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2024-07-10 19:20陈雯
公关世界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创新创业双创

陈雯

摘要:“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就业大形势下,“双创”理念的实施能够为更多的学生寻找到就业的机会,缓解一定的压力。在鼓励创新创业活动的同时,推动传统的产业升级转型,应用互联网的前瞻性技术,为企业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实践的契机和平台,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有效路径。“双创”模式的实施搭建起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便于优秀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本文重点探析了“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方案。

关键词:双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

引言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与使命,被国家和社会寄予厚望,需要笃行不怠地解决现实问题,打造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创新体系。实施“双创”模式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增强竞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配合能力等。与此同时,还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高校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便利条件。

一、双创教育的内涵概述

双创教育是针对目前高校教育情况而提出来的一项改革,旨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巧妙地融入创新、创业、创造等元素和灵魂。打破以理论为主的单一化教育体系,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高校的教育成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进程的中流砥柱。“双创”教育遵循多元化、包容性的理念,涵盖着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比如教育学、心理学、技能学等,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为方向。双创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上,助力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形势。

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强调了做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也提出了要增强“双创”教育认知,多措并举,着眼于教育本身的同时,积极寻找双创教育突破口,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1]。

二、“双创”理念融入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双创”理念融入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大势所趋,其重要性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进一步强化高校创新创业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亟需一大批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对高校的创新创业体系进行强化,是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关乎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与职业规划的定位。“双创”理念的践行极大限度地推动了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也为高校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高校也在不断探索经验,发现问题,积极顺应新时代,改革和完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致力于在人才培养上下足功夫。

(二)切实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双创”教育理念的落实使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更加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一方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双创教育旨在传播技术和知识的同时,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弥补传统教育中资源整合差、转化革新慢、认知思辨不足等短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学生形成与时俱进的前瞻性思维,学习并理解新技术,为社会的科技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储备力量[2]。

(三)满足学生的求知诉求,助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升

双创教育有实训的环节,由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参与到协同育人的进程中来,在不断优化着双创制度的同时,也遵循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全方位地考虑到了学生的求知诉求,这也是助力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有效路径和方式。“双创”模式注重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朝着更高的台阶迈进,超越自我,逐步成长为高素质人才,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三、“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多措并举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辐射面比较广泛。要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尊重理论与实践的规律性,在传递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训实践平台,不断去检验学生的专业化技能和水平,为学生日后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石。

(二)创新与创业教育相融相生

首先,在课程上,要纳入全新的元素,并与时俱进地做出创新。比如融入通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等,让学生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以及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式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拥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进而意识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提升综合素养,更好地满足社会岗位的实际需要。具体课程具体而异,在掌握创新创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能力。

(三)遵循全程化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结合学生的特点特性,不断地更新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教育,也大大降低就业的盲目性。另外,创新创业教育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氛围的熏陶,从而找到自己的方向。比如,开设与自身专业相契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实现校区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3]。

四、“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双创”教育认知意识亟待提升

一些高校、家长对“双创”教育的认知并不足,认为文化课以及考试分数更重要,而忽视了“双创”教育对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作用,导致“双创”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凸显出来。对“双创”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并不足,导致在教育概念传输的时候,并没有吃透本质。大多数学生并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双创”教育,参与兴趣和投入力度都不够。另外,很多高校为了省时省力,在“双创”教育模式的实施中,千篇一律,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一刀切的模式限制了双创教育效果的发挥。

(二)缺乏明确的定位和实践指导

在最近这几年中,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越来越多,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但规划目标并不够清晰,达不到既定的标准,导致收到的成效甚微。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的倡导上,出现了“风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一些感兴趣的学生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不断探索,创新创业工作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起到成效。一些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时,受热点和潮流的影响,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在市场竞争中明显缺乏优势,很难去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极其容易陷入传统思维模式之中,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诱导,忽略项目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

很多高校与企业之间缺少共同的研究的项目,合作的项目甚少,导致联系得并不密切。在技术、人才、市场方面的信息共享并不顺畅,使合作不够紧密。在人才培养上,也出现了观念不一致的情况。往往高校提供的毕业生,社会岗位并不满意,彼此之间缺乏着很强的合作意愿和主动性。即便是有实习机会,也都是短期的,可选择的空间和机会并不多,合作也出现了一头热的现象。双创教育不光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企业发展需求,熟悉岗位需求等等,还要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行业信息。

