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

2024-06-29 01:48朱磊朱建斌
公关世界 2024年12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红色基因教学策略

朱磊?朱建斌

摘要:红色基因指引着中国不断前行和奋斗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需要,是加快红色基因传承和发展的要求,对于培养具备坚定信念、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必要性,并指出影响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因素,结合实际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育人价值,为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红色基因;高校课程;教学策略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树立学生崇高的理想,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畏艰辛等精神,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体系,能够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支持和资源。因此,高校要基于当前教学现状,深入挖掘可利用的红色基因资源,积极创新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中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厚植学生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目的。

一、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的重要方向。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能够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优势,帮助高校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体会红色基因中所蕴藏的奉献精神、奋斗精神、革命精神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政治素养和精神品质,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1]。

(二)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需要

红色基因不仅在战争年代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砥砺前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其同样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在此情况下,传承和发展红色基因是每位中华儿女需要肩负的责任。高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传承红色基因能够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并积极投身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事业当中。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现实困境

(一)红色基因与专业教学融合不足,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通过实际调查和走访了解到,目前高校及教师非常重视红色基因在高校课程中的融入工作,各学科教学基本都会融入红色基因的相关内容,但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红色基因与专业课的融合程度不足。很多教师只是简单阐述红色基因的概念、相关内容等,并未深入挖掘红色基因与专业知识的潜在联系,结合专业发展需要补充红色基因资源,难以引导学生将红色基因精神内核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影响学生对红色基因的理解;(2)高校主要以专业课教学为主要融入渠道,缺少红色基因特色课程,导致红色基因相关知识较为零散,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红色基因知识体系,影响红色基因的育人效果。

(二)红色基因融入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选择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红色基因的内容和精神,加强红色基因与高校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但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多数高校红色基因与课程的融入方式较为死板,融入途径过于单一,难以实现红色基因与课程教学的完美融合,影响红色基因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例如,教师习惯以灌输式的方法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解红色基因的理论内涵和知识体系,并未对红色基因进行挖掘和分析,忽视了红色基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难以利用红色基因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发展。除此之外,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融入方式无法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红色基因的实质,进而影响高校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伟大理想和时代精神的培养。

(三)红色基因资源不足,有待丰富和完善

红色基因资源是影响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好现有的红色基因,挖掘红色基因中的精神养料,将红色基因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是高校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调查了解中发现,红色基因资源不够丰富、内容较为单薄、红色元素转化困难等是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师未对现有的红色基因进行深入开发和利用,而是直接将红色基因资源运用到课程教学当中,无法将红色基因所蕴藏的故事、精神等进行生动形象地呈现,削弱了红色基因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教师对红色基因的挖掘力度不足,多以众所周知的红色基因资源为主,对地方红色基因、红色元素等资源的了解不够深刻,不利于红色基因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扩展。

(四)师资团队综合实力较弱,有待进一步优化

教师是推动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但通过实际教学观察发现,高校教师综合实力远达不到教学要求,影响红色基因在高校课程中的融合和发展。首先,高校师资团队构成不合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对红色基因有深刻理解和认识。但高校教师团队主要以专业课教师为主,具备红色基因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容易出现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后续力量不足、融入不到位等问题。

其次,高校教师缺少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对红色基因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时无法根据自身的理解和专业特色对概念进行解释,影响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师缺少将红色基因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具备适当转化和处理红色基因资源的能力,所讲的内容过于抽象或浅显,不利于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最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不够完善,缺少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开展针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是强化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式。但缺少教师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不完善、考核标准不科学等问题,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阻碍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进程。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强化课程顶层设计,完善红色基因课程体系

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中,最首要的制定详细的融入方案,构建完善的红色基因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这一主要渠道的积极作用,为红色基因的传承提供可靠的平台。首先,高校要提升对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重视程度,明确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要求[2]。例如,高校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工作,组织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学习,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学习优秀的办学经验,强化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同时,高校成立专门的工作团队负责红色基因在高校的教学和推广工作,做好红色基因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制定红色基因融入各学科的工作路线。

其次,高校不仅可以将红色基因融入原有的专业课程,还可以基于办学特色,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红色基因校本课程。例如,临沂大学围绕沂蒙精神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等思想理论政治必修课程,打造以“红色沂蒙”为系统的课程体系,通过讲沂蒙红色故事,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沂蒙红色基因的内涵[3]。

