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红色标语的形成发展、历史贡献与价值意蕴

2024-07-10 10:41芦佩玉,邹晓芟
关键词:历史贡献价值意蕴

芦佩玉, 邹晓芟

摘 要: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是红色文化资源中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初步形成期、系统成熟期三个阶段。在土地革命时期为宣传党和红军性质、政策纲领、武装群众、打击敌人、巩固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央苏区红色标语作为革命精神的物质成果,凝结着人的解放的价值旨归,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鲜活素材。

关键词: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 形成发展; 历史贡献; 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 K263; D23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4.02.006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革命根据地为宣传革命纲领、发动群众、瓦解敌人,用石灰、红土粉和颜料写在村头道旁、房前屋后的革命宣传短句,其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起到了宣传革命性质、鼓动革命意志、凝聚革命力量的重要作用。中央苏区红色标语是党早期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1]。因此,深入探析中央苏区红色标语的形成发展、历史贡献及其价值意蕴,对推进革命文化教育、涵养革命精神、培养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的形成发展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的产生源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转移过程中,由于农村中广大群众对共产党不了解,对党领导的军队性质不了解,加上国民党的恶毒诬蔑和反动宣传,造成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普遍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能否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接受党的主张、接受红军,关系到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关系到党和军队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巧妙地运用标语这一有力武器应对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种种现实困难与挑战,中央苏区红色标语的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初步形成期、系统成熟期三个阶段。

(一) 萌芽发展期(1927-1928年)

自三湾改编开始,到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这期间中央苏区红色标语宣传工作逐步开展,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早在大革命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宣传组织不完善,宣传力量薄弱,影响了苏区建设发展的进度。毛泽东尤为重视标语宣传工作,他曾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对农村的标语和演讲宣传大为赞赏:“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演讲,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2]党在三湾改编之后“成立士兵委员会,广泛采用刷写红军标语的方法,大力对群众进行宣传”[3]。井冈山会师之前,“红军的宣传工作是按国民革命军的旧习惯来做的,即由政治部的少数人去做”[4]。很多士兵认为自己只需要服从命令,积极参与斗争即可,标语宣传是政治部的事情而与其他人员无关,这导致“每每红军经过某地只是少少的几张标语,群众毫不懂红军是什么东西,甚至许多把红军当着土匪打。红军为解决这困难,宣传才逐渐进了步。”[5]1927年底,毛泽东创造性地把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和党的革命任务统一起来,宣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一为打仗消灭敌人,二为打土豪筹款子,三为做群众工作,并在军中建立宣传队,执行书写标语和演讲等宣传群众的任务。在此基础之上,红军士兵克服了单纯军事观点,建立宣传兵制度。在军队每个机关中派选五人担任宣传工作,不参与作战,不做勤务,只做宣传。宣传队兵分两组,一组进行口头演讲,红军所经之处需要士兵手持红旗及标语传单向群众进行宣传;另一组进行文字宣传,宣传员携有石灰桶、毛笔等书写工具,在墙壁上书写红军标语,并破坏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标语,使得红军所经之处皆布满红色标语。党的标语宣传工作在这一时期仍处于薄弱阶段,其制度规范、体系建设、人员组织安排、标语内容规范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与发展。

(二) 初步形成期(1928-1929年)

自井冈山会师之后,到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之前这一段时间,党的标语宣传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不断走向条理化和规范化。党的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强调《中国共产党十大纲领》是共产党现阶段宣传群众、武装斗争的主要口号,党的总路线在于争取群众。会议通过《宣传工作决议案》,明确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移至夺取广大工农兵群众与实施工农群众之政治训育”,党的宣传工作要“增加对于扩大群众工作的注意”;两个具体任务是“增高一切党员的政治知识”与“增高党在广大工农群众中工作和宣传员的理论上的认识”[6]。1928年6月,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四号——关于宣传鼓动工作》,从党内宣传、工会宣传、苏维埃区域宣传、反帝反军阀及兵士宣传、宣传组织等方面提出进一步的规范与要求。1929年4月,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发布了《红军标语》,第一次较为规范地公示了13个主题共计134条标语口号,并在注意事项方面要求标语书写要规范,不能错字、漏字,军队在行进过程中,标语的选择与书写应当依据部队所在区域范围大小从《红军标语》对应的做有记号的标语中进行选择。1929年10月,红军第四军前委宣传科编写了《宣传须知》,从宣传的意义、原则、方式、材料以及宣传的技术等五个方面作出具体要求。例如在宣传的方式方面,共列出11种方式,其中将标语列为首要宣传方式;在宣传的材料方面,强调材料的采用以最有鼓动性为原则;在宣传技术方面,明确标语书写要求是:“①写墙标语要选择位置,要写得高,使人远远望见,使反动派不好破坏。②写时不要有错误,如草写,省笔字,掉了字等,在一个地方不要重写标语,一个(条)标语写完后须看过一次才走。③石灰或墨水不浓不淡。④写标语时如有人来看,就要与他解释所有标语的意义,不要哑巴式的只管写不开嘴。⑤写标语要研究求进步,不要敷衍,不准写得杂乱无秩序,或写在商人招牌上使别人讨厌”[7]。这一阶段虽然标语宣传工作得到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红军士兵对标语宣传的作用和意义把握不准确,忽视对城市贫民、妇女群众、青年群体等特定对象的宣传。此外,标语还存在内容创新性不够、队伍建设不健全、投入经费不足、标语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三) 系统成熟期(1929-1934年)