(四)高校创新创业资金薄弱,缺少优秀项目的赋能

高校的创业资金有限,这也成了限制优秀项目发展的一大瓶颈。从学生的角度上,资金来源渠道非常狭窄,一般都靠父母的支援。毕竟创业需要启动资金的支持,而高校对于创新创业这方面的补贴又十分有限,造成了资源匹配不足的情况,很多潜力项目,并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进而影响了项目的发展和成果。学校的资金来源除了自筹资金以外,还源自企业赞助、政府拨款,相对来说较为单一。当学校面临创新创业资金压力时,很难通过多元化融资途径来解决。另外高校在项目评估和筛选上,并不严格,大大降低了有限资金的使用效果。中长期项目少之又少,往往追求短平快,涉及资金问题就非常容易碰壁,实现产业化非常难[4]。

五、“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构建可行性路径探析

(一)强化“双创”教育认知,打造“双师型”教育团队

基于“双创”的背景下,做好创新创业宣传工作,提升整个校园对于双创的认知和理解,挖掘其价值和内涵。实施专业化的教师能力提升,结合短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积极探寻问题根源并寻找到答案。搭建线上教师资源共享平台,汇集全国乃至全球优秀教师的力量,彼此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邀请到专业的企业技术相关人员开展实训,给学生讲解实践方面的课程,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上的支撑。开展“教师走向企业”的培训活动并进行考核,落实“双师型”理念。以定期培训、研讨会的形式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打磨出一批素养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转换课堂教学的模式,尝试采用案例教学、驱动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让教学效果更佳。找准时机,加大宣传力度和推广。比如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创新创业成果的发布等,提升教师学生对“双创”教育认知以外,也提高社会对于“双创”教育的认知与支持。

(二)明确定位和培养目标,寻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有一套明确的思路和规划,立足于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使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关注社会热点和最前瞻性的新闻动态,更好地把握创业的思路和方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与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完善,明确管理的岗位职责,完善各部门的主体责任。实现通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相互融合,多条腿走路。创新并完善课程体系,在各类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在探索中寻找到思路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诉求匹配相适应的资源,鼓舞学生自主地分析并解决问题。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相关准则,明确人才培养计划以及需求,对相关机制进行细化。

(三)加强校企之间的协同与衔接

“双创”教育模式效果的强化需要校企双方共同的力量,构建优质的双创教育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弥补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经验缺乏、人员不足以及资金匮乏等多方面的短板。而企业在抗风险能力、体系完善度上都是比较成熟的,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也改变企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通过企业,帮助学生形成可行性的创业方案,在融入企业的体系中,加强学习和训练。可以在企业实训中衍生出很多新的环节,比如企业专访活动,采访优秀的企业家们,让其分享成功的案例以及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整理成一本书。透过采访,能够让学生发现灵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的点子,提升认知水平。高校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可能的抓手,抓住契机,与企业、政府展开合作的机会,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校企合作搭台唱戏,能让学生了解到市场需求,掌握市场上最新的动态和信息,也让创新创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更强。

(四)加强资金的扶持,构建良好的实训环境

为了更好地营造“双创”教育氛围,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和扶持并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一方面,利用政策端的支撑,为学生申请创新创业资金,通过学校资源和优质的项目吸引到社会上的企业前来洽谈合作,获得一批创业资金。面向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筹集资金。发挥教师的力量,及时性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成为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上的智囊团和辅助力量。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跟踪学生创新创业的全过程,调查并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并对选择的项目进行舆情分析[5]。除此之外,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模拟的创新创业环境,在网上还原真实的实训场景,设置创新创业相关模块可供学生筛选,学生可以在线上随时选择老师的帮助和督导,帮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氛围,同时设置闯关模式,帮助学生在克服关卡的过程中找到经验,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结语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速向前发展,“双创”教育理念应用得愈发广泛。以“学生为本”的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旨在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双创教育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来源于多方的力量,仍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因此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创新改革,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通道,更好地推动“双创”教育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吴韦晶.“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就业与保障, 2023,(08):112-114.

[2]杨大鹏,何敬堂.“双创”升级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及优化路径[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03):94-97.

[3]李玉轩.“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公关世界,2023,(10):103-105.

[4]马臣文.“双创”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23,(03): 63.

[5]张双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上海服饰,2023,(02):56-58.

(作者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创新创业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