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药学类人才培养机制探究

2024-07-06 15:35黄丹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黄丹

摘 要: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产业人才供需精准对接的必经之路。基于医药卫生行业的特殊性,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在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要求很高。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优化产教融合路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措施,打通产教“合而不融”的痛点,推动校企双方协同育人。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产教融合是将职业工作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掌握实用性技术,更快适应岗位需求,最终达到高质量就业的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提升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最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双元”育人的职业教育目的。

一、深化产教融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至2022年突破千万,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我国高等教育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职业教育则致力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政策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受限于国民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见,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办学质量也落后于普通本科院校。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直接套用普通本科院校的相关内容,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更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现代化技能学习,为学生提供完备的技术学习环境和训练场所。产教融合契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和需求,将产业与教学结合在一起,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体系设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甚至消除了企业对员工再次进行岗位培训的时间,减少了企业用人时间及经费成本,节约了行业资源,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药学类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企业参与度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这种社会观念进一步推动了医药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医药企业为了站稳市场,保持自身竞争力,在生产和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更新迭代加快。但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受体制机制所限,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等方面无法跟随市场变化而快速转变,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导致毕业生在校期间学到的职业技能无法适应行业需求。产教融合的特点是突出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实际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积极性较高,而企业参与度并不高。归根结底,企业是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本质上追求利益,而大多数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并未能得到足够的回报。此外,药品属于比较特殊的商品,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环境和质量把控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也导致医药企业对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训存有顾虑。

(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医药企业的生产设备精密度高、操作难度大,产品质量把控十分严格,因此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着重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但受教学经费、实训场地、发展规划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的实训环境建设与本科院校相比较为落后,实训设备未能随行业技术发展而及时更新。同时,与落后实训设备对应的是过时的传统实训技术教学,教师只能依靠现有的实训仪器对课程知识展开讲解,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掌握落后的实训技能。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这样的职业技能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与工作实际需要,况且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前还需一段较长的职业能力学习期与适应期,其间企业要对学生重新开展入职培训,这极大浪费了学校和企业的育人资源,也提高了行业人才培养成本。

(三)教学过程缺乏实践

囿于实训场地建设不足,高职院校教师在实训课程中缺少实物支撑,只能将重心转向理论课教学。同时,高职院校教师与本科院校教师相比,缺少与行业高层次技术人才交流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自身应用型技能逐渐弱化。部分高职院校实训条件落后,无法对教师开展实训操作技能考核,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学生也只能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无法提高应用型职业技能,这种教学现状从本质上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药学类人才培养机制探究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但现阶段产教融合仍存在一些问题,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较少,停留在表面、浅层的融合,仍未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拿药学类专业的产教融合来说,医药企业仅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提出少许建议,或者不定时举行医药行业发展交流会等,并未在学生技能培养中起到引领作用。因此,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产教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切实为企业和高校提供支持,推动产教融合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院校也应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成立推进小组,将工作任务细化到人,确保具体项目有专人负责、具体问题有专人落实,以责任到人的细化机制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二)优化产教融合路径

医药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极大,对人才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要求很高。高职院校在办学中要深化产教融合,发挥企业在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定期与企业举行座谈交流,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标准,洞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式,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校企双方要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追逐恰当的利益是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高校要想增强产教融合中企业育人的主动性,就要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待校企合作。企业与高校合作,看重的是人才资源,而高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而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在岗位实践中快速成长。此外,校企双方还可共建产业学院,深入开展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因此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非常重要。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应该具备较高的理论与技能素养,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但实际上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是应届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工作。例如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的教师,基本没有医药行业工作经验,对很多实践中的技术性问题缺乏认知,在教学中就倾向于纯粹的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是,企业人员虽然操作技能熟练,但理论知识方面比较薄弱。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起来,组建一支理论与应用兼顾的教师队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推动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也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和医药卫生行业的飞速发展,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在专业性和应用性方面面临巨大考验和挑战。开设药学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要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剑.产教融合视域下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探究[J].科教文汇,2024(3).

[2]林芳菲.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

[3]叶曼,谭雅茹,刘玉莲,等.医药卫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8).

[4]龚光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3).

[5]杨东生,钟文婷,王立英,等.基于校企合作的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4(1).

[6]袁文武.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模式及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2023(35).

[7]周鑫言.哲学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