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要素探究

2024-07-01 13:12:04魏珊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细节描写真实情境文本解读

魏珊

摘 要 现阶段,文本解读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常情况下,创新化、高效化的文本解读活动,有助于深化阅读教学的深度,也能使学生深刻领会文章中的主旨内涵和中心思想。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围绕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实例,从立足语言文字、立足细节描写、立足背景材料和立足真实情境四个主要方面,对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要素进行分析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语言和文体两个支架的引领下,习得文本解读的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阅读的深度。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教学要素 语言文字 细节描写 背景材料 真实情境

文本解读是学生与作者、人物、教师、同学等进行对话的主要途径,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围绕着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环境、意象、论点等不同要素,展开猜想、推理、分析和综合等高阶学习活动,他们不仅可以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还能发掘文本蕴藏的信息,其阅读深度、广度自然能够不断增强。为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打造阅读教学新生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文本解读活动,力争让他们深入文本之中进行对话和互动,进而把握文本的结构特征、语言风格,理解文本的主旨思想和情感内涵。

一、立足语言文字,分析内容

语言和文字是文本的基本组成要素,以语言文字作为文本解读的重点和要点,既能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本的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也可以推动他们深入解读文本的核心思想,理解文本的旨趣和内涵。因此,在高中语文学科的文本解读活动中,教师要立足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抓住其中个性化、陌生化的语言现象,从词语属性、修辞方式、表达效果、深刻蕴意等角度,分析并鉴赏文本的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和语言能力。

立足语言文字展开文本解读活动,并不是要泛泛而谈,而是要从文本的语境出发,深入解读某一个字词、某一语句或者某一种修辞方式所产生的作用和实际效果,这样的文本解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名篇,文章通篇用词得当、语言优美,将月夜荷塘中的美好景色描写得十分细致、生动。在此文的文本解读中,教师要以语言和文字为切入点,抓住文本中个性化的语言要素、修辞方式等,还原文中描绘的优美意境,分析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而感受作者在语言和文字中寄寓的深意。如在第五段的开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从现代汉语的语用习惯来说,“月光”与“泻”的搭配属于语言陌生化现象,初读文章时,学生可能会感到疑惑,“月光”大多与“洒”“映”“照”等动词组合在一起,而朱自清先生在这里却用了一个“泻”字, 围绕这一语言现象,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此句话的上下文语境,体会作者用意。在解读时,学生可从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由此发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本体为“月光”,喻体为“流水”,以“月光如流水一般”表明月光柔和、无声的特点,当明确了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后,学生再度聚焦在“泻”字上,便可明确其作用和价值,并能通过联想和想象,描摹出一幅“月光如流水一般”的画面,体会到月光笼罩下月夜荷塘的意境美。

除了“泻”字之外,《荷塘月色》还包含了多种类型的个性化语言现象,如大量使用叠词“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层层的叶子”等。从文本朗读的角度来看,作者巧妙地运用叠词,增强了语句的生动性,也增强了景物的亲切感。如“很多层叶子”和“层层的叶子”,虽然都是表示叶子有很多层,其指代意义是相同的,但是“很多层叶子”这一表达形式,读者难以通过文字想象出相应的画面,文章也少了很多趣味。而“层层的叶子”以“层层”取代“很多层”,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荷叶层层交叠的景况,在阅读时,读者可以联想出荷叶层层交叠的画面。

《荷塘月色》中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远不止“泻”和叠词这两处,还有“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等,这些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都可以作为文本解读的要点。教师要指引学生从语言文字的结构形式、修辞方式等层面,分析文本的内容,再现散文中营造的意境,理解朱自清先生在自然景色中融入的主观情思,这样方可凸显文本解读的真实价值。

在文本解读的教学中,教师立足于篇章的语言和文字,从语言的内容、语言的结构形式等角度,引导学生展开多维度的解读和鉴赏活动,让他们关注特殊的语言现象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语篇的主要内容,还能围绕某一个具体的词语或句子,展开探究化的解析,进而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明确整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二、立足细节描写,还原形象

细节描写是文本的关键要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出于刻画人物形象、描绘故事情节等需求,作者会在文本中穿插不同类型的细节描写,或是以刻画人物为目的,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和神态进行描写;或是以描绘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为目的,对客观环境、人物之间的对话等进行描写。在文本解读中,细节可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只有真正理解细节描写的意图,才能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因此,教师可以立足于文本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展开批注式文本解读活动,提炼文本中的细节,并对其功能和价值进行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此篇文本讲述了林冲愤而杀敌的故事,也呈现了林冲放弃对官场的幻想、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在此篇文章的文本解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体会林冲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立足于整篇课文的细节描写,引领学生展开体验式的阅读活动。例如,林冲接了掌管草料场的差使后,文中写道:“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描写了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从仇敌手中接到了这样的差使,虽然有些疑惑,但是林冲却欣然接受,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之人。又如,当看到古庙时,林冲立马“顶礼”,并道:“神明庇祐!”从这处细节,又可以看出林冲是深受封建思想荼毒之人。诸如此类,学生还可以着眼于全篇的细节描写,细致还原并勾勒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三、立足背景材料,辨读深意

