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和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亟须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改对策,旨在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教改策略,培养更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关键词: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教改研究
随着各种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41.5%。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绩格外引人注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2022)》显示,2022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3.83万亿元,占总体数字经济规模的87.3%;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出口额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进口额为0.56万亿元,同比增长4.9%。跨境电商进口成为消费升级新路径。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合型的趋势,除需具备传统商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网络安全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001年成立的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将电子商务定位为交叉性的新型学科,为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在确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主要采取设置商业管理基础课程、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等。但是,由于各高校的电商专业都是结合原有师资和学科优势建立起来的,[1]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存在差异。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为例,若学科优势是计算机,那么可能会增加涉及网络平台搭建、软件开发、技术维护等方面的课程;若优势学科为经管类,那么在设置核心课程时更偏向于商务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规划等方面。这种不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在专业知识结构、就业方向、岗位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性。随着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单一领域的优势不再足够,需要的是具备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对比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市场需求的差距,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教学内容滞后,资源利用不足。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设 “数字经济”相关课程,但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需要。[2]特别是在涉及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跨学科的知识领域时,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影响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在资源利用方面,尽管高校不断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实训软件的普及,但是对这些资源的利用并不成熟,无法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专业的教学要求进行适时调整,导致教学效果不显著。
教学模式单一,专业界限模糊。虽然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设置了相应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但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能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的视角,无法全面理解和应用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特别考虑到电子商务专业涵盖多个学科的内容,专业界限的模糊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由于接受能力有限而难以完全掌握这些跨学科的内容,而且在面临就业时也无法展现出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差异性和竞争力。
教学实训受限,缺乏真实性。教学实训一般是通过实训平台进行模拟操作或简单的案例分析,缺乏与真实商业环境的接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在实践中真正应用所学知识。此外,尽管学校也有机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但是这种短暂的参观无法全面了解整个电商流程的运作模式和挑战。学生缺乏深入了解电商行业内部运作的机会,无法真正体会到行业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就业指导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目前的就业指导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基础内容上,缺乏对整个就业流程的系统性指导,这导致学生可能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缺乏系统性的职业规划能力。学校提供的就业市场信息未及时更新,再加上学生由于自身信息收集不全,导致求职信息匮乏。
二、课程资源建设与支持
(一)数字经济相关课程资源的整合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学校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字经济素养至关重要。为此,学校纷纷上线与 “数字经济”有关的热点课程,以适应时代的变革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资源的整合需要广泛收集各类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教材、案例、学术论文等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云计算等领域,并且需要确保资源与时俱进,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整合和筛选,形成实际案例分析、最新的研究成果、行业报告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维度地深入理解数字经济的内涵和特点,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电子商务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建设
现有的教学实训依托实训平台,缺乏实践性,难以满足学生对行业动态的了解。为弥补这一不足,学校需要建立电子商务实验室与实践基地,以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机会。实验室配备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工具,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网站设计、数据分析等实际操作,以加深对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和技术应用的理解。参加电子商务挑战赛的学生可以借助实验室,将比赛项目进一步完善。实践基地也是学生进行实践的重要场所。这些基地可以与电子商务相关企业、物流公司、电商平台等相关机构合作建立。学生在基地中可以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和管理,了解行业运作和业务流程,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
搭建一个集教学、实践、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平台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材、案例、学术论文、专家讲座等,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获得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平台还可以提供一些在线实验室、模拟项目和简单的实训资源,通过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和技术应用的理解,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平台可以提供就业信息、招聘信息、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行业动态,寻找实习和就业机会,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平台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制定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优化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索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培训
随着时代变迁和技术发展,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实践的推动者。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书本里的知识讲透,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书本外的知识。同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教师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比如,在讲解电子商务物流中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时,与其将书中的解决方法说一遍,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生活中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客户群体的解决方案之间的差异。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电子商务挑战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与企业对接,将有创意及创业价值的项目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机会,促进学生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帮助学生快速熟悉各行各业业务流程。[3]比赛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又可以作为新的教学案例,进一步促进教学实践的改进和创新,形成教学相长的培养闭环。除此以外,加大对学徒制、订单制、双师制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学生群体和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并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
线下课程以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为主,能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这类课程的设置旨在满足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职业规划,可以开设线上选修课,如短视频运营、新媒体运营、平台运营等课程,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选择和发展空间。这些选修课程通常是与电子商务专业密切相关的前沿课程,涵盖当下电子商务领域的热点和趋势,有助于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些课程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提升专业素养。
四、加强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一)实习与实训的重要性
实习与实训不仅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的重要途径,还是奠定未来职业发展基础的重要途径。实习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了解职场规则和职业素养要求,培养出适应职场环境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职场。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熟悉和掌握电子商务领域的具体操作技能。实训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真实项目的工作机会,学生有机会学习并应用电商平台的运营、数据分析、客户服务等实际操作技能。实训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积累行业经验。这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行业动态,为将来的职业规划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二)开发校企合作实践项目
校企合作是学生实习实训的主要途径,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也影响学生的实践成果。传统的企业参观模式只能让学生大概了解到企业的规模、经营范围、人员构成,但是对关于内部运作、行业动态等更专业化的信息无法了解。因此,需要探索更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能直接参与项目经营的实习机会。例如,在帮助企业建立电商平台时,校企可以合作制订方案,企业负责仓储,而运营、物流等流程由学生通过实践来执行。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促进产教融合项目的实施,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目标,企业获得新鲜的人才资源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学校则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三)建立行业导师指导机制
学校可以与相关行业的企业或组织合作,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行业专家或企业人员担任导师。导师可以组织专题讲座,介绍行业内的最新发展动态、技术趋势、成功案例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导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真实的行业案例,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故事,讨论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导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和提升空间。
五、促进就业导向与职业规划建设
(一)建立综合的就业指导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指导体系,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补充时代前沿知识,设置符合时代发展的指导内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4]指导的内容应该涵盖多个方面,除了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是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但不限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些素质是学生在职场中成功的关键,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
(二)加强职业规划辅导
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如就业讲座、招聘会、职业规划研讨会等。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和行业专家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行业内部的就业信息和职业发展建议,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规划辅导服务,通过与专业的职业规划导师或指导老师的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清自己的职业定位,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六、结束语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当前人才培养存在教育模式单一、教育内容滞后、教育实训受限、就业指导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从教学模式、课程资源、校企合作、就业等多个方面寻找解决办法,以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的眼光来进行人才培养,以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述忠,房超,梁银锋.数字贸易及其时代价值与研究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8(10):16-30.
[2] 陆日婕.新商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分析[J].科技风,2024(01):38-40.
[3] 李云芳,朱涛,盛宝莲.构建本科 “多层次、多学科” 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 院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3):1-6.
[4] 朱强.就业导向下的高校教学改革分析:以经济管理类课程为例[J].辽宁经济,2020(07):66-67.
课题项目: 三亚学院2022年中青年教师专项培养项目 (教学类),项目名称: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改研究,项目编号:SYJPZQ2022058。
作者简介: 许文怡,女,汉族,四川广汉人,硕士,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