自古田会议召开之后,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之前这一段时间,党的标语宣传工作已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阶段,拥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条例,标语宣传效果取得可喜成效。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系统论述了宣传的意义及重要性,将宣传工作视为红军的第一个重大工作,是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的助推器,需要不断完善其发展体系;决议主要从内容和技术两个方面对当前宣传工作存有的不足进行梳理与总结,并提出要尽可能地团结能够团结的力量,健全宣传队伍。以支队为单位组织一个16人的宣传中队,将中队的宣传员再分为三人一组的若干宣传分队;宣传人员要从地方政府选派或从军队中推优选择以提高宣传队伍人员的政治文化素养;增加宣传费用,制定宣传计划,创新宣传方式(例如采用化妆宣传、绘画宣传等);把标语写在敌军会经过的地方,力求简短、精警,令人过目不忘。古田会议之后,标语宣传工作得以制度化、规范化,为后续完善相关制度做好了铺垫。1930年4月,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发布《宣传员工作纲要》,共计17条。《宣传员工作纲要》对宣传员的工作职责、宣传方式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要求每位红军宣传员随时备好可以书写标语的工具,标语的内容只能从规定的标语本子中选取,每到一处用红布写上标语悬挂在主道中间,宣传员出发前要注意开展当地社会调查,除向群众进行宣传之外,还必须多写对敌方士兵宣传的口号等。1930年11月,面对国民党的围剿行动,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发布《宣传动员令》,号召人人动手写标语,标语宣传深入人心。1931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要求:“苏区内各中央局必须要有健全的宣传部,领导苏区内一切宣传鼓动工作。宣传部应该有计划的,经常的做宣传鼓动工作,领导各级党部建立这项工作,并经常给以检阅与帮助。在宣传部下面必须要经常地召集宣传会议、各种文化工作人员会议,决定在某一时期内所应该做的宣传鼓动工作。”[8]强调运用标语对白军士兵进行宣传鼓动,以达到瓦解敌军的目的。这一时期的标语宣传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且社会覆盖面更广,更注重内容的扩充、用语的规范和方式创新。

二、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的历史贡献

就其历史贡献来看,中央苏区红色标语起到了宣传红军、宣传党的政策纲领、武装群众、打击敌人的巨大作用,让根据地群众逐渐了解接受了红军这支革命队伍,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为红色政权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 阐明党和红军性质,迅速壮大革命势力

阐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是革命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首要因素。革命初期,政治地位较低、经济基础薄弱的中国共产党虽已登上政治舞台,但话语权仍被国民党控制并剥夺。国民党一边继续着“清党”行径,一边控制舆论、封锁消息、欺骗宣传,抹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地处偏僻、消息闭塞的群众自然对共产党知之甚少,对红军产生恐惧心理并怀有敌意。党面临着如何在落后的农村或山区环境中建设党、建设军队的历史性问题。针对以上现实状况,中国共产党鼓励采取与创造新的宣传鼓动方式,运用活泼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鼓动工作形式将党和军队的政治影响扩大到群众当中去[9]。首先,通过《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集中反映党的政治主张,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及红军性质与任务,增进群众对党和红军的了解。其次,利用便于理解、简洁直观的标语口号对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进行通俗化表达,例如“共产党是为工农兵劳苦群众谋利益的!”“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有饭吃衣穿屋住的党!”“红军是工农自己的武装!”“要根本消灭敌人就要猛烈扩大红军!”等标语,准确地把握住了群众的内心诉求,使得党和红军的主张得到热烈拥护和响应。再次,通过一系列纪律规定塑造出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和军队的良好形象,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党员训练大纲》中明确规定基层党支部和每个党员的义务与权利,要求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宣传红军“不损害工农一点东西”“红军不拿工农贫民一点东西”“红军官兵平等”等标语口号,使群众了解到红军是一支与旧有军阀截然不同的新型军队,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起到了舆论先导的作用。

