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4-07-10 15:21崔晓达
理论观察 2024年3期
关键词:土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农民

崔晓达

摘 要:1949—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的开端,这一时期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面对中国这样一个以农民群体为主体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勇挑时代重任,大力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阶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来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其中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对新时代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

中图分类号:D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3 — 0022 — 0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进行转变,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和所肩负的时代重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局面、封建旧势力和国民党残余反动势力的抵抗以及国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治威胁、军事包围及经济封锁政策,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肩负着巨大的挑战。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人口大国,中国共产党如何对农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农民的无产阶级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人民树立集体主义意识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并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

一、 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因

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于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中心任务。由于不同时期中心任务的实践指向不同,且许多农民的思想政治领域的觉悟还有待提升,因此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农民逐渐认可并践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不断奋斗中去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需要提升农民的阶级意识,引导农民正确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许多农民还处于少地甚至是无地的状态。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中对华东及中南地区的乡村土地占有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占主要人口数量的中农以及贫雇农所占有的土地只占百分之三四十,他们对大部分的土地没有所有权。[1]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旨在通过土地改革来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虽然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刚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但几千年来长期的农业生产环境使部分农民在参与土地改革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态度。有的农民“对地主非打即骂”[2],在行为上做得有些过头;而有的农民认为自己被剥削和压迫是自己的命运使然,或者存在着一定的顾虑,担心得罪地主或者不好意思接受被分配给的土地,这些持保守态度的农民没有意识到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引导农民提升阶级意识,使其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土地改革并适应新的身份转换,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需要培养农民的爱国意识,使农民积极参与抗美援朝运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国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为了实现抗美援朝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需要争取农民的力量来参与抗美援朝运动。而当时农民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种;第一,从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表现来看,中国民众对美军的军事实力充满着一定的畏惧心理;第二,许多中国民众认为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美国的军事援助,认为中美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友谊关系,没有认识到国际形势的变化;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还存在着大量的文盲,这种环境下许多民众的文化水平有限,很少会从国际主义的层面去思考抗美援朝的意义,没有认识到中国和朝鲜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因此,一方面为了坚决抵制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肃清半殖民地奴化的买办思想以及国民党反动派思想的残余,使农民真正明白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为了使农民明白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大众的支持,更好地激发农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农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使农民积极参与爱国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也必须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出一定的思考。

(三)需要培养农民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使农民参与农业合作化运动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然之路,而要实现工业化发展就必须要求农业 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土地改革以后,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获得了提高,但农民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仍然是个体性的。个体性的生产活动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资料缺乏、效率低,而这种小农经济无法达到工业发展所需求的速度和水平,甚至部分农民为了维持生计开始变卖土地、借高利贷。也有的农民因存在着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采用投机买卖, 高利贷剥削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愿意参加互助合作。[3]

中国共产党引导农业从个体化向集体化转变存在着必要性。一方面,为了缩小农村贫富差距并防止土地改革的成果被破坏;另一方面,在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因此必须改造个体性的生产方式,使农民走向互助合作的道路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全国参与互助合作运动的人有40%,而老解放区则达到了70%~80%,总体的发展态势良好。[4]但是在一些早期开展互助合作的地方,出现了农业合作社解体的情况,最终农民甚至以瞒产私分来表达自身不满,究其原因是许多农民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损伤了自身的利益。如果任凭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必将对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阻碍。如何使农民看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越性,使农民摆脱封闭的生产方式并向社会主义过渡便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明白要提升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就必须以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同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组织机构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开展诉苦运动中拉近了与农民的情感距离,在推广典型案例中使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认可,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中使农民以便捷性和亲民性的方式提升了思想政治觉悟。这些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举措,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智慧,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顺利开展各项运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一)成立领导组织机构,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便在农村设立了农民协会、农业生产互助组和合作社等农村基层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实现了党对全国范围内乡村社会的领导。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深刻明白想要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光靠这些组织还是不够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认为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农民的文化水平得到提升,才能通过报纸、书刊等途径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了解。[5]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认为当国家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时,需要设立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机构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94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组织地方各级政府开展了冬学运动,每到农闲时刻便组织农民参加学习。为提升农民的业余教育水平,1950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开展农民业余教育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设立专管机构或安置专项人员,并由政府与农会及其他团体去组织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或农民业余教育委员会,进行合理分工、统筹协调。[6]1952年中共中央成立了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并在农村设立了农村扫盲工作司、编审司。[7]毛泽东要求各级领导机构要在扫盲工作中做好计划制定、任务分配、人员调配以及检查总结等工作。在这些组织机构的运行之下,农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为了提升抗美援朝运动中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1950年10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8]抗美援朝总会会址设在北京,下设行政处、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在总会的引领下,各地农村也先后成立抗美援朝小组,旨在能够准确而迅速地将中央关于抗美援朝的指示和精神传达到农民群众中。许多农民根据中央指示不仅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而在1951年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要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后,各地农民也纷纷响应总会号召,积极参与捐款活动。1952年5月底,包含农民在内的各界社会人士所捐款的数额可折合成3710架战斗机。[9]同时,农民为支持志愿军作战也积极开展了爱国增产运动,仅1951年一年的时间里就有一千多万的互助组和许多个体农民参与进来,这有力地鼓舞了前线志愿军战士的士气。[10]

