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高职人才培养策略

2024-07-10 04:47汪灵
公关世界 2024年1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汪灵

摘要:职业教育是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很高的专业性,需和社会需求以及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也在加快转型步伐,旨在培养出更多和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复合型人才。步入新时代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社会也提高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引,对高职人才培养可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应将其融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为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助力。基于此,本文对高职人才培养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指出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高职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也应不断调整,尤其需要注重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否则很难保障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要相匹配[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新时代的产物,该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数字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领域的优质人才,其主要包含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图形图像处理等专业课程内容。新经济形势下,需要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应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促进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为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一、高职人才培养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必要性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及教学成果转化都可起到显著作用,其所具有的价值性毋庸置疑。现如今,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高技能人才缺口却不断加大,在此形势之下,更应当发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指导效用,促进高职教育和行业的紧密衔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

高职教育兼具职业性、实践性,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时,应注重融入职业标准,结合岗位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地开发教材,提升实践活动占比,推动学生成为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探索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的对接策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相关内容,教学评价标准中融入职业资格要求,确保高职教育可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还有助于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安排企业导师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指导,提供给学校教师更多到企业挂职的机会,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还需注重引入企业专家到校兼职,并和专家联合设定课程标准,融入行业技术标准,开发具有价值性的课程内容,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加之对接职业标准,有助于建设符合学生实训要求的基地,让学生可在模拟工作环境的氛围下参与实训活动。此外,对接职业标准有助于学生提升专业知识学习动力,也可提升考取“1+X”证书的成功率,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高职人才培养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有必要性的,各高职院校都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二、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近年来不断提升对课程标准建设的重视度,并陆续开始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作为参照对象,注重将职业标准相关要求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但在具体对标中还有诸多问题:

(一)对国家职业标准理解不够深入

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能力等级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参与某项工作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后者是以职业层级为基础,和能力掌握情况没有直接关联性,因而不可直接将专业课程标准视作职业标准。若是在课程标准设定过程中,只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则培养的只是可完成任务的人才,难以推动职业生涯发展。部分高职院校依据“1+X”证书的要求,专门设置考证课程,此种做法不可取,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3]。

(二)课程内容和岗位要求不匹配

部分高校由于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并未深入调查企业行业的情况,也没有深入分析岗位的任务要求,课程内容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速度,难以将市场新的技术要求反映出来。特别是设置的项目课程偏少,使学生缺少有效锻炼,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难以提升。同时,企业骨干与行业专家在课程标准建设方面参与严重不足,所以选择的课程内容不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导致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效果不明显。

(三)理论和实践教学衔接性不足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需要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程序设计、界面设计等众多知识与技能,高职院校除了要加强理论教学外,还应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衔接。专业教师尽管理论知识基础已相对扎实,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不足,难以有效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成效并不明显。教师在实践课堂中,基本是先讲解理论知识,再演示操作过程,接着安排学生自行训练。由于实训设备相对不足,教师只可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心,而训练时间预留不足,导致实践和理论难以有效衔接,学生实践操作锻炼偏少,遇到实际的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尽管参与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后,会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用以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行锻炼,但因学生综合能力偏弱,在企业从事的工作都是辅助性的,从而无法获得较好的实践锻炼。

(四)未高度重视综合能力培养

数字媒体行业更新速度极快,相关从业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综合水平,否则很难肩负起工作重任。现如今,高职院校基本是围绕学生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来设置课程内容,未将综合能力培养作为重点考虑内容。部分高职院校以理论知识教学为核心,并针对学习状况设定考核标准,认为通过考核即可上岗工作,后续工作面临的难题基本可自行解决。部分教师在学生潜能挖掘方面不够重视,觉得综合能力培养和课程教学关联性不强,教师过程中偏向于专业知识教授,导致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弱化其就业竞争力,毕业后还需耗费较长的时间重新提升自我。

(五)课程设置不符合个性化发展需求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涉及多领域的知识,对人才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数字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紧密关联,因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成为十分热门的专业。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现如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有着明显的问题,课程设置和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不相匹配,和该专业相关的岗位包含设计、营销等,但部分高校涉及的课程内容不够完善,即便有设置选修课,讲解的知识也相对浅显,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所起的作用有限。此外,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忽略难点知识,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给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六)课程评价科学性不足

如今大多数高校依然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更为重视,因而在考核标准设定时偏向于理论考核,鲜少提及实践考核内容。虽然部分高校已相对重视实践考核问题,但考核工作的开展局限于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缺失,导致具体的考核工作开展不够科学。

