different family life cycle sta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government training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in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e. Value cognition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it, at all stages of the household life cycle, stable agriculture is expected to be the main driver of 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Key words: large grain growers; green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effect; family life cycle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其中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严重的污染问题,妨碍了农业朝着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1]。为此,自2014年以来,一系列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紧密出台,就文件数量来看,农业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趋近完善[2]。推广绿色技术,对于实现农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技术推广非朝夕之功。农户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最重要的微观主体[2],因此探讨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已有绿色生产行为的研究,主要涵盖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基于TPB理论选取的因素以及基于理性经济人等理论确定的变量。其中,王学婷等[3]认为合作社、技术预期收益、技术学习容易程度等显著影响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余威震等[4]研究发现,政策认知、绿色生产重要性认知等因素,都在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方面产生明显的负向影响;聂弯等[5]认为参与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加入合作社等对农户农业绿色认知和绿色生产行为存在影响。

已有文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却也存在完善空间:第一,已有研究大多以普通农户为微观基础,鲜有针对种粮大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第二,既有研究验证了年龄对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但鲜有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处于不同周期阶段,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差异。因而本文将从种粮大户这一微观视角出发,研究处于各个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户在政府培训、价值认知对其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差异,并根据实证结果给出切实的政策建议,进而促进其绿色技术采纳行为。

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1.1 政府培训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一项绿色技术从诞生到推广,离不开政府这一中间主体。数千年的自给自足模式致使粮农大多守旧,在推广初期,粮农大多抱着观望态度,且缺乏对技术的正确认识,凡此种种抑制了粮农绿色技术的采纳行为。此时,政府应该开展相关培训,将正确信息传递给粮农以驱动其参与农业绿色生产。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培训次数,进而提高粮农对绿色技术采纳的认知从而促进粮农绿色技术采纳[6]。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政府技术培训有效性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积极影响。

H2政府技术培训及时性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积极影响。

1.2 价值认知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借鉴 TPB 理论的分析框架,个体认知是其参与意愿或行为实施的前提,并进一步影响其决策[7-9]。以往的研究基于“理性人”的假设,认为农户只可能采纳有利可图的技术。然而,现如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一项技术的诞生和推广必须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经济价值认知对粮农采纳绿色技术具有显著积极影响。

H4生态价值认知对粮农采纳绿色技术具有显著积极影响。

1.3 政府培训通过提高粮农对绿色技术的价值认知从而促进其采纳行为

政府有组织的开展培训,有助于粮农获取更有效更新的技术信息,从而增强粮农对技术的了解程度,进而促进技术采纳行为[10]。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粮农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对新型技术的正确理解,需要政府加以培训引导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6、8、10]。其二,绿色技术作为一种新事物,传统农户常常“因循守旧”,因此政府培训可以有效缓解粮农对于新事物不确定因素的担忧,进而激励其采纳。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5政府培训可以通过增强农户对绿色技术的价值认知水平来推动其采纳行为。

1.4 政府培训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影响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相关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解读家庭决策和行为的关键观点[11-13]。已有文献[12]基于“子女或孙子女是否满16岁,老人年龄是否超过65岁”这一标准,将家庭分为6个不同阶段。本文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一般子女或孙子女16周岁仍是未成年人无法务工,需要家庭抚养,因此本文以子女或孙子女是否年满18岁为界。基于此,本文对家庭生命周期进行分类,详见表1。

一般而言,处于起步期抚养期的家庭因为需要大量资金维持生计,或许会更倾向于经济价值谋求。而处于空巢期的家庭,由于已经处于养老阶段无暇顾及其他,或许更偏向保守进而不利于绿色技术采纳行为。据此,本文提出如下解说:

H6政府培训、价值认知等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与粮农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息息相关。

2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数据源于课题组成员在湖南、山东两省开展的调研。此两省份作为绿色农业技术的重点推广区域,在研究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研方法为分层逐级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具体的抽样程序如下:首先,每省份中,根据粮食生产情况和绿色技术普及水平,各挑选2个县(市)。随后,在选定县(市)内,随机抽取4个乡镇。接着,在被选中乡镇中,再次进行随机抽样,选择3个村。最终,从每村庄中,抽取10户作为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范围包括了粮农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经营特征以及社会网络等多个方面。共发放了480份问卷,剔除逻辑问题和关键信息缺失的问卷后,回收43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0.625%。

