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时代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4-07-05 04:59王璇
会计之友 2024年13期
关键词:德尔菲法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王璇

【摘 要】 在数智化转型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可以全面反映数智化时代高校业财的融合水平。以高校业财融合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模型从融合条件、融合方式、融合深度、融合效益4个方面构建一套综合、系统的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及确立指标权重,共包括16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融合深度是评判高校业财融合度的重要因素;顶层设计是改善融合条件的第一推动力;新型共享中心方式是完善融合方式的第一模式;融合主动性、信息共享度是加大融合深度的主要动力;实现持久效益是提高融合效益的关键要素,最终形成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业财融合度; 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财务;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234.3;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3-0125-08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包括以信息化全面赋能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十四五”时期,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建设,提升业财融合水平。当今“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创新迭代加速,而高校业财融合在数智时代仍处于起步或局部应用阶段,业务创新发展和技术创新迭代对高校业财融合水平提出新的评价需求①。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中,不同高校业财融合水平缺乏客观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1];结合数智转型的评价体系不健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因此,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新时代高校财务治理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完善数智化转型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

二、文献综述

(一)高校业财融合研究文献

2012年以来业财融合研究呈现逐年递增的研究趋势,业财融合在“大智移云物区”的数智化时代,逐渐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研究内容方面,结合数字化和智能化背景下的业财融合研究中,边璐等[3]认为2020—2022年是区块链、智慧财务引领业财融合的突破发展阶段,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索新时代财务、业财融合新内涵和新趋向。刘光强等[4]探讨嵌入区块链技术的业财融合逻辑,提出业财融合主要路径是以价值链为切入口、全面预算管理和构建财务共享平台以促使管理会计业财融合迈向智能化。谢志华[5]提出新技术出现不是要求会计掌握新技术,而是运用新技术不断促进业财双向融合;以“大智移云物区”为基础的新技术具有智能化等诸多显著特征,使业财融合通过信息融合得以实现[6]。

业财融合主题涉及高校的文献中,学者更注重将高校业财融合与智能财务[7]、大数据[8]、财务共享[8]、区块链[9]、内部控制[9]、预算管理[10]、会计人才培养[11]等主题相结合,主要从高校业财融合路径和作用两方面进行研究。在高校业财融合路径研究方面,许小满等[7]将高校业财融合与智能财务相结合,建议高校可从以下四方面加强业财智能融合: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推动业财流程融合;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业财全链条融合;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业财智能融合;改进绩效考核方法,促进业财目标融合。张积勇[8]把高校业财融合与大数据、财务共享相结合,构建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利于实现业财融合。在高校业财融合作用研究方面,陈晓梅等[9]将高校业财融合与内部控制相结合,阐释高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被区块链等新技术所改变,将业财融合嵌入高校内部控制机制中能形成有效补充。在“互联网+”时代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梁勇等[10]将高校业财融合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业财融合数据共享平台强化高校预算管理。Liu et al.[11]将高校业财融合与会计人才培养相结合,在对企业和高校调研的基础上,从需求和供给两端提出通过财经类高校大数据会计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业财融合。在研究方法方面,目前高校业财融合集中于现状困境和实现路径研究,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应然性的规范研究[4-8,11]或案例分析方法[8-9,11]的实证研究,从实务角度出发分条阐述并且一一对应。

(二)文献述评

上述研究为我国高校业财融合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撑和实务指导,但从研究内容和主题上分析,上述学者结合不同主题探讨高校业财融合路径和作用,缺乏对高校业财融合水平或程度的研究,在数智化的推动下高校业财融合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目前无从知晓。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和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化业财融合可以助力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校财务治理[10]。那么深化业财融合到何种程度,解决高校业财融合度的评价问题,对客观评估和不断提升高校业财融合水平、满足高等教育新时期的战略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7]。从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或案例分析,并没有考虑采用除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之外的量化研究。一方面从定量角度客观评价我国高校业财融合度,是对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种反馈视角;另一方面通过定量分析和比重特征提取对影响高校业财融合度的不同因素进行归因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推动数智化时代高校业财融合提供具有客观数据支持的政策参考。鉴于高校业财融合度与目标达成度等研究相似,均具有多目标、多准则的特点,且难以获得大量的定量数据[12];同时高校业财融合类似于产教融合,评价范围较为集中[12],故本文把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将研究问题转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对数智化时代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分析,以期为高校在新时期的业财融合和内涵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因此,本研究以高校业财融合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综合、系统的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反映数智化时代高校业财的融合情况和融合水平,以期推动高校提高财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高校科学合理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效益、防范财务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三、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为有效构建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深度研读近年来与业财融合相关的政策文本、媒体报道、论文专著等。在大量阅读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高校业财融合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22〕128号)、《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教科信函〔2021〕13号)、《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财会〔2021〕27号)、《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财会〔2021〕36号)和《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直属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意见》(教财〔2018〕6号)等政策文件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再综合参考融合度评价类文献后归纳总结出融合条件、融合水平和融合效益3个基本维度[13],由包括6名成员的问卷编制小组据此编制专家咨询问卷。6名编制人员包括2位教授、2位高级会计师、1位副研究员和1位会计师。

