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春
摘要:古诗词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点。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议题难度把控不到位、文本组合缺乏契合性、集体建构缺乏主体性,语文教师可通过综合分析以确定群文阅读教学主题、合理组织以完善群文阅读教学资源、综合教法以优化群文阅读教学过程等策略,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主题;资源;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7-0089-04
群文阅读是指围绕特定议题,选择多个文本,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而达成共识的阅读活动[1]。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多个文本的过程中以比较异同、梳理整合、拓展联系等方式,实现对古诗词语言特点及其意义、结构特征的深度认识[2]。但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夯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重任。此视域下,教师要积极探究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促进课程教学及育人工作高效开展。
群文阅读是围绕具体议题将多篇文章组成群文单元,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对比阅读,以强化其学习感受的教学活动[3]。于泽元等在《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一文中指出,群文阅读的要点主要为“议题”“文本”与“集体建构”[4]。其中,“议题”既指多篇阅读文本的相同主题,又指可供师生双方议论的中心话题,“集体建构”指的是师生双方在阅读、交流、总结过程中梳理多篇文本的主题、内涵、语言方式等形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法,部分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在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存在议题不明确、文本组合不恰当、建构过程不科学等问题,具体如下。
1.议题难度把控不到位
明确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合理设置议题,才能明确文本组织方向,确定集体建构思路。但部分教师在设置议题时存在难度把控不到位的情况,如议题过于深奥,超出学生的学习水平,致使其无法围绕议题感悟群文内涵,或议题过于简单,难以彰显群文主旨,无法发挥启迪作用。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准确。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观沧海》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将“建安风骨”作为议题,整理《龟虽寿》《短歌行》等曹操所作诗文,要求学生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感悟诗人传达的思想情感。但“建安风骨”是指汉末建安时期文人的行文风格,其内涵过于深奥。学生基于此议题展开集体建构的基础是明确该时期的历史,但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曹操、曹植等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个人经历等知识掌握不多,难免在群文学习中遇到困难。另外,《短歌行》为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初中学生围绕“建安风骨”探索该诗主题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无法实现对诗文内涵的有效把握,还有可能丧失古诗词学习信心。
2.文本组合缺乏契合性
围绕确切议题组织难度相同、内涵相似的文本,是落实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5]。但部分语文教师在组合文本时缺乏经验或不够认真,将与议题联系不紧密、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文章纳入群文单元,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例如,在确定议题后,部分教师就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与议题有关的文章,并将其纳入群文单元。但搜索引擎显示的文章并不完全符合教学需要,而教师未加审读就将其作为群文阅读文本,容易导致群文阅读文本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文本与议题、文本与教材文章、文本与学生学情之间缺少契合性,继而影响教学效果。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登幽州台歌》一诗的阅读教学为例,部分教师基于诗人登高所思内容设置“登高”议题,并搜索与“登高”有关的诗文,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司空图的《九月八日》等。三首古诗虽然都包含“登高”内容,但内涵、主旨并不相同。其中,《登幽州台歌》表达了作者在理想破灭时郁闷、孤寂的心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作者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九月八日》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慨之情。如果教师将这几首诗组成群文单元,容易使学生在阅读时分散注意力,出现学习效果不佳等情况。
3.集体建构缺乏主体性
集体建构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独立阅读、合作讨论、分享观点等活动,从而建构语言知识、鉴赏方法、知识体系的过程[6]。做好集体建构,对于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升其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但目前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学生建构意识薄弱、自主性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主观臆断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不强,以“大包大揽”的方式采取“注入式”手段灌输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就缺乏质疑精神,在课堂上既不主动提问,也不积极表达见解。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游山西村》一诗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部分教师在以“田园生活”为议题,组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积雨辋川庄作》等诗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直接在演示文稿中出示三首古诗词的翻译内容、中心思想,并要求学生记忆田园诗词恬淡疏朴的特征,感悟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表达特点等。但这一过程并没有学生的参与。当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后,就会缺少自主学习动力,丧失学习兴趣。
1.综合分析,确定群文阅读教学主题
议题的设置对于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而言,起到的是提纲挈领的作用[7]。因此,在设置议题时,教师应综合考虑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把控议题难度,为文本组织、集体建构等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可参考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确定议题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教学前测、线上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明确其经过系统学习后能达到的水平,由此把控议题难度。
例如,《关雎》为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词之一,其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在情景交融中描绘了“君子”对心爱的“窈窕淑女”的思念与追求过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在围绕此诗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设置议题。一方面,基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提炼议题。《关雎》是中国古典诗歌,被收录于《诗经》之中,其本身还是爱情故事的经典。诗人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描述了“君子”思念、追求“窈窕淑女”的过程,传神地写出“君子”求之不得的焦虑与求而得之的喜悦,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在鉴赏此诗时,学生要联想古诗描绘的情景,与“君子”共情,并感悟古诗所呈现的语言美、文化美、情景美、情感美。由此,教师可将“美”设置为议题,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基于学生具体学情提炼议题。在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置议题后,教师要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基本学情,对议题进行细化处理。以《关雎》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此诗出自《诗经》,具有时代久远、语言高度凝练等特征,学生受认知所限,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与此同时,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相应的诗词意象、诗词表现手法等知识,具备独自翻译诗词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可将“美”这一议题细化为“情美”,在降低议题难度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索《关雎》《蒹葭》《子衿》等《诗经》中的名篇,使其体会不同古诗具有的魅力、传递的情感,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2.合理组织,完善群文阅读教学资源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应做好文本的选择与组织工作,所选文本一方面要与群文阅读议题相契合,另一方面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要素[8]。为此,教师有必要扩大阅读量,精选难度适中、内涵丰富且主题鲜明的文本,并将其纳入群文阅读单元,为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启提供资源支持。初中生的课上阅读时间有限,教师若布置过多的文本阅读任务易导致学生敷衍了事或丧失兴趣,出现群文阅读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教师在组织群文单元时应基于文章的篇幅、阅读难度等因素把控文本数量,确保学生通过阅读真正吸收重要的语言运用知识,深刻理解其中蕴藏的文化要素。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其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运用了无中生有、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以对月抒怀的方式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师可从语言运用的视角出发,以“无中生有,虚实相生”为议题组织群文阅读,引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指导学生在联读、比较的过程中理解虚实结合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体会具体写法,以此提升学生对诗词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虚实品读能力,以及语言运用素养和审美创造素养。可见,围绕议题合理组织主题相仿、语言特征相似的古诗词,可有效降低学生在联读、比较、合议中的学习难度,有助于其通过群文阅读收获更多关键知识。再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此诗运用了“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一方面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世变迁的感慨。教师可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以“用典”为议题组织诗词群文阅读,引入《登金陵凤凰台》等,指导学生学习“凤凰台上凤凰游”“总为浮云能蔽日”蕴藏的典故,并在对比、联读的过程中掌握诗人借古讽今、借古抒怀的表现方式,总结此类诗词的鉴赏方法,促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鉴赏能力。