(二) 揭露敌军丑恶罪行,分化瓦解敌人围剿

促使白色政权分裂和敌军内部矛盾深化,是革命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四条步骤对敌军进行分化瓦解。一是罗列国民党所犯罪行,将《国民党十大罪状》广而告之,揭露国民党背叛革命、欺压贫苦工农、出卖民族利益的丑恶罪行。二是巧妙进行对比,启发国民党官兵的阶级觉悟。多数宣传队伍常常将《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国民党十大罪状》的标语写在一起,从政党性质、官兵关系、民生经济、对外关系和军民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有效加强对国民党的舆论攻势。通过宣传直逼人心的标语“反对白军长官压迫士兵!”“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白军士兵们,你们是工农出身的,不要来打工农红军!”“白军士兵是工农出身,不要拿枪替军阀杀工农。白军士兵不要去前线打仗,不要替军阀当炮灰。”让国民党官兵能够有所觉醒。三是发布优待俘虏政策进行感化,“优待敌方俘虏兵,是对敌军宣传的极有效方法......医治敌方伤兵,亦是对敌军宣传的极有效方法。”[10]针对敌方俘虏兵坚决做到不搜身、不侮辱、平等对待,愿留则留,愿去即发放路费;针对敌方伤员则积极医治,愿发钱送返。“不杀敌方投诚官兵!”“医治白军伤病兵!优待白军俘虏!”这些标语对于瓦解敌军,壮大红军,争取人心,团结最广大的力量起到了巨大作用。四是积极宣传策反国民党官兵,加强统一战线。“白军士兵要想得到真正的解放,就要起来杀死压迫你们的反动官长,与红军联合一致打倒帝国主义和卖国的国民党!”“欢迎白军士兵拿枪过来当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反对国民党军阀,反对国民党出卖东三省!欢迎十九路军士兵和红军去打帝国主义;欢迎十九路军,实行土地革命;欢迎十九路军与觉悟官长拖枪来当红军!”。瓦解敌人军队的主要目的在于争取敌军官兵反战、怠战、停止抵抗,或者使之起义、投诚和投降,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三) 唤醒群众阶级觉悟,自觉投身革命洪流

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是革命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可靠基础。“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11]结合当前形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与关键点在于争取群众,党要用一切力量去加紧团结无产阶级的群众。“共产党取消苛捐杂税”“土豪的谷不要钱”“打到赣州去,彻底分配土地!”,革命的基本问题在于农民,而农民的关键问题在于土地,可见将农民的物质利益与党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才能实现作为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革命化目的。共产党对土地政策的颁布实施加以法律和军事方面的保障,“参加战争革命实现土地法”“彻底分配田地,实现农村军事化!”“红军是保护民众利益的军队,红军是帮助工农打土豪谋解放”,以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共产党将革命与农民之间的物质利益紧密联系来推动革命顺利进行。个体的精神信仰支配着农民对革命的态度,共产党通过灌输的方式让中央苏区民众树立起个人利益同社会目标相一致的情感认同。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明确规定男女婚姻以自由为原则,“男女平权”“离婚结婚实行自由”“反对包办婚姻”,条例废除了旧有的包办、买卖婚姻制度,禁止童养媳,实行一夫一妻制度。还有标语宣传道出:“建立农村学校,贫苦工农不要钱有书读!”“天天去把文学上,能写能算能记账,翻开报纸看得懂,一目了然见识广。”“开办文学为大家,男男女女要参加,学习文化好处多,识字明理脑筋开。”被解放出来的妇女儿童成为中央苏区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中国共产党通过教育与宣传铸造革命灵魂,使得中央苏区群众能“拥护朱毛彭黄领导的红军军队!”“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苏维埃政府!”。共产党在满足群众基本的现实需求基础之上,还加以构建理想信念体系,两者的结合成为革命化的持久动力与源泉。

三、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的价值意蕴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进行革命宣传而形成的一种创新举措,是中国共产党谋求民族复兴、人民解放的历史见证,也是党的崇高追求和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标语至今仍具有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的时代价值。