相较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文本解读旨在深化学生的阅读深度,而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者的文学创作风格等,才能真正达到深度解读的目标。为此,教师可立足于文本的背景材料,利用“知人论世”这一文学评论方法,指导学生关联文本创作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作者创作文本时的真实心境。在联系文章背景的基础上,将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等不同的信息,融入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深入文本之中辨析深意。经过一系列的积淀,学生才能更为深入地解读文本的核心思想与内涵。

《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它是杜甫定居在成都草堂后创作的,在诗中,杜甫借游览古迹这一线索,借用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历史典故,抒发了其对诸葛亮的称颂和惋惜之情,同时也表明自己壮志未酬、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心境,整首诗沉郁顿挫、豪迈雄浑,兼具审美和文化鉴赏价值。在此诗的文本解读教学中,要想辨析和理解文本的深意,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的背景材料,从两个角度引领学生挖掘古诗中的深刻内涵。

一方面,从历史典故的角度辨析作品深意。作者以一代贤相诸葛亮为赞誉对象,对其雄才大略、忠心报主的精神品质表示赞扬,同时为其结局感到惋惜和哀伤。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古诗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在预习阶段,为学生提供传记类、学术文献类的阅读材料,为学生布置前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回顾并溯源诸葛亮的人生经历,了解他的政治命运。通过前置阅读的方式,指引学生再现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还原他的历史形象,从其“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等政治功绩中,认识其政治才华和智慧,并从“殚精竭虑”“遗憾病故”等事例中,体会诸葛亮的人生遗憾。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明确杜甫为何要以诸葛亮为对象展开文学创作,并从咏史怀古的角度,深入理解古诗中“感物思人”的情怀。

另一方面,从诗人经历的角度辨析深意。借助历史典故,学生能够明确古诗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古诗的情感内涵,教师也要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杜甫个人的经历,引导学生了解杜甫从长达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到定居浣花溪畔的真实经历,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坎坷人生以及他壮志未酬的遗憾与悲痛之情,进而还原杜甫探访诸葛亮武侯祠时的真实心境,体会整首诗歌表露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无奈与痛苦的感受。当学生全面溯源杜甫的经历后,便可直观地感受到他坎坷的人生和政治历程,理解其内心的挣扎和精神的苦痛,从这一视角出发,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杜甫咏史怀古诗中的深意。

以背景材料作为文本解读的重要资源和素材,教师从历史典故和诗人经历两个角度,指导学生对《蜀相》的文本内容、主旨思想进行辨析和解读,让他们关联杜甫的真实经历和社会背景,明确杜甫创作诗词的真实意图以及其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在这一解读过程中,他们不但能积累丰富的史料素材,还能从深层阅读的角度理解文本的深意。

四、立足真实情境,体会情感

情境化的文本解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感知和体会文本的情感,让他们与作者、人物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为此,在高中语文的文本解读教学中,在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文本内容后,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将自身的情感移入文本解读活动之中,由此达到“披文入情”的目的。

立足于真实情境设计文本解读教学活动,教师要紧紧把握住两个要素:一为学生的现实体验;二为文本的实际内容。只有将二者牢牢地串联起来,才能体现出情境的助读作用。以《祝福》为例。鲁迅先生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通过回顾自己的真实经历,艺术性地描摹了祥林嫂这一典型的小说形象。在此篇小说的文本解读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真实情感,教师可以从角色代入的角度,向学生设问:“假如你是鲁迅先生,在你的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像祥林嫂一样的人物,你会以怎样的态度、站在怎样的角度上,与其进行对话?”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摆脱读者的角色、转换视角,让他们立足于作者的视角,重新审视并解读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体会并感受特殊时代背景下人物的思想和精神状态,进而以此方式开展文本教学活动,学生的体验感会明显增强,他们也能在变换视角的过程中提高理解深度。

教师将创设情境作为文本解读的手段之一,围绕文本的内容、思想主旨等,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以角色体验的方式,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重新审视并解读文本的内容,还能转换阅读视角,从而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五、结语

总而言之,以提高学生阅读深度、提升其多元思维能力为目的,教师立足于文本的语言文字、细节描写、背景材料和真实情境等,指导学生分析和鉴赏文本,既能改善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被动处境,又能让他们掌握创新、高效的阅读方法,使得他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本阅读能力。而在高中阶段的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将个性化的想法和见解融入文本解读活动之中,如此才能不断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通联:甘肃省临夏县中学]

猜你喜欢
细节描写真实情境文本解读
浅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情感表达艺术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18:40:36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19:59:14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1:19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运用细节描写 点亮生活作文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考试周刊(2016年46期)2016-06-24 13:16:55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考试周刊(2016年19期)2016-04-14 01:26:29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案例介绍及评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