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艳 陈福仙
摘 要:指向实践的学习重视在过程中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前提;同时实践性学习的情境,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培育。从实践层面思考教学的整体改进,是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群文阅读的推进,以议题开发作为重要纽带,从学科实践、学科融合和综合实践三个维度思考议题的设计。议题上承课程目标、下启文本选择,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能够引领英语学科教学实践的开展。议题的开发和实施具有探究性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实践导向;中职英语;议题开发
* 本文系宜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X/2021/25)研究成果。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了“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课程改革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有其深刻意义。因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支点和依托,能够促进育人内涵、品质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其本质就是育人方式的变革,因为学习方式决定了学习过程,决定了育人导向和实践效果。认知领域强调实践性,并得到了现代认知科学原理的支撑;情景心智观强调学习的具身性、情景性;杜威的实用主义强调“做中学”;建构主义强调过程中建构,这些认知主张都强调实践,是实践角度审视认知的各维度的体现。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学习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发生;同时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实践形态,因此从实践维度审视学习,并确立学习的实践导向,是返璞归真的应然之举。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突出实践的课程改革基本原则,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儿童从牙牙学语到熟练掌握语言,是在模仿中学、在情境中学、在不断运用中学,语言实践才是语言学习最本质、有效的方式。语言学习中强调实践,正是把握了语言学习的本质。
相较初、高中的英语学习,中职英语更应强调其实践性。从中职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定位看,英语学习是为了提高运用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其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大都围绕职场运用,有鲜明的实践性;课标提出的课程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实践导向的教学改进是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长期以来,中职各学科的地位尴尬。虽然英语是必修科目,但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技能提升和就业,因此对英语学习并不重视,缺乏学习动力;就教师而言,由于缺乏成绩的压力,教学中也很难有类似中小学教学的全力投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实践导向的教学改进,强化学科教学的实践化,是化解尴尬的最优选择。
成尚荣先生认为,学科实践的内涵是:“强调超越知识点的素养目标、学科专家思考与行动的惯例、过程技能与操控技能的整合和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就学科实践的内涵看,学科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在学习的过程中,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会问题解决的正确思维方式和策略,在实践中提升真实能力。学科学习的本质应该是一种实践形态。作为语言学习的中职英语教学,应该从实践层面思考教学的整体改进。教师需要在把握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以学科实践为导向,通过设计建构学习的策略、模式,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选择群文阅读作为中职英语教学改进的突破点,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和考量。群文阅读是多文本的阅读,不仅拓展了阅读量,更为关键的是在多文本阅读的读、议、比、评的过程中,改变了阅读过程中单一的信息输出模式,形成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头交互,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维得到充分训练,反思和元认知能力得到培育。这样的学科学习形态,契合学科学习实践化的导向。另外,群文阅读的组织实施,能够提升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引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在群文阅读中,议题是整个教学流程的核心,议题上承学科目标,下引群文文本的选择,贯穿学习过程。议题的设计开发,是群文阅读的重要环节。实践导向的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有赖于议题的价值判断与整体开发。
二、实践导向下的中职英语群文阅读教学议题开发维度
(一)指向运用的学科议题
中职英语学习与初高中英语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专业运用。《中职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英语为职场发展奠基的目标要求,并且其职业模块的内容设计,也紧扣职场实践。因此中职英语群文阅读议题的开发,最主要的方向是职场运用的实践。议题开发中,相关人员应该关注学生学习专业的内容,从专业与英语学科的交汇处设定议题的内容范畴;议题的设定,要能够促进学习实践的开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符合群文阅读对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能够贯通学习文本,有可议性、生成性等。
例如,在旅游商贸专业的英语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设交际实践场景,使学生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教师设计了“跨文化理解”的相关议题:1. “狗仗人势”与“big dog”——词汇中的文化差异;2. “一个水果”——语法规则中的文化差异;3. “饭吃了吗”和“天气真好”——跟老外聊天;4. 梁祝化蝶——罗密欧与朱丽叶殉情(文学中的悲喜剧)。
多文本的阅读及教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有学生总结和反思了跨文化理解。如日常打招呼的差异,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而言,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候理解为对个人隐私的询问。在西方的日常问候,人们局限于泛泛而谈,常用“早上好”之类;或者选择谈论天气,如“今天天气不错啊!”
