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斌 郭孝楠 章菁
【摘 要】 文章选取LED行业龙头企业利亚德光电集团与Micro LED芯片生产技术领先的台湾晶元光电为研究对象,就两者协同创新的动因、协作模式及对利亚德组织韧性的提升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寻求优势资源、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扩展销售渠道为动因的产业链协同创新可以通过合资经营新企业的方式为双方带来更有深度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双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共享,对企业要素整合、财务状况及市场表现均带来积极影响,进而从脆弱性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三个维度全面提升组织韧性。研究为企业打破零和思维,以产业链协同创新方式提升脆弱性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也为新环境下我国企业组织韧性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借鉴。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组织韧性; 脆弱性管理能力; 适应能力; 恢复能力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4-0147-09
一、引言
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变迁,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广阔前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加坚定了企业以创新谋求核心竞争力提升和组织韧性增强的发展理念。在全球能源日益短缺的大背景下,由于光照效率高、节能性强、光衰小和寿命长等特征,LED产业①在全球照明市场前景广阔。同时,LED产业作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健康发展对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及推动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在“十四五”规划和国家绿色照明工程等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2022年LED照明市场规模约为10 085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2017—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0.71%②。尽管我国LED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产业链上的企业从上游芯片研发,中游封装生产,到下游产品销售,均存在高度的对外依存。因此,如何推动我国LED企业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对外界的高度依存并助力企业提升自身韧性,成为理论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点。
哈肯[ 1 ]认为,在生产、营销、管理等不同环节和不同阶段,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共同利用资源,整合要素配置,由此产生的协同效应最终会带来“1+1>2”的效果。赵玉林和谷军健[ 2 ]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高科技产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已有研究表明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进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但协同创新是否能助力组织韧性的提升,现有研究尚未涉及。基于此,本文以利亚德光电集团(以下简称利亚德)与台湾晶元光电集团(以下简称台湾晶电)的协同创新案例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协同创新的动因、合作方式和对组织韧性的助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我国企业打破固有思维、实现协同创新提供了启示和参考,也为企业在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以协同创新方式增强自身韧性提供了理论借鉴。
二、文献综述
(一)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
根据冯圆[ 3 ]的研究,企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导向,通过与企业群组织内的利益主体以及外部企业的协作,不断获取更多收益。Birgit和Tobias[ 4 ]研究发现,协同创新对协同主体的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所产生的收益大于其各个参与者单独创新收益的总和,同时每个参与协同创新的成员所获得的收益也大于其单独创新时产生的收益[ 5 ]。由于协同创新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成功率,相较于单独创新,协同创新更有可能催生新的产品类型或生产工艺[ 6 ]。根据创新引致需求理论,当这些新产品投入市场时,消费者的青睐会促使该类产品的销售数量明显增长,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提升企业创新的成功率,并进一步增加自身收益是企业选择协同创新的根本驱动力。
(二)组织韧性的内涵及度量方式
根据张蔼容和胡珑瑛[ 7 ]的研究,韧性是组织具备的一种连续属性,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表现为组织主动调动资源避免受到冲击中断而快速恢复的能力,事中表现为组织承载、吸收冲击并维持状态与结构稳定的能力,事后则表现为组织重组资源、转变平衡状态以维持业务稳定和组织永久发展的能力[ 8 ]。赵云芳等[ 9 ]、许滨鸿等[ 10 ]认为,企业需要通过获取外部特殊资源,以实现自身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组织韧性。
组织韧性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测度:一是关注企业资源配置和要素整合能力[ 11 ];二是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 12 ];三是关注企业的市场表现[ 13 ]。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但产业链上的两家企业能否通过研发合作产生的协同效应提高自身要素整合水平、财务状况和市场表现进而增强企业组织韧性,现有文献鲜有研究。基于此,本文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视角切入,通过对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案例的研究,重点分析上下游企业间协同创新对合作主体组织韧性带来的影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具体抓手和实现路径。
