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摘 要: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高校党建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具有高度一致性,通过高校党建工作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良性发展和规范化建设,对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推行不力、长效机制不健全等,导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欠缺规范、开展场域欠缺多元、实施队伍欠缺强大、运行方式欠缺新颖。针对以上问题,亟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整体布局,引领思政课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创新发展、协调发展、规范发展。
关键词: 高校党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G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001-03
引言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任,而实践教学则是解决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克服单纯用理论阐释理论的弊端,打破传统思政课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而且可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深悟透和融会贯通;更是新时代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之举。
高校党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高校实施德育的重要抓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高校党建工作紧密关联,二者相辅相成。因此,以高校党建工作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是高校不断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应时之举,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党建工作对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多高校现有的党建工作未能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充分融合,导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欠缺规范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高校要严格落实本科2个学分、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专门的实践教学课[1]。”许多高校都纷纷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并没有形成规范化发展,大多是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思政课程中,选择性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未开设专门的实践教学课和安排专职的实践教学教师。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强,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机制和实施方案,导致实践教学缺乏科学性、稳定性、规范性。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忽视与学校党支部的联系,与学生党、团支部、学生社团的思政性实践活动脱钩断链,导致部分学生重复参加同类型实践活动,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影响学生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的开展场域欠缺多元
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地点来看,目前主要有课堂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社会实践三种类型。“其实现在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理解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内涵,而是单纯将其等同于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以为辩论、讨论、情景表演等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互动性的活动就是‘实践[2]。”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未能与社会资源有效衔接,普遍存在“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的倾向,几乎将区别于理论讲授、面向学生开展的所有活动都纳入实践教学的范畴,甚至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观看影视剧、分组讨论、辩论演讲、知识竞赛等同于实践活动,实践形式被“泛化”,实践场域被“窄化”。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队伍欠缺强大
从实际来看,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师资质量不高、教师单打独斗的问题。有的高校专任思政课教师师生比失衡,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350师生比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导致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师人手不足;加之教学任务重,老师们对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往往是精力不足。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方面经验不足、能力不强、方法不当,部分思政课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宣讲,认为实践教学开展难度高、投入大,因而持观望态度甚至是抵触情绪。有的高校认为开展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与其他行政人员、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无甚关联,因而多元主体之间欠缺协同,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四)实践教学的运行方式欠缺新颖
信息化时代,网络无处不在,自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赋予每一位独立个体更多的话语空间。当下高校大学生多为00后,他们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对网络十分熟悉和依赖;他们极具活力与表现欲,乐于在网络平台上展现自我。面对这样的思政教育环境及教育对象特征,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加相应的实践性活动后只提交一份纸质版的书面报告作为考核资料,忽略网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新技术的短视频、图形图像功能,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自我需求展开实践教学,没有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往往会导致学生们参与实践的态度不认真、积极性不强,实践教学实效大打折扣。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问题之来由
(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尽管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强调要在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教师和主管领导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费时费力、可有可无。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及育人价值认识不足,不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是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实困境的重要源头。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认定存在问题,对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继而导致各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规范化教学管理,使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综合效益较低。
(二)缺乏组织带领,教师个人单打独斗
当前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是大班额上课模式,一个合班上百名学生,一个教师往往要教授几百名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同时承担多门课程。有些思政课教师仅仅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量已花费大量时间,没有精力去组织实践教学。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机构缺位,缺乏必要的组织和领导力量,加之没有与社会实践资源建立联系,缺少其他教师的参与和帮助,某些乐于开展实践教学的老师往往都是选择观看影片、演讲朗诵等方式作为实践教学,思政课教师的单打独斗,使得实践教学的丰富内容无法展现。
(三)保障机制不完善,未能形成长效机制
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按照教育部规定落地生根,实现规范化建设和良性发展,离不开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技术保障和经费保障这五大保障。然而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缺少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保障机制不健全,极大阻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远发展。不少高校由于经费、组织和安全等因素,校外实践难以开展;由于缺乏激励机制,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强;由于缺乏技术支持,无法进行师生交互性较强的实践教学。
三、党建引领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的举措
如何通过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目前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党建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引领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领实践教学建设方向
首先,要加强党建领导,坚持党建引领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党建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加强党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全面布局、整体规划,是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科学化发展的根本保证。学校党委要贯彻落实党中央文件精神,不断深化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认识,建立完善高校党委带头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工作机制,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推进党建工作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其次,要加强各部门团结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党委要构建由行政部门、校(院)级课程组、马克思主义学院、 各二级学院、各任课教师、学生组织等多元主体构成的协同治理机制[3]。” 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实现党政“一盘棋”齐抓共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促使思政课实践教学从思政课教师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多元教育主体的“同向发力”。此外,可将指导学生实践教学作为工作量计算、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参考依据,激励干部、教师共同参与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传思政接力棒,共绘育人同心圆。
