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华+刘保鹏
摘要:高校财务工作在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背景下,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财务报销审核作为最基础的一项财务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了诸多挑战。该文从当前高校财务报销审核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成因,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财务;报销审核;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1
财务报销审核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最为基础的财务工作。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生数量增多、经费逐年增长,高校的经济活动也日益繁复及多元化。这给财务报销审核工作带来不少挑战。
一、财务报销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财务报销制度不完善
为规范会计工作规范化,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等。各高校也结合这些法律法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财务规章制度。然而,这些规章制度有不少存在合法却不合理,有的规章制度虽然合法合理却缺乏操作性,仅仅流于形式。此外,繁重的报销审核工作,使得报销审核人员的工作重点大多停留在报账、算账上,在工作中仍然扮演“算账先生”,侧重点还是重核算,轻管理。
2.报销审核人员普遍有职业倦怠感
报销审核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由于报销审核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原始票据,他们疲于票据的整理、分类、核算,看似简单,这样机械繁复的工作极大影响了工作热情。其次,报销审核人员工作量的多少与自身的经济利益并没有紧密的联系,自身利益并没有体现出多劳多得,出现消极怠工也不足为奇。第三,报销审核人员工作中与师生报销时的沟通不畅,效率低下。由于师生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而报销审核人员职业倦怠感使得在向师生员工解释有关财务制度时缺乏耐心,久而久之极易产生矛盾。
3.报销审核人员业务能力有待加强
众所周知,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以前简单的财务收支发展到现在以部门、包干院系为单位的经费收支核算,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环境、内容、手段、方式等也都在不断变化,这对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高校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并没有及时跟上。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理论水平不高。近年来为了适应财政预算改革和高校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财政部相继修订了一系列的财务法规制度,比如如何做好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的衔接,很多报销审核人员并不关注,跟不上形势发展。二是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不强。因为会计轮岗、财务制度修订等诸多因素影响,报销审核人员的业务不精不在少数,由于自我业务知识更新不足,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等缺乏自觉学习意识,导致在实务操作中难以胜任。
4.“先批后审”的报销方式有缺陷
传统的报销方式是“先批后审”,即经办人先将票据粘贴好后找相关领导签批,然后再拿到财务部门进行审核报销。相当一部分部门领导对于财务报销制度也不是很清楚,在签批时,他们主观意识认为最后还有财务专业人员进行审核,所以往往在签批时存在一定随意性,甚至有些领导在签批时并不进行认真审核。如果经办人员去财务报销时,一旦有不合理、不合法的票据无法顺利进行报销时,经办人员就心有怨气,以为领导都签批了财务报销审核应当就不存在问题,认为报销审核人员故意刁难,从而导致财务与经办关系紧张。据笔者所知,很多高校年度考核财务部门往往排名十分靠后甚至倒数,原因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此。
二、优化财务报销审核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
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是做好财务报销审核工作的保证。首先,应当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高校的财务规章制度,比如票据管理制度、预决算管理制度、院系包干经费使用办法、财务分析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要完善,同时还在制定过程中要严谨,仔细推敲,不仅不能与国家宏观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同时还应当合理、合法、合规。其次,还应当注意财务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不只是所涵盖内容“形式完备”,更重要的是让报销审核人员易于执行。
2.多维度激发报销审核人员工作热情
从报销审核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原因入手,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其工作热情。一是打破“大锅饭”的现状,对于报销审核人员,应充分考虑到岗位的辛苦性及特殊性,采取多种激励制度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比如经济利益、精神鼓励上可以适当倾斜。二是面对繁复机械的工作,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该岗位的报销审核人员,分担一部分工作量。三是切实考虑到报销审核人员的自身利益,将他们自身职业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性,保障并尊重他们的权益,针对性的进行激励。总之尽最大程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激发报销审核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报销审核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经济的迅猛发展,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准则等不断修订实施,报销审核人员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当不断加强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财务专业知识陈旧、甚至会计理论单一的情况。另一方面,报销审核人员要善于钻研,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在报销审核业务处理时做出正确判断,变被动为主动。
4.增加预审程序,采用“先审后批”的报销方式
“先审后批”的方式即经办人员先将有关票据等原始凭证有报销审核人员进行预先审核,预审后将不存在问题的原始单据由经办人员交由部门等相关领导签批,最后再到财务处复审报销。“先审后批”改变以往的事后监督模式,将监督转变为事前监督,这样可以杜绝因相关领导不懂财务专业知识而随意批签了的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甚至是假发票蒙混过关的现象。同时,“先审后批”的报销方式一定程度改变了经办人员对财务的看法,改变了他们误认为领导批了财务就必须报销的错误看法,“先审后批”有利于融洽经办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关系,一定程度缓解了报销审核过程中的紧张氛围。
三、结束语
财务部门是高校重要服务部门,财务报销审核是财务重要的服务窗口,总结报销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积累,从财务制度、财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审批流程等多角度进行优化,为创建和谐校园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朱蓉.对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探讨.经济研究导刊[J].2009(34).
[2]罗伟峰.试析高校财务报账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会计[J].2013,(20).
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