三、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的动因及过程分析
(一)公司简介
1.利亚德光电集团
利亚德光电集团于1995年在北京市海淀区成立,202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300296。利亚德集团是国内首家推出全彩LED显示产品的企业,是全球首家自主研发出小间距产品的企业,也是全球首家量产Micro LED显示产品的企业。
2.台湾晶电公司
晶元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EPISTAR)于1996年成立于台湾新竹,以自有的有机金属气相磊晶(MOVPE)专业生产制造LED磊晶片及晶粒,并发展相关系列产品。
3.利晶微电子公司
利晶微电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于2019年成立于江苏无锡,由利亚德、台湾晶电共同注资3亿元注册成立,一期项目用以打造全球首个Mini LED和Micro LED显示量产基地,推动Mini LED和Micro LED显示技术在研发、生产和应用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满足LED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增长需求。
(二)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的动因分析
1.外部动因
(1)协同理念的广泛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非零和博弈”的思想广泛盛行,最初处于对立状态的企业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将优势资源互补以谋求合作创新并构建伙伴关系来支持自身的长久发展。协同创新已成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以及提高组织韧性的可行选择。作为一种发挥多方资源优势的合作模式,协同创新可以有效降低单个企业自身能力不足的劣势,发挥协同效应,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在市场竞争转移的背景下,协同创新对解决自身市场资源不足和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形成一种面向未来且具有长期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
(2)LED产业整合的迫切需求。随着LED显示日趋微型化,性能更加优异的Mini LED脱颖而出,同时具有高画质、低能耗特点的Micro LED也随之产生,并逐渐成为现有的最优显示技术。Micro LED的优势使其在未来市场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选择加紧研发Micro LED相关技术以实现技术突破并抢占市场份额。然而,Micro LED量产存在巨量转移、芯片尺寸微缩及封装、驱动稳定性等诸多难点。企业想实现量产,至少需满足实现具有极高优良率的巨量转移,配置工艺先进、环境优良的齐备产线和可靠原材料供应商三大条件③,这迫切需要聚拢上下游资源进行LED全产业链的协作与整合。
(3)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LED产业是我国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与节能环保产业,在“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持续支持LED技术发展和突破,已出台《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和《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大力扶持LED行业的发展。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域的无锡,具有政府给予的政策优势和保障,这为利亚德和台湾晶电在无锡市梁溪区设立利晶微电子进行协同创新提供了大力支持。
2.内部动因
(1)品牌供应商利亚德急于寻求芯片来源。利亚德是LED屏以及小间距技术的领先企业,拥有实用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巨量转移技术、丰富的制屏技术经验、大屏领域的市场资源及相关渠道,同时还拥有自身较为成熟的品牌。但利亚德在Mini LED以及Micro LED领域缺少前端芯片生产技术和能力,无法自主生产小间距领域所需的芯片。因此,对于利亚德来说,与小间距领域芯片技术成熟的企业进行协同创新,不仅有利于其减少自身研发时间,快速抢占国内外LED屏在小间距领域的广阔市场,而且可以潜在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助力成功突破小间距领域芯片研发。
(2)芯片生产者台湾晶电力求拓宽销售渠道。台湾晶电拥有全球首创的“最小间距”和“最小单颗RGBLED封装尺寸”显示屏模块,具有领先的Micro LED芯片生产技术和能力,同时具有完备的封装技术,但缺乏中下游的成品组装能力以及销售渠道。对产业链来说,完成LED产品生产所带来的利润增值远大于仅销售上游的芯片,因此对外寻求合作以完成自身产品的进一步再加工有助于台湾晶电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
(三)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的进程梳理
利亚德与台湾晶电的协同创新以合资成立新企业的方式进行,两家公司合资成立的利晶微电子公司是两者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利晶微电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在无锡打造全球首个运用巨量转移技术实现最小尺寸Micro LED显示产品大规模量产的产业基地。来自爱企查的数据显示,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元丰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晶电)持股20.9%,晶宇光电(厦门)持股29.1%。利晶微电子在2020年7月底完成公司厂房的装修以及设备调试工作,8月试产并在10月正式投产Mini LED背光显示及Mini/Micro自发光显示产品。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具体的协同创新进程如图1所示。
(四)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提升组织韧性的作用机理分析
协同创新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创新的成功率,而且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韧性则是生态系统平滑扰动、吸收外界因素及增强系统持久性的能力。本文结合协同创新和组织韧性的相关理论,将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细分为组织脆弱性管理能力、组织适应能力和组织恢复能力三个维度。其中,组织脆弱性管理能力对应事前,通过衡量企业供需关系和自身要素整合能力来实现;组织适应能力对应事中,通过测度企业的研发产出和盈利能力来实现;组织恢复能力对应事后,通过关注企业股票收益波动的情况来实现。因此,本文基于协同创新和组织韧性等理论体系,着重分析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对组织脆弱性管理能力、组织适应能力和组织恢复能力的影响。