最后,要加强各方参与主体的教育培训,强化组织力量。将学校党政干部、党员教师、辅导员及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纳入思政实践队伍,优化整合教师团队。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支部的活动为契机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依托党建活动,定期组织学习培训、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加强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实践教学专业知识教育,全面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要求,提升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谋划,实现规范化发展
要改变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随意性问题,就要“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科学化设计、规范化组织、制度化运行、常态化发展[4]。”以系统化思维整体推进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紧密融合。
首先,要创建系统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高校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摆上高校党委的重要议程,在党委带领下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坚持党建引领课程建设,根据实际开设实践课程,安排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标准、实践内容、开展时间、实施步骤、考核评价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划,形成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建设和管理办法,创建可操作、系统化的党建导向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
其次,要对实践教学坚持全流程管理。要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实践教学工作中的支持、指导、参与和监督作用。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全流程管理原则,切实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前期筹备、中期指导、后期评价各环节,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发展。开展活动前,要加强前期调研,明确实践要求,做好安排协调工作;活动期间,要强化纪律要求和安全教育,及时帮助和指导学生,保障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活动结束后,要做好记录及成绩评定工作,反馈教学质量信息,优化育人实效。
最后,要不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军难打无兵之仗,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资金保障也难以实施运转。高校需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建设要求设立专项活动经费,保证专款专用,专用专效。将其纳入学校教学经费预算范畴,制定科学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简化资金审批和报销手续,从而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环境和所需资源,推动高校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三)构筑“大思政”实践格局,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5]。” 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思政课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将“大思政课”理念贯穿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过程。
首先,要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思政”格局下的实践教学建设不能仅靠学校和教师,还需动员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党委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联系与合作,以党建为引领,努力共建多样化、长期化的“党建+”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形成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打造思政社会实践资源库。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基地紧密结合,从而不断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阵地,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格局,丰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
其次,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场域从学校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舞台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可以根据本地特色、自身条件、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党建+”社会实践模式。可到工厂企业参观调研,了解我国高质量发展、中国智造等发展情况及瓶颈障碍;可到社区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提供志愿性服务;可到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可到乡村调研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基层党建、老龄化相关问题。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实践育人目的,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
(四)应用新媒体技术,建设实践教学网络资源
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互联互通性缺乏、教学方式单一化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在学校党委部门的帮助下,不断探索和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网络载体建设,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智慧平台和网络数据库,创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QQ讨论群,设置交互板块,不断推送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资料,推送学生优秀的作品,允许学生留言、互评,教师进行点评与打分;要求学生借助抖音、快手、微博、微信视频号等网络新媒体平台上传实践教学的成果作品,参与到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话题探讨和作品设计中去,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促进思政课实践建设,创新实践教学的多元形式,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党建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微通道”,让思政课实践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向走向交互。
此外,高校要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需求,加大硬件教学设备投入,不断加强思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设置思政教育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搭建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当前,AR、VR虚拟技术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不少高校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高校党建、思政教育活动中,创建线上参观体验模式,创建智慧党建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的育人模式。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立体化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提供独特的沉浸式互动学习体验,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思政实践教学范式,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智能化、交互式的教学媒介,推动思政实践的具象化、生动化、趣味化,促进实践教学的高效化建设。
结语
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越发受重视,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已然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党建引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以高校党建工作为核心,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思想、组织、政治引领,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互融互通,切实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科学化发展,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0L].(2022-07-25)[2024-2-6].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24/content_5706623.htm.
[2]蔡英谦.使命自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践行党建教育探赜[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1):86-90.
[3]张元,张学武,金芙蓉.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7(12):129-131.
[4]张家玮.“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功能定位与优化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06):146-152.DOI:10.16580/j.sxlljydk.2022.06.016.
[5]习近平:“‘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03-07(01).
作者简介:梁 燕(1994.04— ),女,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度校级课题“教学相长,以生促改——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思修课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21J21)。