(二)开展诉苦运动,拉近党与农民之间的情感距离

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大批工作者深入广大农村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了确保农民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农村举办了积极分子培训班,还积极引导农民诉苦,以消除农民所存在的“宿命论”思想和“害怕斗争”的恐惧,首先,中国共产党通过访贫问苦的方式拉近与农民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农民吐露心中压抑已久的苦闷和痛苦。[11]其次,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农民代表会议和农民群众大会,大会中农民通过倾诉自身的经历、控诉地主的恶行,使得农民的阶级觉悟得到了提升。再次,中国共产党通过“引苦”来引导农民进行“诉苦”。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村基层干部以自身为表率进行带头诉苦去消解农民心中的疑虑。中国共产党也对受地主剥削和压迫比较严重的农民进行了着重考察,引导他们进行诉苦从而实现层层联动、逐步壮大阶级队伍。最后,土改工作队也通过多种形式努力塑造“诉苦光荣”的舆论氛围,使农民能够真正参与到诉苦运动中来。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党中央组织了小型宣传队去深入广大乡村开展了诉苦会、控诉会以及声讨会。在宣传员的带动之下,通过这种忆苦思甜的方式,农民将心中积压的痛苦宣泄了出来,互相之间倾诉美帝国主义的暴行。在倾诉的过程中,许多农民也提升了思想政治觉悟,化悲痛为力量,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三)推广典型案例,使农民逐步看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优越

土地改革之前中共中央便要求县级以上的领导机关对一些农村进行典型试验,开展典型试验是为了在取得成功经验以后便于农村基层干部更好地开展土地改革。[12]土地改革以后,一些农民和农村干部出现了安于现状的松散思想。针对这种情况,1951年7月中国共产党以《新湖南报》为宣传媒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李四喜思想为反面典型代表的讨论。通过这一持续了五个多月的讨论,不仅使许多农民纠正了“松气”“退坡”的错误思想,对稳定农村基层政权也起到了重要帮助。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请战斗英雄回国作报告,介绍他们的英雄业绩,使得英雄模范的事迹被广大农民所熟知。[13]同时,中国共产党也积极组织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深入乡村向农民讲述志愿军队伍中的英勇事迹,使农民更为直观地从英雄模范的事迹中深刻认识到了美帝国主义的恶行,更加鼓舞了爱国斗志。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具体的实际的榜样,才是最有力量来说服农民的。”[14]中共中央多次发布相关会议、报告来阐述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典型案例。河北王国藩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典型之一。1956年,王国藩所带领的“穷棒子社”从最初23户发展到了552户,粮食总产量得到了极大提高,每年的纯收入也达到了10万多元。[15]为了将农业合作化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推广,中共中央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书中对农业合作化中的办社典型进行了收录,从而帮助农民了解农业生产合作的优越性。此外,中国共产党对取得重大农业生产成就的合作社给予表彰奖励。1953年中共中央颁发了第一批农业生产奖励名单,高度肯定了李顺达、郭玉恩等所在的合作社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央的表彰奖励之下,许多农民也更愿意参与到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来。