1.协同创新提高组织脆弱性管理能力
(1)信息共享增强减少供需波动偏离。由于信息交流不畅及信息扭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供给与需求往往会存在偏差和波动。对上游企业来说,需求信息的偏差会导致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或有效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14 ]。同时,由于供给信息的偏差,下游企业的需求也会存在无法得到精确匹配的情况。这样不仅会使上下游企业的供需无法得到满足,而且会进一步降低供需间传导效率,最终导致供应链的脆弱性。而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促进协同效应的产生。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过程中,双方会不断增强互信,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进而更好地匹配供给和需求。在这一路径下,及时和有效的信息沟通最终会降低整条供应链的供需波动。
(2)战略联盟建立促进要素整合。从现有结构来看,LED产业主要分为上游的“芯片公司”、中游的“封装公司”以及下游的“应用公司”。利亚德与台湾晶电的协同创新有助于发挥台湾晶电的技术优势,为利亚德带来稳定的供应商,避免利亚德在与上游供应商议价时发生产品定价的双重边际化。同时,台湾晶电可以借助利亚德拥有的巨量转移技术省去中间的封装环节,建立起更为紧凑的战略联盟。在战略联盟的构建中,相关产业实现了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与迁移,促使整个产业链变得更为简洁与高效。利亚德与台湾晶电战略联盟的构建还有助于增强利亚德的要素整合能力,在产业格局变化中持续强化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
2.协同创新提高组织适应能力
(1)创新水平增加提高研发产出。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双方技术资源优势的不断交互融合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质量并催生出更高水平的技术成果。根据赵炎等[ 15 ]的研究,企业创新水平可从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方面衡量,参照他们的创新质量评价体系,本文以专利数量及专利被引率衡量利亚德创新质量水平的变化。企业选择协同创新后,虽然会立即开展研发创新活动,但不会立即申请专利,以专利评价企业创新质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选择滞后一年的专利相关数据作为企业创新质量水平的参照指标。
如图2所示,在利亚德进行协同创新后,企业的专利数量和专利被引率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虽然2022年企业的专利情况有所波动,但相较于其协同创新事件发生前的年份仍有所改善,这表明协同创新为利亚德带来了更高的创新水平。笔者认为,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为其带来更优质的研发成果。相较于低质量的专利技术,更高水平的研发成果可以为企业带来更丰厚的科技附加值和价值增值,进而在相同研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为企业带来更丰厚的产出。
(2)创新成果涌现增强盈利能力。首先,协同创新提升品牌认可度。利亚德与台湾晶电以合资成立利晶微电子的方式进行协同创新,双方优势资源的互补为其技术突破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利晶微电子在已有封装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Molding表面外观封装结构,助力利亚德Planar品牌在CES2022惊艳世界。同时,利晶微电子组成70人的研发团队,打破国外垄断,成功研发出全球顶尖超高清智能显示技术,并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两块全8K显示效果、5G传输速度的Micro LED显示屏。此外,利晶微电子还根据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率先在业内量产Micro LED标准化产品,为推进Micro LED技术从商用产品到家用电视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标准化大规模量产提高了Micro LED生产良品率,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利晶微电子旗下产品的维修费用,并通过零件快速替换缩减产品的维修时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客户对售后的满意度和品牌的认可度。通过利晶微电子具有全球顶尖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和Micro LED标准化产品的推出,利亚德与台湾晶电的品牌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客户对双方的品牌认可度不断提升。这有助于利亚德与台湾晶电销售价值更高的产品以不断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
其次,协同创新助推高端市场抢占。利晶微电子的成立有助于弥补利亚德自身在Mini LED和Micro LED方面技术能力不足的缺陷,帮助利亚德抢占国内外小间距市场,并于潜在的高端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借助利亚德自身的巨量转移技术和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后不断整合形成的资源优势,利晶微电子可以持续降低Mini LED和Micro LED自发光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接近与现有产品生产成本持平。未来小间距产品持续升级,将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淘汰许多产品,潜在市场将比现在扩大数倍,甚至以几何倍数扩大。利亚德高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同时,自身的盈利能力会获得进一步提高,企业营业利润不断增加。
3.协同创新提高组织恢复能力
(1)经营业绩提高降低财务波动。存货周转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在协同创新中,利亚德凭借自身良好声誉和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吸引了拥有技术资源优势的台湾晶电合资建立利晶微电子。利亚德在已有的巨量转移技术和制屏技术基础上,获得了台湾晶电提供的小间距芯片生产技术,解决了“卡脖子”难题。获取对方先进生产技术有利于利亚德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加快更高技术含量产品产出。同时,协同创新带来的品牌认可度提升和高端市场扩展有利于利亚德更快销售自身产品,进而增强企业存货周转能力。存货周转能力的增强为企业提高经营业绩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利益相关者释放了优质信号,这种利好信号的波浪式传染效应有利于利亚德持续提高企业声誉并获得更为强势的市场认可度。最终,强势的市场认可度有助于股票市场投资者形成乐观态度,利亚德的财务波动水平得以不断降低。