3.综合教法,优化群文阅读教学过程
学生主动参与集体建构过程,是提高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9]。语文教师应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意义,并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集体建构中,由此推动“注入式”教学向“自主式”学习过渡,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合作讨论、深入分析的过程中积累更多古诗词知识,品味其中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锻炼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思维能力,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离别愁绪,为此,教师在以“送别”为议题组织《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等诗文构成群文阅读单元后,可基于学生的文化基础、思维发展现状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对比不同诗文,感悟其中的文化、知识、情感等要素,形成鉴赏诗文的关键能力。
(1)问题教学,驱动学生自主参与。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诗文主旨、内涵、特征的探究过程,并在其中感悟诗文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文化之美。但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其在独立探究过程中难以深入体会诗词的内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设计不同问题,由问题驱动学生解读文本字词,翻译文本语句,品鉴诗文之美,总结创作技巧,并在不断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先设置难度略低的问题,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参与集体建构过程,然后逐步提高问题难度,有序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学习深度及广度。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先设计简单问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等分别描述了什么事件?几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几首诗分别描述了怎样的送别场景?有哪些意象?从意象看古人送别的方式有哪些?不同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送别情感?若让你写一首送别诗,你会选择怎样的意象?这样,借助简单问题,学生可充分参与建构学习,然后结合已掌握的诗词知识探索新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2)情境渲染,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古诗词具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特征。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联想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色,一方面训练其联想、想象等思维,强化其对诗词意境之美的感受,提升其思维能力与审美鉴赏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诗词中景、物、情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深度。古诗词具有语言凝练的特征,常常用一个字、一个词描绘景物,表达情感。部分学生的语言储备不够、思维能力不强,其在学习过程中既不会联想,也不会以语言描述相关情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的诗词鉴赏情境,将深奥的诗词内容、晦涩的文字以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呈现出来,在降低联想难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在集体建构过程中明确诗人送别的一些场景,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等,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视频,指导学生观察、感受雪山空寂只留马蹄印迹、北风萧萧行人远去、白水绕城一去不返等景象,并在观景的过程中体会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3)教评一体,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渗透相关知识、传递相应理念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做好活动的评价反馈工作,以教评一体化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并在学习、反思、改正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等古诗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当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诗人如何送别友人、送别诗中的意象有哪些”等问题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例如,某个学生只说出了流水、柳等意象,未说出“流水”表达的离别之情、“柳”蕴藏的依依惜别之情等,未品鉴出古诗蕴藏的长亭饮酒、折柳赠别、夕阳挥手等文化内涵。为此,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意识到阅读古诗词不仅要理解其内容,还要体会诗词中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这样,借助教评一体化,可使学生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形成感悟语言之美、挖掘文化内涵等学习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素养为前提,做好教学主题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组织等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反思现阶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并基于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群文阅读议题,根据核心素养培育需要组织各类文本,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确定方向并提供资源。同时,教师还应基于学生的发展特征综合应用不同教法,优化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丁元.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置的依据与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08):43-45.
[2]张阿娟.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J].华夏教师,2022(15):55-57.
[3]蒋树开.抓住意象开展初中古诗词教学[J].语文建设,2022(23): 72-73.
[4]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62-66.
[5]刘相梅.融合·实践·传承——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天津教育,2022(34):126-128.
[6]刘东明.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22(31):56-58.
[7]杨军.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2022(30):35-36.
[8]黄蕾.诗词为心乐行千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22(25):13-15.
[9]罗小娟.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2,(12):51-57.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Reading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Classics Based on Core Competencies
Wang Bingchun
( Guizhou Province Bijie City Dafang County Daxi Town Bazi Middle School, Dafang 551615, China)
Abstract: Ancient poetr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ncient poetry, experience the authors thoughts and emotions, develop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language use, thinking ability, aesthetic creation and other core competencies is the focu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In response to the difficulties in controlling the issues, lack of compatibility in text combination, and lack of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subjectivity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group read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can us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teaching theme of group reading,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to improv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ethod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group reading. These strategie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oup reading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in Chinese language.
Key words: core competencies;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ancient poetry and lyrics; group reading; theme; resources; teaching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