问卷编制小组综合上述政策文件要求、文献研究结果[12]、实践经验指导,基于科学性、客观性、有效性、可比性原则,选取归纳关键要素编制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问卷。经过问卷编制小组成员多轮讨论,将第一轮咨询问卷确定为1个目标层(高校业财融合度)、3个系统层、10个要素层、33个指标层。

(二)研究方法

1.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1)专家甄选

本研究甄选了23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专家的甄选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5年及以上的高校财务或业务相关的实务工作经验;二是曾主持过厅局级以上财务或经济类课题的较高学术水平学者;三是能够自愿并积极完成两轮咨询。

(2)咨询过程

借助“问卷星”平台生成的电子问卷,以半开放的形式征询专家意见,函询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所有指标的重要性评价、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重要性评价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计分,分为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非常不重要(1分)五个评价等级,每级指标后均设置“修改意见”栏提取增减指标意见;判断依据分为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同行了解和直觉判断[12](见表1);熟悉程度分为很熟悉(1.0)、比较熟悉(0.75)、一般熟悉(0.50)、不太熟悉(0.25)、很不熟悉(0.0)五个评价等级。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由问卷编制小组综合指标筛选标准[12]和专家修改意见后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经过两轮函询后如果专家意见经过统计分析基本趋于一致则终止问卷,形成最终的高校业财融合度指标体系。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采用Satty 1—9标度评分法请专家对高校业财融合度指标的重要性做出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和赋值均数来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判断,如果一致性指标CR<0.1,则判断矩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13]。

3.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0录入和校对两轮专家咨询数据,对专家基本情况和积极程度进行描述性统计;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指标得分算数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Kendalls W协调系数等。应用Python软件通过编程计算确定指标权重、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和一致性指标(CR)。

四、结果

(一)专家基本情况

两轮咨询专家的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

(二)专家积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专家积极程度通过专家积极系数,即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确定,回收率大于70%,说明专家积极程度高[12]。两轮专家函询均发放23份问卷,回收22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均为95.65%,问卷有效率为100%,说明函询专家对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另外有10位专家对指标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占专家总数的45.4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表示对所有指标的意见一致和集中程度,主要根据变异系数(CV)和肯德尔(Kindle)协调系数(W)来判定。变异系数是各指标的标准差/平均值,其值越小,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越高,变异系数<0.25为可接受范围。肯德尔(Kindle)协调系数(W)取值区间为(0,1),W值与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呈现正相关[12]。两轮专家咨询均为22人参与,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261和0.423,卡方χ2值分别为258.055和360.531,P值均为0.000。W在第二轮咨询中居于区间(0.4,0.5),协调度良好,可终止咨询,P值<0.05进一步说明咨询结果比较可靠。

(三)专家可靠性

专家可靠性,即专家权威系数(Cr)直接影响结果的精度,由判断依据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两个因素的均值计算获取。专家权威系数(Cr)的取值范围为(0,1),Cr值越大,专家权威程度越高,咨询结果越可靠[12]。一般Cr≥0.70为可接受信度,如果Cr>0.80说明专家对判断结果把握较大。两轮咨询得出的专家权威系数(Cr)值分别是0.827和0.847,均大于0.80,表明咨询结果可靠性较好。