参考何雪菁等[ 16 ]的研究,本文以营业成本/存货平均占用额量化利亚德的存货周转率,以此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
如图3所示,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后,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虽然2021年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有所波动,但整体上协同创新为利亚德的存货周转率带来了明显的正向影响。利亚德存货周转率的上升提高了企业经营业绩,并通过优质信号传递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波动水平。
(2)资源配置加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尽管利亚德的品牌优势、巨量转移技术和成熟的市场分销渠道为其带来了优秀的发展前景,但关键芯片技术的缺失是利亚德进入高端LED领域不容忽视的阻碍。台湾晶电拥有优秀的LED芯片技术,但由于是上游供应商,其获得的产品附加值有限。因此,双方均持有对方企业极为稀缺的关键资源。正如Raesfeld等[ 17 ]研究发现,当多方选择协同创新时,企业有机会从外部获得更多的异质性资源。双方进行协同创新有助于企业以较低价格取得外部稀缺资源从而获得产业竞争优势,同时双方优势资源的互补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为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更快地适应外部环境,从而根据外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升级、组织改进并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又可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最终推动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永久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产业链协同创新可以在促进上下游企业信息沟通的基础上构建战略联盟,降低产业供需波动偏离并提升产业链上企业的要素整合能力,进而提高企业脆弱性管理能力;可以助力企业优势互补提高创新水平和品牌认可度,从而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抢占高端市场、增加研发产出并增强盈利能力,进而提高适应能力;在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基础上,向股票市场释放了优质的信号,有利于增强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从而稳定企业股票收益,降低财务波动水平。此外,稀缺资源的获取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恢复能力。
协同创新对组织韧性的作用机理如图4所示。
四、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后的组织韧性分析
(一)组织脆弱性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1.供需波动偏离度有所减少
供需波动偏离是指由于产业链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之间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导致信息产生扭曲并进一步造成供需关系偏离的情况,通常由长鞭效应衡量。当产业链上的长鞭效应处于较高水平时,信息流的沟通不畅会加剧供需矛盾;相反,长鞭效应水平的下降可以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交互并持续提升产业链的整合效果。当产业链上的供需波动偏离减小时,整条产业链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有所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互信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稳定程度。这种稳定程度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产业链上交互中的薄弱环节,降低产业链中断概率并提高产业链整体的脆弱性管理能力。参考孙兰兰等[ 14 ]、陶锋等[ 18 ]对长鞭效应指数的量化方法,本文构建长鞭效应指标并以此来判断产业链的整合程度,长鞭效应=销售收入标准差/供给成本标准差。其中销售收入标准差是指利亚德上半年和下半年销售收入的标准差,供给成本标准差是指利亚德上半年和下半年供给成本的标准差,供给成本=销售收入+本期存货净值-期初存货净值。
如图5所示,协同创新后,产业链的长鞭效应整体呈现下行趋势。虽然2020年由于多种外部危机的冲击导致供需波动偏离度明显增大,但危机过后,协同创新为产业链整体供需波动偏离度的下降带来了明显的增速作用,产业链的供需关系日渐向好,这表明产业链的抗中断能力日渐增强。
2.要素整合效果趋于增强
张倩肖和段义学[ 19 ]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产业链的整合效果向内表现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倾向于选择专业化分工,向外表现为实现供应链整合效果的不断增强。产业链上的要素整合有利于整条产业链上的企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同时有利于加速产业链要素流通,最终提高产业的整体性及恢复力。通过借鉴相关计算公式,得出产业链的整合效果=专业化分工程度×供应链整合水平。专业化分工程度通过1-(价值增值-净利润+正常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正常利润)进行衡量。其中,价值增值=主营业务收入+存货净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预付款项净额+应付票据净额+应付账款净额)/(1+增值税率),正常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供应链整合水平通过营业成本/(期初存货净额+期末存货净额)/2衡量。
如图6所示,随着协同创新事件的产生,利亚德要素整合情况整体进入稳步增长状态。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在协同创新后的2019年至2021年间呈现出稳定上升状态,供应链整合水平在协同创新后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相较于协同创新前水平仍有所上升。同时,产业链整合度水平作为二者的乘积,在协同创新发生后邻近的2020年至2021年间存在明显上扬。这表明协同创新在助推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后有效地增强了利亚德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及供应链整合能力,进而显著增强了利亚德的要素整合水平,也促使整条LED产业链的恢复力不断提高。