2.2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因变量。为了量化粮农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绿色生产行为,本文借鉴现有研究方法[12],在不同生产环节选取:农家肥或有机肥施用、减量施用化肥、测土配方施肥、施用生物农药或进行物理防治病虫灾害等4项绿色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将此4项分别设定为一个二元变量并赋值(采纳赋值为1,未采纳赋值为0),再加总4个变量的值,既可得到每个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综合值。

核心自变量。已有研究显示政府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技术采纳率[8-10]。本文选取2个题项测量政府培训这一核心自变量,分别为“请您对去年政府举办的绿色技术培训的有效程度进行评价”,从完全无效(赋值为1)到极其有效(赋值为5)进行打分;“请您对去年政府举办的绿色技术培训的及时程度进行评价”从非常不及时(赋值为1)到非常及时(赋值为5)进行打分。

中介变量。价值认知是指农户基于感知、理解和实际经验,对于某项技术的主观评价[14],且农户对于绿色技术的认知是影响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15-17]。本文选取两个题项进行测量,分别是“请您对绿色技术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价”从非常不好(赋值为1)到非常好(赋值为5);“请您对绿色技术的生态价值进行评价”从非常不好(赋值为1)到非常好(赋值为5)。

家庭生命周期变量。本文探讨了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户,在培训和认知方面的差异如何影响他们对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将六阶段分别设置为二分类变量。统计结果显示处于从起步期到空巢期各阶段的分别有11、132、99、71、65、57户。由于起步期粮农过少,仅占总数(435户)的2.5%,故此本文仅对余后五阶段的424户进行分析。

控制变量。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经营特征等也会影响绿色技术采纳行为,本文主要焦点在于探讨政府培训以及价值认知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参考已有研究[8-10],引入以下控制变量。具体见表2。

3 模型构建

3.1 有序Logit模型

4 回归结果分析

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所带来的影响,分析前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中,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被计算。其中,最大值为1.696,远低于5,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随后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以分析价值认知的中介作用。

4.1 政府培训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表3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具体而言,模型2考察了政府培训的有效性对粮农采纳行为的影响;模型3则分析了政府培训的及时性对粮农采纳行为的影响。

由表3可知,模型2和模型3显示培训的两个维度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均通过了1% 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所以H1、H2得到了验证。

研究表明,政府组织粮农参与培训,不仅传递了最新的技术信息,解决了粮农绿色技术采纳中的技术困难,同时也增进了双方的沟通,从而激励粮农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

4.2 价值认知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由表3可知,模型4和模型5分别显示经济价值认知和生态价值认知对于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经过1%显著性检验且均显示为正向系数。H3、H4得到了验证。模型4的结果明显表明,粮农越是认为绿色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越有可能采纳这项技术。这一结论与“理性小农”理论相吻合。模型5显著说明政府对粮农进行培训使得绿色技术的生态价值在粮农中受到广泛认可,在同等情况下普遍会优先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技术。

4.3 价值认知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4中显示,四条路径均存在中介效应且系数为正,故而H5得到验证。其中,第一条路径中经济价值认知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占比42.342%;第三条路经中经济价值认知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占比26.366%;余下两条路径均为完全中介。

4.4 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政府培训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由表5可知,处于抚养期的家庭在培训及时性、经济价值认知、生态价值认知方面均正向显著,其中生态价值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该阶段是家庭规模的扩张期,这类农户通常对未来抱有信心,家庭幸福度指数较高,并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故抚养期粮农,易通过培训学习消化,加深对绿色技术的价值认知,进而采纳。处于负担期的粮农家庭,仅在生态认知这一项上显示1%水平的显著性。该阶段家庭由于负担较重,核心成员多外出务工获取经济收入,对于种粮收入或是仅作“低保”盘算,缺乏接纳新事物的冒险精神。

