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
在小学的教学中古诗教学是一大难点,因为诗词所写的时代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久远的,学生很难理解诗人当下的感受,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包括古诗中的意境意象等。而吟诵其韵律音调的高低和平声延长仄声短促表强调,入声更短表强调决绝,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古诗的意义和情感。在吟诵时,还可以根据语言的特点,通过个人对诗歌的独特的见地,将诗歌中的情感表现出来。接下来就以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为例,进行探究。
一、吟诵教学价值探究
1.加深背诵记忆。吟诵的朗朗上口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启蒙,根据音律的记忆,将诗词牢记于心,帮助孩子背诵古诗,特别是文言文的背诵,可以很好地通过吟诵来加深记忆。诗词与其吟诵音调是相互交融的,而不是枯燥没有情感的朗读,学生在吟诵音调中记忆、背诵和体会诗词的内容、意蕴、情感。
2.加深古诗理解。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如果加入吟诵,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带入情境,通过平声、仄声、入声字的规律以及吟诵调的升降来帮助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如《己亥杂诗》中加入吟诵教学引导,吟诵调的高低和仄声、入声的强调,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诗人龚自珍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渴求,希望人才辈出,救世于危难。
二、吟诵教学运用探究
以下是《己亥杂诗》的吟诵谱,根据吟诵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平声(一声、二声),去声(三声、四声),入声字和音调的高低以及拖长或短促的节奏。
(一)声韵意象角度理解古诗
1.平声低长表延展。古诗中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一般出现在古诗的第二、四、六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古诗吟诵规律之一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在古诗中每句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字可以不用探究,而每句中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六个字如果是平声(一声、二声)则吟诵时需要延长。
2.仄声高短表强调。古诗中仄声包括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如《己亥杂诗》中的 “万马齐喑究可哀”中“万马”一词是去声和上声,在吟诵时是吟得相对较短促,短促的给人的感受是急促的,节奏十分快速,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万马”的场景是壮观、声势浩大的,所以吟诵时这一词时要短促,通过吟诵的节奏来强调其声势浩大,让学生体会万马奔腾的景象。
3.入声短促表强调决绝。古诗中的入声字是比较难判断的,可以通过入声字表来查询,也可以通过粤语方言当中读得十分短促的字而得知,比如《己亥杂诗》中“不拘一格降人才”中的“不”字“一格”二字都是入声字,不拘一格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所以诗人才奉劝天公“不拘一格”降下大批有用之才,能挽救垂危的国家。这也表明了诗人的决心,吟诵这一句时要吟得短促决绝,将诗人的期望上天能降下大批人才的迫切意愿表达出来。
(二)通过吟诵体会情感
1.升调表高昂的情绪。古诗中吟诵时升调大多表示高昂的情绪。比如在《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中“生气”一词在吟诵时调是偏高的,升调给人以积极高昂之感,诗中的“生气”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而“我劝天公重抖擞”中的“抖擞”一词音调也偏高,我们可以体会其震撼之感,表达诗人希望上天能够重新振作起来,代表了作者的期望。在吟诵中可以体会字词所代表的情绪。
2.降调表低沉的情绪。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古诗吟诵的基本规律:1.平声低长表延展。2.仄声高短表强调。3.入声短促表强调决绝。4.升调表高昂的情绪。5.降调表低沉的情绪。学生在了解古诗吟诵的基本规律之后,如果能融会贯通,实现一通百通,则通过古诗吟诵理解古诗便能得到更好的落实。在本课中,拓展爱国古诗《从军行》就可以体现,学生通过《从军行》的吟诵谱可以进行自由吟诵和品读诗句,通过吟诵的规律来理解古诗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