(二)组织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1.研发产出稳定增长
研发投入是企业进行创新的物质基础,研发产出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驱动力。研发产出的稳定增长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在不利环境中应对和抵御冲击的能力。通过衡量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研发支出增长率的比值,可得出企业每单位研发支出获取营业收入能力的变化情况,并以此来判断利亚德适应能力的变动情况。
如图7所示,协同创新事件发生前,利亚德的研发支出较上一年增加明显,但其带来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却呈下行趋势,表明企业研发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有所下降。在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后,其每单位研发支出获取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存在明显上升趋势,说明企业的创新活动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利益流入。更多的营业收入可以为企业未来研发活动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企业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
2.盈利能力逐渐提高
盈利能力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资本增值的能力。对经营者而言,盈利能力与企业经营管理息息相关,同样,盈利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获得更为雄厚的资本,从而增强企业在受到冲击时的应对和抵御能力。
如图8所示,利亚德协同创新前,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2020年受外界因素冲击,企业的营业利润率降至-15%上下。企业选择协同创新后,由于创新成果对财务指标影响的滞后性,2021年后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出现明显上扬趋势,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正向改善,企业适应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趋于增强。
(三)组织恢复能力不断增强
1.财务波动性不断降低
吴晓波和冯潇雅[ 20 ]认为,企业的财务波动性和组织韧性存在负向关系。企业的财务波动性反映企业股票收益的波动情况,财务波动性越低,股票价格越趋于稳定,企业受到外界冲击时的恢复能力就越强,企业的组织韧性得以提升。本文测算了利亚德一年内各月股票收益的标准差,以此衡量企业的财务波动性状况。
如图9所示,协同创新事件发生前,利亚德的财务波动性显著上升,股票价格波动情况明显;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后,企业财务波动性呈明显下降趋势。虽然2022年财务波动性有所起伏,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利亚德股票价格趋于稳定,恢复能力向好。
2.全要素生产率稳定上升
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企业技术升级、管理组织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和企业结构升级等要素的综合功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增强综合实力,适应外界竞争环境、改善经营状况并提升永久发展能力。同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有助于组织恢复能力的显著提升。
如图10所示,协同创新前,利亚德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降低;协同创新后,利亚德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19年至202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协同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此外,2020年后,利亚德的全要素生产率仍呈上升趋势,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由此可见,协同创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组织的恢复能力。
通过利晶微电子这一深度协同创新形式,利亚德借助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自身创新、盈利、要素整合及资源配置等重要能力。利亚德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增强组织的脆弱性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及恢复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组织韧性。同时,作为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利亚德与台湾晶电的协同创新也促使产业链在不断整合中联结为一个整体,以此获得更强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在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的推动下,LED产业上下游的其他企业纷纷效仿这一成功案例并以此获得自身组织韧性的提高和整个产业链结构的整合优化。
五、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基于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的案例,本文重点研究了两家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动因、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研究发现,以资源共享、成本共摊和风险共担为核心的产业链协同创新通过促进要素整合、改善财务状况和提高市场表现带动了两家企业脆弱性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的持续提升,在提高企业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为增强组织韧性和LED产业链竞争优势提供了积极的驱动力。在利亚德与台湾晶电通过成立合资企业的模式进行协同创新后,利亚德获得了芯片支持,缓解了其芯片压力,台湾晶电则得到了更为稳定的销售渠道,并在产业结构中获得了纵向延伸的能力,有助于其获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利晶微电子的品牌认可度快速提升,成功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售后水平,并抢占了LED产业的高端市场。利亚德、台湾晶电以及利晶微电子多方共赢,获取企业所需稀缺资源的同时,更助力组织韧性的增强。利亚德与台湾晶电成功的协同创新案例,为其他产业及企业的创新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增强我国企业的组织韧性提供了可行路径。