与上述两阶段家庭相异,处于稳定期的粮农,家庭结构趋于稳定,且由于子女或孙子女可独立赚钱因而负担相对较轻。表5显示该阶段家庭在政府培训有效性、经济价值认知、生态价值认知上均显著,且系数为正。其中经济和生态价值认知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该阶段粮农的认知水平较高,且愿意采纳新技术进而谋取经济利益。

处于赡养期的粮农家庭,政府培训及时性和生态价值认知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与负担期抚养期相似,该阶段农户同样负担较重,缺乏冒险精神。但若是政府持续加强培训的及时性可增强该阶段粮农对绿色技术的生态价值认知,进而考虑采纳。而处于空巢期的家庭,仅有一到两个老人在家,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或无力尝试新技术,且承担风险能力极差。综上所述,处于稳定期阶段的粮农或许是绿色技术采纳的主力军。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1)政府培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2)经济价值认知和生态价值认知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

(3)政府通过提高培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可以增加种粮大户对绿色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而促进技术采纳行为。

(4)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政府培训和价值认知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

5.2 政策建议

(1)粮农是绿色技术的直接采纳者,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及时性,同时注重培训内容的有效性,确保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且而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政府应善用微信、抖音等新型媒体平台,向农户传播技术信息。

(2)政府需重视基层干部培养,通过干部下乡将新技术带给粮农。对绿色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加以宣传,提高其认知程度,进而激励粮农采纳绿色技术。

(3)鉴于农户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存在显著的差异,要出台针对性政策,着重激励处于稳定期的粮农。

参 考 文 献

[1]李明月,赵圃婕,陈凯.农户农业绿色生产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产粮大县的证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 35(11):61-67.

[2]刘瑞峰,王剑,李佳恒,等.社会网络和同伴效应视角下农户农业绿色技术采用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2):119-130.

[3]王学婷,何可,张俊飚,等.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异质性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6):197-209.

[4]余威震,罗小锋,李容容,等.绿色认知视角下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J].资源科学,2017,39(8):1573-1583.

[5]聂弯,左腾达,陈甲.农户农业绿色发展认知与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3):1-9.

[6]罗磊,唐露菲,乔大宽,等.农民合作社培训、社员认知与绿色生产意愿[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9):79-89.

[7]张占录,张雅婷,张远索,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户主观认知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21,35(4):53-62.

[8]许佳彬,王洋,李翠霞.环境规制政策情境下农户认知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来自黑龙江省698个种植户数据的验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2):164-176.

[9]刘铮,利爽,葛立群,等.水稻种植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研究[J].农业经济,2023(1):28-30.

[10] 杨兴杰,齐振宏,陈雪婷,等.政府培训、技术认知与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以稻虾共养技术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5):198-208.

[11] 汪为,吴海涛.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7(6):57-70.

[12] 畅倩,李晓平,谢先雄,等.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中介效应和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J].中国农村观察,2020(1):76-93.

[13] 赵凯,张仁慧,孙鹏飞.资本禀赋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43(1):121-133.

[14] 张红丽,李洁艳,滕慧奇.小农户认知、外部环境与绿色农业技术采纳行为:以有机肥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6):8-13.

[15] 王洋,孙玥.政府规制促进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了吗?:基于农户生态认知的中介视角[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5):31-40.

[16] 刘林烽,卢华.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6):32-37+49.

[17] 郑伟,刘帅.心理认知、社会互动与农村居民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研究:价值感知的中介效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7):70-76.

[18]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614-620.

猜你喜欢
绿色技术中介效应
长三角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惰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绿色科技(2017年2期)2017-03-23 07:57:56
环境管制对黑龙江省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分析
对外经贸(2017年2期)2017-03-21 23:16:53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高教探索(2016年12期)2017-01-09 21:55:40
高职学生依恋、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考试周刊(2016年101期)2017-01-07 21:41:59
探讨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19:13:45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完美主义、孤独与网游成瘾的关系
制度理论视角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37:39
风景区潮汐性人流与可移动建筑设计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1期)2016-05-23 12:04:33
品牌依恋在品牌认同与品牌迷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5期)2016-03-07 09: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