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依恋、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017-01-07 21:41姬磊
考试周刊 2016年101期
关键词:中介效应心理健康

姬磊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9名学生进行测量,探讨自我接纳在高职学生依恋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自我接纳及两个因子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状况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显著正相关。(2)不同依恋类型在自我接纳、自我评价两个因子、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3)自我接纳在依恋回避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接纳在依恋焦虑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依恋 自我接纳 心理健康 中介效应

依恋是个体一种稳定的倾向,靠近其主观认为能满足其生理、心理安全感的特定对象,维持和寻求接近的实质努力。Bowlby[1]的依恋理论提出,依恋会通过潜意识对个体产生影响,影响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的看法,以及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决定着个体在新关系中的行为和预期行为。

自我接纳是一个人对自身具有的所有特征都愿意去了解、去面对,且无条件地接纳,能确认其客观存在和正面的价值,认可这一现实,不盲目自傲和自卑,也不因他人的毁誉而有所动摇[2]。一个自我不接纳的人,心理能量会过多地沉浸在自我怀疑中,无法充满热情地面对现实生活,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研究表明,自我接纳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4,5]。

本研究试图探讨个体的依恋影响自我接纳程度,并通过自我接纳程度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安全依恋类型的个体是否自我接纳程度比较高,且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并对自我接纳在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深化依恋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为高职学生心理咨询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民办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69份。

(二)研究工具

1.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该量表由李同归和加藤和生[3]修订,量表包括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因子。

2.自我接纳量表。由国内学者丛中、高文凤编制,量表分为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两个因子。

3.心理健康量表。选取SCL-90中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4个因子共42个题目。

(三)测试与统计处理

随机抽样施测,试卷随机发放,当场回收。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结果

(一)高职学生依恋、自我接纳、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自我接纳及其两个因子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

(二)不同依恋类型高职学生自我接纳、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根据Bartholomew 和Horowitz的理论,成人依恋存在4种依恋类型:低焦虑-低回避是安全型,高焦虑-高回避是恐惧型,高焦虑-低回避是迷恋型,低焦虑-高回避是冷漠型。由表2可知,不同依恋类型学生在自我接纳、自我评价二因子和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LSD分析表明,安全型的依恋个体在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因子上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及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上,安全型依恋个体显著低于恐惧型和迷恋型依恋个体,在焦虑症状上,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显著低于恐惧型个体。

(三)自我接纳在依恋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根据温忠麟的中介作用理论,分析自我接纳在依恋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

由表3可知,自我接纳在依恋回避和心理健康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在加入自我接纳因素后,依恋焦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完全分解到了依恋焦虑对自我接纳的影响和自我接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上(c`=0.029,p=0.576),模型见图1;自我接纳在依恋焦虑和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c`=0.183,p=0.001),模型见图2。

三、分析

研究表明,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正相关,即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程度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越严重;依恋焦虑是个体害怕被拒绝和抛弃,依恋回避是个体不适应对他人的亲密和依赖,害怕亲密关系,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任何一个出现较高水平都属于不安全依恋,本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其他三种不安全型的依恋个体。另外,自我接纳及其两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显著负相关,这表示越是自我接纳水平高的个体,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越是自我接纳程度低的个体,越是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相同[4,5]。

研究发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与自我接纳及其两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任一方面水平越高的个体其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程度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自我接纳在依恋回避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依恋回避完全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接纳程度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接纳在依恋焦虑和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依恋焦虑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同时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接纳影响其心理健康。

四、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日常心理咨询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了解学生的依恋类型,加强对不安全依恋类型学生的心理引导;

2.开展提高自我接纳程度的团体辅导,对高依恋回避或高依恋焦虑的个体通过提高其自我接纳程度减弱不安全型依恋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owlby J.Attachment and loss Vol 1[M].Attachment Pimlico,1969 /1997.

[2]李闻戈.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现状及特点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1):112-114.

[3]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38(3):399-406.

[4]范寅莹,张灏,陈国典.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Vol 19(8):997-1000.

[5]陈红霞,潘鑫,陈林林,汪祚军.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Vol 21(8):1242-1244.

猜你喜欢
中介效应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品牌依恋在品牌认同与品牌迷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