最后,各学院要根据专业特色,丰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红色基因与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相融合,构建同向同行的特色课程体系,使红色基因与专业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进一步增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为国家发展培养优质人才。

(二)创新红色基因的融入方式,充分发挥红色基因育人价值

1.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高校想要提升红色基因在课程中的融入效果,培养学生的红色精神,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必须将红色基因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渗透红色基因。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要在全面了解课程教学内容,挖掘课程中与红色基因相关的要素,选择适当的红色基因资源展开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以《中国近代史》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借地方红色故事、抗战事迹等导入课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推动红色基因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其次,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红色基因相关内容,鼓励学生根据红色基因资源开展讨论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基因的理解。以音乐类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提出“红色歌曲在音乐节奏方面的突出特点”“尝试用不同乐器进行演奏,分析哪类乐器更能够突出表现红色歌曲的精神”等问题,既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有助于学生体会红色歌曲中所蕴藏的精神。

2.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教师习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输出红色基因,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对红色基因的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渠道,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教学平台。例如,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录制微课视频,或结合内容为学生设计“分析红色基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体现”“红色基因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等任务清单,并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预习,帮助学生挖掘红色基因与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巩固红色基因在课程中的融入效果。

3.在课程实践中融入红色基因

实践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红色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红色基因与高校课程融合的有效方法。高校课程教学要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展与红色基因相关的实践活动,打破纯理论教学的固有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红色基因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和文化[4]。以文学类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在“抗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等特殊日期举办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演讲、话剧表演等方式表达自身对红色基因的理解和感悟。而外语类学科则可以开展“用外语讲好中国红色故事”演讲赛、短视频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红色基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实现学生政治素养的发展。

(三)深入挖掘红色基因资源,丰富高校课程教学内容

红色基因资源是实现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前提和保障,高校要重视红色基因资源的挖掘工作,加大对红色基因资源的开发力度,创新红色基因资源的形式,提升红色基因的教学和传承效果。

首先,高校可以立足于地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红色基因资源挖掘方案,并对收集到的红色基因资源进行优化和利用,提取出适用于课程教学的红色基因元素,转化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例如,齐鲁理工学院植根齐鲁文化沃土,编写了《齐鲁红色文化读本》教材,主要讲述了齐鲁红色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形成过程,及其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等;伟大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孔繁森精神、工匠精神等红色精神;介绍王尽美、邓恩铭、罗炳辉、杨子荣、朱彦夫、王亚萍等革命英雄事迹;展现了齐鲁革命群众的各类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等。其次,高校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打造红色基因教育基地,拓宽红色基因资源的来源,并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5]。

(四)优化教师团队结构,提升师资团队综合素养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高校在加强专业课程教师团队建设的同时,也可以聘请“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等科学理论的研究学者或地方红色文化传承人、红色文化纪念馆负责人等作为打造兼职师资团队,为红色基因在高校课程中的融合提供支持和帮助。其次,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丰富教师的红色基因资源的储备,帮助教师把握红色基因的实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基因资源挖掘和整理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教学指导,提升教师有效挖掘红色基因元素、转化红色基因教育资源的能力。最后,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和激励制度,制定详细的教学考核方案和标准,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晋升等挂钩,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鼓励教师对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方法进行创新,增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必然要求。高校要正确看待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积极意义,基于当前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具体困境,加强高校对课程设计的领导,构建完善的红色基因课程体系。同时,高校要重视红色基因融入方式的创新,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施多样化教学,将红色基因融入课程实践教学,增大红色基因资源的挖掘力度,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能力,增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的实际效果,有效落实新时代高校教育目标。

本文系江西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创”环境下红色基因融入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模式探讨》(项目编号:JY200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段兰兰.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4):20-21.

[2]管小青.红色基因融入大学课程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探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05):110-113.

[3]贾礼伟,谢雅妮.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23(33):181-184.

[4]林炜.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与路[J].实事求是,2023(03):76-83.

[5]张英,马林.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价值及路径探索[J].领导科学论坛,2023(11):135-139.

(责任编辑:宋宇静)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红色基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