(二)政策建议
通过探究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协同创新的基本路径以及价值创造的效果和机理,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基于政府层面:一是可建立更多的协同创新园区,鼓励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行为;二是可通过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扶持协同创新企业的发展。
基于公司层面:首先,树立“竞合思维”,通过资源共享弥补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其次,选择最佳协同创新合作主体,以优化产业结构,达到最佳的协同效果;最后,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各方主体应积极通过信息共享等方式,降低协作成本,排除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促进不同主体间的合作共赢和组织韧性的不断增强。
(三)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一方面,本文研究的利晶微电子作为协同创新的产物,成立时间较短,缺乏长期的数据支撑,未来还需进一步跟踪新设企业的绩效状况,以使结论更加稳固可靠;另一方面,有关协同创新提高企业组织韧性的研究,除通过典型案例的挖掘加以剖析与证明外,还可通过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抽离出一般规律,以进一步证明协同创新对企业组织韧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 赵玉林,谷军健.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机制及对产业升级的协同效应[J].中国科技论坛,2018(3):1-9.
[3] 冯圆.组织间关系与企业群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6(6):93-99.
[4] BIRGIT A,TOBIAS S.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success of R&D cooperation-happy together[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8,3(1):41-61.
[5] 张树满,原长弘,韩晨.产学研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经营环境与国有股权的调节作用[J].管理工程学报,2021,35(4):51-60.
[6] 张笑楠.基于创新模式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测度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4):36-39.
[7] 张蔼容,胡珑瑛.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企业韧性提升吗:资源配置的中介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3,35(5):1-15.
[8] SANCHIS R,POLER R.Enterprise resilience assessment:a quantitative approach[J].Sustainability,2019,11(16):1-13.
[9] 赵云芳,王东升,李琦,等.平台商业模式企业的资源配置: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会计之友,2020(4):111-117.
[10] 许滨鸿,姜奇平,刘宇洋,等.数字化转型企业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构型理论视角[J].管理现代化,2024(1):73-84.
[11] HASSAN H A,GALAL-EDEEN G.Business enterprise resilience modelto address strategic disruptions[J].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2018,4(1):15-34.
[12] 李恩极,张晨,万相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的创新决策:企业韧性视角[J].当代财经,2022(10):102-114.
[13] 郝素利,张丽欣.政府审计、内部控制能有效提升组织韧性吗?[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37(6):10-20.
[14] 孙兰兰,钟琴,祝兵,等.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供需长鞭效应:基于企业与供应链网络双重视角[J].证券市场导报,2022(10):26-37.
[15] 赵炎,吕建林,孟庆时.组织创新网络联系特征与企业创新质量:知识组合能力与协调能力的调节作用[J/OL].软科学,2023-08-29.
[16] 何雪菁,徐晓莉,孔可静.公司营运能力水平指数构建:基于新疆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0(6):15-22.
[17] RAESFELD A V,GEURTS P,JANSEN M,et al.Influence of partner diversity on collaborative public R&D project outcomes:a study of applic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nanotechnologies in the Netherlands[J].Technovation,2012,32(3/4):227- 233.
[18] 陶锋,王欣然,徐扬,等.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企业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23(5):118-136.
[19] 张倩肖,段义学.数字赋能、产业链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管理,2023,45(4):5-21.
[20] 吴晓波,冯潇雅.VUCA情境下运营冗余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持续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J].系统管理学报,2022,31(6):115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