(四)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肯德尔协调系数(W)值偏低,仅为0.261。第一轮问卷指标筛选标准以重要性赋值均数大于3.5和CV值<0.25为条目筛选标准[12]。资产负债率、学生就业率这2个指标的变异系数(CV)大于0.25,不符合变异系数可接受区间要求,因此删除这2个指标。专家提出一级指标融合水平和融合度略微接近,替换为融合深度更合适,所以建议在一级指标中将“融合深度”代替“融合水平”;另外有3名专家建议增加“融合方式”等一级指标;将资金支持力度由三级指标提升为二级指标;增加诸如“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能力”和“专家指导”等人才能力培养指标;将表述不清晰的指标“主客体互通性”进行修改完善。吸纳上述所有专家意见,增加了1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优化指标后形成高校业财融合度指标评价体系新问卷,对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进行第二轮专家函询。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肯德尔协调系数(W)值为0.423,位于(0.4,0.5)的可接受信度区间。专家权威系数(Cr)值由判断依据系数Ca(0.886)和熟悉程度系数Cs(0.807)的均值得出为0.847,大于0.8,咨询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48个指标对应的变异系数(CV)值如表3所示,全部介于0.102—0.232,小于0.25,专家意见的集中度和一致性较高,均可以保留。

(五)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本文以“高校业财融合度”为决策目标层;以融合条件A、融合方式B、融合深度C、融合效益D共4个一级指标为系统层;以16个二级指标为要素层,以48个三级指标为指标层,构建高校业财融合度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图2)

(六)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将第二轮22位专家的咨询结果输入Python软件编程程序导出权重值见表4,计算确定指标权重、判断矩阵的λmax(最大特征值)=4.1633;一致性指标CR=0.0612;CI=0.0544;RI=0.89。CR<0.1,满足一致性标准要求,完成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讨论

本研究编制的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的系统层、16个二级指标的要素层和48个三级指标的指标层构成。

就系统层来说,权重值由大到小排序为融合深度>融合条件>融合效益>融合方式,融合深度是评判高校业财融合度的最重要因素,对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作用和影响最大,次重要因素是融合条件和融合效益,最后是融合方式。这也进一步说明融合深度是评判高校业财融合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高校业财融合的工作重点。

就要素层而言,首先,融合深度包括融合主动性、管理会计工具利用度、流程再造力和信息共享度。在融合深度中,融合主动性和信息共享度的权重占比更大,二者权重值不相上下。融合主动性主要是业务与财务双向融合的积极性,是高校业财融合中决定高校主要管理者和执行者对高校融合深度的重要意愿倾向和积极程度,也是解决高校业务和财务矛盾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信息共享度的较高占比表明高校业财融合的组织者对信息共享非常重视,高校基础信息无法打破信息孤岛,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将很难达到高校业财融合的目标。故可以得出结论:融合主动性(0.27)、信息共享度(0.26)是加大融合深度的主要动力。其次,融合条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顶层设计、资金支持、技术渗透、人才培训。其中,顶层设计占比最大(0.26),表明融合条件的政策制度和高层态度,是改善融合条件的第一推力,站在国家规制和高校全局高度理解新政策、适应新时代。组织保障(0.22)和资金支持(0.20)占比略低于顶层设计,组织保障是融合条件的组织条件,资金支持是重要资金条件。再次,融合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创新效益和持久效益。持久效益(0.29)占比最大,因此,实现持久效益是提高融合效益的关键要素。融合效益中的社会效益和创新效益权重值均为0.25,对高校业财融合效益的影响同等重要,经济效益权重值最低(0.21),实现持久效益、社会效益、创新效益与经济效益四者的长远发展与和谐统一,能够更好地促进业财融合发展。最后,新型共享中心方式(0.41)占融合方式的比重相对最大,可见专家十分认可新型共享中心方式在高校业财融合方式中的重要性。新型共享中心方式是新型技术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下的多组织多层次产物,是促进高校业财融合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高校业财融合高质量和高效率运行的主要趋势,可以得出结论:新型共享中心方式是完善融合方式的第一模式。新兴组织项目方式(0.35)占比仅次于新型共享中心方式,且二者比重较为接近。因此,也需注重采用新兴组织项目方式,它是将业务和财务以项目制或团队化的方式组织融合,按照配比关系对比可以将新兴组织项目方式作为新型共享中心方式的重要补充,达到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效果。