(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亲民性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如广播、报纸、连环画、海报等进行宣传教育,使农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土地改革中,中国共产党组织文艺工作队为农民教唱土改歌及编唱顺口溜,如《谁养活谁》《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等。这些琅琅上口的歌曲和顺口溜对农民参与土地改革很有教育意义和鼓动性。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组织宣传队以分区展览、巡回展览的方式深入基层去填补宣传工作中的空白区,使党的宣传工作能够渗透到广大的乡村。[16]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也组织开展了表演文艺节目来宣传抗美援朝中的英勇事迹。以首都北京为例,自1950年11月开始在26天中演出了88场文艺节目,许多作家、艺术家也深入到农村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文艺宣传活动。[17]这些宣传方式对摒弃农民的恐美心理,使农民积极地投身到爱国主义的事业中来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部分地区如河南鲁山县在1951年开展了广泛的爱国生产竞赛,在竞赛中参与的互助组达三千多个。[18]通过这种爱国生产竞赛中,农民深刻感受到了农业合作生产带来的优越性,更加愿意参与到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来。

三、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农民得到了土地、国家主权得到了捍卫、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提升。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其中的一些经验智慧对新时代提升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并推动乡村振兴也具有很重要的启迪。

(一)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并从农民的现实情况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农民的利益,不能一味地进行简单灌输思想,必须围绕农民现实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实际遇到的问题来开展工作。而党的中心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在坚守人民立场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客观形势并深刻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所制定出来的。党的中心任务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民众的利益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农民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和政策用意的重要途径,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认真、主动地向农民阐释党的中心任务,使党的正确主张转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从土地改革到抗美援朝运动再到农业合作化运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的转变。中国共产党都能够根据农民所处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政策,充分考虑到不同农民之间的生活水平差异以及文化程度的不同等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工作。许多农民所面对的风俗习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进行的社会实践也不同,因此不同农民的思想道德觉悟水平存在差异也是必然的。对农民所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符合农民的实际,以一刀切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取的,必须充分照顾到不同农民在思想层面的差异性,然后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是坚定群众政治方向的前提,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才能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因此将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根据农民的现实情况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群众面临的问题;又要在方法上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分步骤展开,切忌采取生搬硬套和僵化保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二)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的能力培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省便组织召开了干部会和训练班等对农村干部进行了重点培训,对后期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而农村干部是连接农民和国家的枢纽。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业务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等对提升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具有关键的意义。新时代提升农村干部治理能力,首先,要合理调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农村干部中的典型模范给予表彰,使得不同文化水平和年龄段的干部向模范看齐;并且要努力提供政策保障,提升政策吸引度,吸引更多人才去推动乡村治理发展。其次,要开展常态化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可以将地方党校和政府开设的教育工作融入农村干部的教育中,对农村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以及乡村治理知识的学习等,使农村干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实践中。最后,要优化工作分工细则安排并建立农村干部奖励机制。要确立农民干部与基层政府的工作划分,不能将工作过度下压到农村干部身上,而使农村干部感到任务过度繁重而出现消极怠工的心理。

(三)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准备,不断推进教育方法的创新

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知,不能把阶级斗争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唯一手段和方法。中国毕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身上的小农意识仍然存在,而要改造农民这种小生产者的思想和习惯比改变小农的经济成分和小农身份还要艰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改造农民的意识形态也充满着艰巨性和复杂性。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目的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的目标。但许多农民怀有小富即安的保守心态,认为这使他们改变了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并丧失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因而怀有抗拒心理。因此在开展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因势利导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不能盲目求变求快。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离不开贴合实际、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在新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传播媒介的不断增多,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手段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和新渠道。首先,当地政府可以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农民推送红色知识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使农民能够在无形之中接受教育;对于一些很少使用手机的农民,当地政府可利用一部分经费为农村开设报刊亭,建立广播台或张贴海报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地方。其次,当地农村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与当地风土人情相结合的节目表演、知识竞赛等,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让农民在自编、自导、自演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同时也可以将城镇的文艺活动融入乡村,组织城镇文艺人员深入农村进行演出。最后,可以组织农民去当地的革命圣地或纪念馆去参观学习,使农民通过休闲放松的方式去了解英雄人物事迹并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了解,从而使农民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境界。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9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5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四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1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70.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八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4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80.

[7]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重大决策和事件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6.

[8]中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4.

[9]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战争发展史: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03.

[10]刘宏煊.抗美援朝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48.

[11]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0.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03.

[13]刘宏煊.抗美援朝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61.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四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49.

[15]马社香.农业合作化运动口述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371.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79.

[17]刘宏煊.抗美援朝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71.

[18]中国经济论文选编辑委员会.一九五二年中国经济论文选:中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4:30.

〔责任编辑:包 阔〕

猜你喜欢
土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马克思主义土地思想对中国土地改革发展的影响
对《五四指示》不彻底性及创新性研究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初中 “土地改革” 教学中的史料选取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