告别语的差异,在中国,来客道别时,主人一般注重表达不舍之情,会客气地挽留对方:“再坐会儿吧!”“时间还早呢!”“有空再来玩!”等,而西方人则可能对这些话产生误会,会认为主人不希望他离开而感到左右为难。英语国家的人道别时,更为注重双方接触的评价,以表达愉快交谈的心情,如“很高兴见到你!”“今天的交谈很有收获,谢谢你的帮助!”等。通过这些议题与选文的匹配,以及在模拟实践情景中的实施,学生能够明白文化差异对口语交际中的影响,进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正确选择、合理运用。
(二)跨学科学习的议题
知识产生于复杂的现实情景中,必然关涉多个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注重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而现实问题常常不会是单一的学科能够解决的,因此倡导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实践导向下的中职英语跨学科主题的学习,可以根据中职学科、专业的学习内容、具体情境,通过群文阅读跨学科议题的方式,依托群文阅读课程的整合功能,开发相关专题并实施。当然,相关议题的开发,还是要依据中职英语学习的具体内容展开。
跨学科学习议题的开发,可以是“英语+学科”和“英语+专业”。“英语+学科”的议题,是指英语与语文、数学、思政等学科内容的整合而提炼的议题,是基于英语学科学习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的部分;“英语+专业”议题同样是基于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有交叉的部分而提炼、设计的。这些议题的引领,拓展了英语学习范围,提升了英语学习的实践性,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建构。例如,教师在进行英文诗歌教学时,结合语文学科开展设计:从节奏与写作技巧、字音与写作技巧、诗歌的语感与写作技巧三个维度设计议题,组合双语阅读文本,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在议题的整体引领下,教师围绕议题设计问题链:英文诗歌中的节奏变化如何影响诗歌的意境?英文诗歌节奏变化的应用是否有利于汉语写作?在英文诗歌中,如何运用单词的语音特点强调某些意义?如何通过文学手法营造英语诗歌的美感?教师通过运用启发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辨析、归纳和提炼,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
为了从朗诵的直观角度体验诗歌的表达差异,教师设计了“换种语言读诗歌”的议题:针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教师提供翻译版本,请学生用中文、英文分别朗诵。小组从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进行讨论。
《望庐山瀑布》英语译文如下:
Over my bed is the bright moonlight,
Is the frost painting ground in white?
I raise my head to see the moon bright,
Lower it to picture my home in mind.
通过对比朗诵和分析评议,学生明白了诗歌的魅力在于节奏、韵律和意境,如果翻译作品无法完全体现这些魅力要素,就会显得直白无趣。由此,教师进一步开展英文原版诗与中文译文的朗诵比较。为了深化这一认识,教师还选择了一些优秀中译作品的朗诵、比较让学生进行赏析,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翻译英文诗歌作品的技能、技巧。从实施效果来看,在英文诗歌学习中采取跨学科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文学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已有知识,促进英语知识、技能的深度把握与建构。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不同语种的文学创作形式和技巧,提升自身的文学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科与专业的结合,较多地在英语实用文本的学习中开展。教师可以结合英语学习内容,与专业学习内容对接,设计相关议题,引入专业运用的相关内容,开展实用文本的阅读和写作。如在旅游专业中,教师设计了“为英国朋友讲茶道”这一议题,将旅游英语和学生的茶艺课相结合。在实用文本的学习阶段,教师将学生的茶艺老师邀请进英语课堂,结合旅游专业的茶艺课,通过用英语讲述制茶、泡茶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魅力,同时学生从茶道中,感受到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更好地成为中国文化的讲述者和传播者。在专业视角下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实用能力得以强化,可知实践是促进知识建构的最有效抓手。
(三)融入综合实践的议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的一种形态,其最大的特点是大任务、大主题引领,在更大的学习空间中,融合年级、学段及学科,将各学科、专业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综合运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当然,教师从单一的学科层面很难设计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选择从学科层面融入综合实践的过程。
例如,学校开展的“上善若水”水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分析,从英语学科层面设计了相关议题和学科实践活动,并融入综合实践活动。
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有关景点介绍的单元内容时,授课教师依托校园景观“善水广场”,结合学校校训“上善若水 尚技修远”,以“善水”为主题开展“行走的课堂”活动,进行室外景点特色的实地体验。具体而言,教师带领学生亲自体验“善水广场”的景点特色,学生在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后,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活动记录景点特色,挖掘文化故事,小组分工协作,完成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自身对“善水”文化的理解。学生在参与的实践过程中,增强了英语语言沟通能力、合作创新意识以及传统文化自信。
“上善若水”水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的一个品牌项目,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推进。本课题组正在计划设计英文版的项目形式,并已经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认可。
三、结语
实践导向下中职英语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开发和实施,切实引导了英语教学由知识教学向实践运用教学的转变,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以真正提升。议题的开发还有许多维度值得去探究,也应该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更多层面,建设有特色的英语教学样态,以促进中职学科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尚荣. 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础、核心要义与基本形态[J]. 中国教育学刊,2022(10):55-60.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 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 中国教育学刊,2013(06):62-66.
[3]李书丹. 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 中国文艺家,2018(04):277.
(责任编辑:郑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