就指标层而言,从层次总排序的角度进行分析,将前13个高权重值指标排序为:B32>C11>B31>B22>B21>C12>

C41>D43>A23>C42>D32>C31>C33,前7个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是新型共享中心方式、融合主动性、新兴组织项目方式、信息共享度。在三级指标层中,融合深度的指标排在前13位的包括财务对业务的主动掌握程度、业务对财务的主动理解程度、基础数据共享度、财务信息反馈率、业务流程再造力、业财流程融合深度6个指标,这6个指标合计占全局比重为17.85%,主要是二级指标融合主动性、信息共享度、流程再造力与一级指标系统层和二级指标要素层排序基本吻合。这13个指标是推动高校业财融合发展的重要指标,影响高校业务和财务协同发展成效,需要着重规划和考量,为高校在数智化背景下如何推动业财融合,提高业财融合度提供了政策建议。

(二)建议

通过考虑上述讨论结果进行政策建议研究,以推动数智化时代下高校业财融合,构建高校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新格局。

1.构建高校财务共享中心或业财组织项目团队,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高校业财融合方式的第一模式是新型共享中心方式,这种融合方式适用于多校区多组织的高校,便于解决高校跨校区、跨省域、跨国界的组织管理和财务共享,数智化时代“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共享化成为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趋势。除了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以外,专家学者对新兴组织项目方式(业财组织项目团队)这种高校业财融合方式也比较认可。新兴组织项目方式中高校的业务和财务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和责任,形成了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项目制团队,共同协作达成国家高等教育目标。

2.加强高校顶层设计和全盘规划,提高高层对业财融合的重视程度

融合条件要素层中顶层设计和指标层中高层重视程度均是专家认为重要的条件。无论高校采用何种业财融合方式,均需要从高校上层制度法规和组织架构层面自上而下加强顶层设计。从纵向来看,首先从高层管理者出发,加强顶层设计,在高校总体战略和职能战略层面有效践行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业财融合理念。其次,从中高管理层到教职工,全员参与,深化数智化时代下对业财融合重要性的认识,实现全员参与。最终高校需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做好全盘规划,推动业务和财务流程重塑,将各职能部门密切串联起来,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形式落实相关教育政策,实现高校可持续内涵式发展。

3.推动业财流程重塑,促进财务和业务的双向融合主动性

高校通过借鉴以“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标准化、标准信息化、信息智能化”为主线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思路[14],再造和优化原有业务和财务流程,推动高校业财流程重塑,将业务和财务、会计核算与价值创造、内部控制与战略支持相结合,促进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技术流的有效共享与紧密融合[15]。

(三)研究局限

本研究聚焦于数智化时代高校业财融合度的量化评价,采用方便抽样的德尔菲法,而不是随机抽样方法,专家样本量小,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实践和完善,未来研究可以考虑采用减少非随机抽样的量化方法进行客观、全面并具有推广性的统计分析和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高良,高军武,高晔乔.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内在机理探讨[J].会计之友,2021(13):16-21.

[2] 张蕴哲,石禹秋.浅议政府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J].交通财会,2022(6):

49-53.

[3] 边璐,薛晓宇,张江朋.业财融合十年:研究热点与趋向——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J].财会通讯,2023(3):14-21.

[4] 刘光强,干胜道,段华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研究[J].财会通讯,2022(1):160-165.

[5] 谢志华.会计的未来发展[J].会计研究,2021(11):3-19.

[6] 谢志华,高严,杨龙飞.新技术条件下的业财融合[J].财务与会计,2021(16):9-14.

[7] 许小满,王乐圆.高校业财智能融合的优化措施[J].财务与会计,2022(16):68.

[8] 张积勇.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初探[J].会计之友,2021(16):78-82.

[9] 陈晓梅,康建军.业财融合嵌入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21(16):57-60.

[10] 梁勇,干胜道,黄娅.基于“业财融合”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思考[J].财会通讯,2022(2):160-165.

[11] LIU HANBO,SUN GUANG.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 business and finance[J].Journal on Big Data,2021(3):175-182.

[12] 沈绮云,欧阳河,欧阳育良.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研究[J].高教探索,2021,224(12):104-109.

[13] 杨珧,王川.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农旅融合度分析——以恩施贡水白柚产业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220-230.

[14] 王■璇,王平.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业财融合与内控管理体系提升研究[J].会计师,2022(14):113-117.

[15] 王■璇.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J].财会通讯,2023(15):22-27,113.

猜你喜欢
德尔菲法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沈阳市农业补贴改革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德尔菲法的高校学生党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