(一)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是革命精神的物化成果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血与火考验凝聚而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瑰宝。中央苏区红色标语本质上是革命精神的“物化”形态,其形成与发展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以简短而形象的语言宣传发动群众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就明确提出:“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12]。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教育、刊物、红色歌谣、红色戏剧、红色标语等方式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真理,推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大众化发展;另一方面在宣传内容上贴近群众现实境遇、契合群众革命愿望,并结合群众的核心利益即土地、民生建设、社会保障等需求,阐明中国共产党是为工农阶级谋利益、做服务的人民的政党;在宣传方式上运用方言俚语,将党的主张、苏维埃政府的法令等口语化、通俗化,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中央苏区红色标语彰显了伟大的苏区精神,是推进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民权革命的唯一领导者”“实行马克斯(思)主义、实行共产主义!”这些标语口号是苏区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必胜信念的庄严宣告。但随着反革命力量不断对红色区域进行“围剿”,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与悲观情绪对党和红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则是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准确判断与坚定自信。“保卫苏维埃根据地!”“革命成功万岁!”“革命高潮万丈!”,正因为有坚定的信念,使中国共产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最终的胜利。中央苏区红色标语所传递出的精神力量,至今仍具有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的时代价值,能起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育人作用。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更要在长期的奋斗中传承好催人奋进的革命精神,感悟党史,积蓄奋斗力量。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应当“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14],从中央苏区红色标语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内生动力。

(二)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凝结着人的解放价值旨归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作为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谱写出的革命理想和崇高追求,蕴含着对广大无产阶级生存境遇的切实关怀,凝结着人的解放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廉政和法制建设以及农业、工业、商业、财政金融、文化、教育、卫生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领域均有相应的标语口号进行宣传,像“实行土地革命、实行共产主义、实行民全(权)革命、实行男女平等”“苏维埃政府是工农贫民自己的政府”“青年工农不做夜工及有害身体的工作”“反对买卖婚姻包办婚姻”“废止童养媳”等标语口号,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纲领,蕴含着对广大劳苦大众生存境遇的深切关怀。这些红色标语,在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红色政权和改善民生福祉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苏区的斗争建设史始终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围绕这一执政核心理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美好生活、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创造了根本的政治条件。其次,通过标语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帮助苏区人民树立个人利益与社会目标一致的情感认同。鼓励民众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与政权建设,使党的主张、革命目标成为苏区人民共同的政治意识与行动指南。再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法制建设过程中突出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方式。以德治方式形成处处带头、事事争先的苏区干部好作风,以法治方式制定宪法大纲以及民事、土地、劳动、刑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最后,通过提升苏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使在艰难的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仍努力推动苏区教育、文化、艺术、新闻、图书等事业的进步,促进苏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践行以无产阶级的全面自由发展为革命目标的实践宗旨。由此可见,中央苏区红色标语不仅是革命精神的“物化”形态,也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积极融入、传承、创新革命文化是我们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革命文化的守正创新,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既要运用革命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又要与时俱进,融合时代特色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

(三)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是“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做人修养教育、现代公民教育的优良素材和现实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优质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央苏区红色标语字字句句都诠释出无数革命志士“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舍身家”的家国情怀;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救亡图存,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无数共产党人守纪律讲规矩,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缴获要归公的自律精神。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在王尔琢同志追悼会上写过一副挽联标语:“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其中蕴含着共产党人和革命军队至死不渝的理想和信念,成为展示革命英烈崇高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印刻在福建永安红军标语博物馆土墙上的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的国民党,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红军是真正抗日反帝的武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标本,展现出共产党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伟大担当。1929年5月,红四军路经福建永定县坎市时,在墙上用毛笔书写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至今依然清晰可见,其中蕴含的纪律严明、克己奉公的优秀道德品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活样板。历史证明,中央苏区红色标语富含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新时代革命文化教育的鲜活教材,对革命精神的培养、意志品质的塑造、公民道德的养成等都具有资政育人的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15]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挖掘红色标语的育人价值,学习借鉴红色标语的育人方法,有效运用红色标语的育人功能,切实释放红色标语的时代光芒,使人民群众真切领悟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伟大精神,提升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进而实现以革命文化为“营养剂”,不断增添坚定理想跟党走的“正能量”,激发强大的中国自信、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共产党员,2021(22):4-6.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5.

[3] 颜清阳.红土地上的红色印记:苏区标语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2:64.

[4] 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党史研究资料:第6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9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60.

[6] 张静如.中国共产党通志: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66.

[7] 尚守庆.红色标语:中央苏区标语口号收藏集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8:45.

[8]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11-212.

[9] 张闻天.张闻天文集.第1卷[M].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编.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5:221-222.

[10]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11.

[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21.

[1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6.

[13]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9.

[1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党建研究,2021(12):11-45.

[1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员之友(新疆),2021(05):4-10.

(责任编辑 文 格)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浅谈抗大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