三、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高职人才培养策略

(一)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设置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新兴学科,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有不少问题。该专业的学生若未掌握应有的实践技能,则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弱,而这些都和课程体系设置是密切关联的,若是课程设置科学性不足,课程内容不完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便会给学生知识体系产生直接影响[4]。对接职业标准,是课程设置最基础的一环,其指的是结合产业转型提出的新的职业要求,在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标准,设计科学的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本就是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因而在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过程中,应站在经济发展层面进行,基于此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强调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围绕职业活动来设置具体内容,其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主要参考依据,是课程体系优化的指向标,也是判断学生和职业能力要求是否匹配的重要依据。所以,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来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设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围绕着培养目标,因而培养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高职院校应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自身实际状况,来设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凸显自身的办学特色。要结合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实况以及人才需求、学生的能力情况等,制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保障所有学生都可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同时,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来设定科学的教学流程,明确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此外,结合就业岗位要求来设定培养目标,促进教学成果的高效转化,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行业要求的优质人才。

(三)结合行业实际更新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必须对数字媒体行业的现状有清晰的认知,并顺应行业的发展要求,结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与内容,打造专业特色,在知识讲授和实训项目中融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前沿内容,才可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促进人才的有效培养。教学内容不可局限于教材,还应多加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利用新媒体技术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可安排教师和行业领域专家多加沟通,一同探讨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为确保教学内容的价值充分展现,可灵活选择小组讨论法、项目驱动法等方式,促进学生内化知识。

(四)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衔接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就强调应用性,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并有着较高的实践技能,可有效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因而,高职院校在该专业教学安排过程中,应注重打造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让学生大幅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积极建设实训教学基地,增加资金投入,使学生有更多实训机会,可真正获得有效锻炼。同时,需在学生期末考核中融入实践应用能力,全程跟踪学生实践操作状况,使学生可高度重视实践操作,不再一味地将时间放在记忆理论知识上。此外,应和企业联合建设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工作环境,融入岗位要求等,使学生在校阶段即可适应岗位要求,在真实项目参与中和工作无缝衔接,确保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五)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极为迅速,各种先进技术层出不穷,在此趋势之下,数字媒体行业也在不断提升对人才能力水平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结合行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灵活调整,应尤为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才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数字媒体行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扎实,知识应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要求这些人才在面对困境时可自行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来有效应对。高职院校应围绕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引导学生对数字媒体行业发展状况有深入的认知,使学生可长久保持学习积极性。需对学生的爱好、需求多加了解,深入挖掘学生潜能,结合学生实况来设定多层次的培养目标,学生完成每个阶段的考核,便可获得对应的绩点。需要开展丰富的技能竞赛,赛事环境的营造应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确保学生在赛事参与过程中可促进知识技能的有效巩固。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竞赛相关要求,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死记硬背,可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如此一来,可通过学生技能竞赛成绩来反映其的真实技能掌握状况,也可作为师资、课程设置等的改革依据。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课程评价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其可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在以往的教学工作开展中,课程评价时常被忽略,评价工作的开展过于形式化。因而要转变观念,提升对评价的重视度,在课程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参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确保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只有如此,课程评价结果才更具参考价值,可为课程设置的调整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评价工作的开展,不可局限于结果评价,还应采取过程性评价,通过阶段性考核全方位评价学生的情况,从而对学生的学况以及各阶段的进步状况有清晰地了解。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媒体行业实践性极强,评价模式需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测试实训能力来调整学生实训的内容,为数字媒体行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助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时代下各行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和数字经济紧密关联的行业,数字媒体行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社会对该领域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也提升对人才的要求。现如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更为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所受重视度不足,理论和实践尚未紧密衔接,培养工作和行业需求存在差异,使得学生的发展需求无法获得有效满足。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晰认知专业教育的不足之处,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来设定培养目标,打造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引入行业前沿知识,依据行业的发展实况创新教学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行业发展中可贡献自身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孟祥霖.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的探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23,37(03):30-33.

[2]杨妙.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思路[J].装备制造技术,2023,(07):167-169.

[3]宋贵君,高红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以汽车专业为例[J].时代汽车,2022,(03):56-57.

[4]陈伟.职业技能标准与高职教育专业标准对接的研究——以钳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4):23-26.

(作者单位: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袁丽娜)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